APP下载

反思“杨武事件”的媒体报道

2012-04-29吕婕郝治丽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舆论导向媒体

吕婕 郝治丽

[摘 要]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杨武事件”近日日渐恢复平静。在短短半月内一起普通的强奸事件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公共事件,媒体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媒体的报道中,事件当事人被送到了舆论风口,但是失当的报道也使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讨伐对象。作为媒体人,虽然痛心于同行这种有失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但更觉痛定思痛后反思整个事件报道中的不足之处应是媒体题中应有之意,以吸前车之鉴,而告后备之师。

[关键词]杨武事件 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人文关怀 舆论导向

10月23日晚,深圳市宝安区河东社区一名联防队员(化名杨喜利)入室施暴并强奸女店主(化名王娟),其丈夫(化名杨武)则躲在几米外的杂物间,不敢做声,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才悄悄报警。这是“杨武事件”一个简单概述。一方面是强悍的联防队员,一方面是懦弱的丈夫,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这起事件有了戏剧化的看点。11月8日由《南方都市报》最先披露,稿件见报当天,媒体蜂拥而至,将杨武家20多平方米的电器修理铺围得水泄不通,长枪短炮对准杨武,话筒更是直接逼向精神行将崩溃的王娟。媒体记者做了一个危险的动作,他们试图通过此案探讨人性,却没有看到自己已经一脚跨越了新闻的基本伦理。

一、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失守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在我国这个准则也被视为是新闻传播中的圭臬。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纵观“杨武事件”始末,媒体对新闻主义理念的践踏可见一斑。《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隔壁忍辱“一小时”》的报道中,“忍辱一小时”之说就是媒体的夸大之词,事发当天的影像资料显示,杨喜利进入杨武家的时候在21点30分左右,开始对王娟实施强奸发生在21点50分,5分钟后,杨武即报警。随后警方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个作案时间,这是其一。其二,在这篇报道中,杨喜利的暴戾行为可谓跃然纸上,主要从其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出,文中几处出现“手持钢管、警棍闯进她的家中,一通乱砸后,对她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手持钢管警棍,带着两名壮汉闯进他家里”、“ 拿着钢管将她(杨武母亲)和杨武13岁的大女儿赶出房间很远”。但是警方调查显示:现场未发现杨某利携带铁棍、电棒等工具,也未发现其有持棍棒打砸店铺的行为。其三:在宝安区公安分局给当地的新闻通告中,有一段关于当事人三方的关系以及杨喜利和王娟之前关系暧昧的模糊言辞,有媒体就联想到杨武天性软弱,顺水推舟的进行惯性猜测这是杨武无奈之举设下的圈套,一时间,“设局擒狼”说甚嚣尘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在“杨武事件”中事实一再被夸大,联防队员的暴戾和杨武的软弱被媒体无形中放大炒作成为新闻的卖点,一位新闻人曾经说:媒体不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而是做那些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事。不顾事实真相,只为吸引眼球,这样的覆辙在杨武事件中再一次重蹈;更甚的是在事实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记者又为新闻事件加入了一剂经记者主观臆断后的“猛料”——设局擒狼,整个事件在记者的加工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而事件本身该被关注的问题反被放置在媒体话语的边缘。“杨武事件”的报道已经偏离了承载客观、真实的新闻理念的传播轨道,新闻专业主义在这场媒体剑走偏锋中被击得支离破碎。

二、 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

客观真实的理念是新闻人永恒的追求,但并不意味着媒体为了挖掘事实真相可以无视甚至践踏新闻当事人的利益。相反,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媒体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媒体的人文关怀彰显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素养,树立媒体公信力,关系着媒体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杨武事件”中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作为“冰冷的信息传播机器”的媒体,这样的冷酷痕迹俯首皆是。有一段杨武与记者的对话被写进报道,记者步步逼问杨武为什么不去营救妻子,尽管杨武回答“如果反抗他会往死里打” 、“还要生活只能忍气吞声”、“这是男人最屈辱的时候”,我们只要简单梳理杨武的生活背景和性格,事件发生时这个男人的所作所为也不难理解,然而记者居然抛出赤裸裸的羞辱——“你太懦弱了”。更有某报对此事的整版报道配上了这样的标题:《“我是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是的,你还好意思说!》,媒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受害人指手画脚,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之外,简单而直接的道德审判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不亚于事件本身。媒体的职业良知在这场报道中受到了舆论的拷问,关于杨武痛哭流涕的正面照、家庭住址、为答谢好心人帮助的下跪照的曝光更是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声音的质问。还有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照片中至少有四家电视台的话筒对着用被子蒙住脸的受害人王娟,视频中,各路记者不依不饶的追问着她:“说说当时的情形”、“你有什么感受”, 杨武跪倒在地,央求记者们“求求你们了,出去吧!”网友评论说:这是世界上最残忍的采访。有消息报道,在接受完采访后受害人王娟再次扼腕自杀。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媒体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受害人逼向精神崩溃的边缘。杨武最初找到媒体是为了事情更好解决,万万也没有想到他找来的施救者竟给他们遭致了二次伤害。我们不禁要问:媒体的基本道德底线在哪里?谁该为媒体的道德失范买单?

三、 新闻舆论导向的错位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報社时曾经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每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网络舆论借助互联网即时、公开、交互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议题来源之一,这对一直垄断着话语权的传统媒体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论即为传统媒体提供议题,影响着其议题走向,更冲击着其原有的新闻生产准则和生产方式。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论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问题。

“杨武事件”无疑是成为传统媒体舆论遭遇网络舆论尴尬的一个典型案例。最初,传统媒体报道将矛头直接指向“懦弱”的杨武,引起了一场网络的狂欢。在网络上《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忍辱”》文章被疯传,并掀起了“杨武是否值得同情”的微博大讨论,知名人士和知名媒体转载和评论数量均已过万,仅仅一天时间,围观者对杨武“懦弱”、“懦夫”的评价呈几何倍数疯涨,杨武被贴上“史上最懦弱丈夫”的标签。轰轰烈烈的网络声讨将受害人杨武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同时,对施暴者杨喜利的声讨声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场本该是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打击嚣张公权力的舆论在轰轰烈烈的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中偃旗息鼓。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反而迎合了一次全社会的集体偷窥,有关强奸细节的暴露、通奸说的猜测等等,受害人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网络拥有者只用轻巧键盘就可以完成偷窥,杨武事件的八卦成分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传统媒体不可谓不是始作俑者。

然而,当围观和宣泄情绪达到高潮时,网络上出现了与声讨懦弱丈夫相反的声音——请放过“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和他的妻子吧,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会把地位卑微的老实人变成“世上最窝囊的男人”。一个迷失了方向的社会舆论,也会把原本善良无助的正常人逼向崩溃的边缘。媒体的不当报道开始被网络所诟病,网络上掀起了对杨武事件报道者的质问和谴责。“杨武事件”是媒体人自己扇了自己一记耳光,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刘海明说:就媒体表现而言,则值得全体媒体人反思。在网络时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旧是传统媒体理应坚守的准则,这个导向不能因为了迎合受众的趣味、为了产生眼球效应、为了一己私利而改变。往根本了说,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正确舆论的向导,从业者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时刻遵守新闻的职业道德。

最后,把两位先人的话送给每一个从事新闻事业或即将从事新闻事业的工作者,以示警惕。普利策曾说:“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李普曼也认为:“新闻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敬畏,才是最大的新闻检查者。”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舆论导向媒体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