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设计
2012-04-29谢广辉
谢广辉
习题设计是巩固复习效果、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进行评价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设计习题,发挥习题的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搞好化学习题的优化设计,教师首先要明确和服从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体现系统巩固“双基”,提高能力;切忌追求偏、难、怪题,偏离大纲要求;切忌打“题海”战术,违背素质教育。在发展学生能力上,应重点训练审题能力(实质为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各类题型的的能力,使学生扩大信息储存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辩证性,有效地开发智能,实现学以致用。
下面这四个方面能力的习题设计,是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主要是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出发点。
一、审题能力
在习题设计时,要巧设疑难,故置路障(易混乱,易疏忽问题),或具迷惑性或“隐蔽性”,以训练和考查学生全面严谨分析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题中不宜给明示,也不要故弄玄虚,偏离基础,故意为难学生。
例1 在标准状况下,把10升混合气体(NO2、NH3、N2)通过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2.5克,原来气体体积缩小为3.28升,求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分别为多少升。
分析:本题中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是明显条件,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则是隐蔽条件,如果审题中不认真、严密,常会忽略,并且NO2溶于水同时放出NO气体,两者的量之比为3∶1,这都是影响溶液质量及气体体积的因素,也是本题解题的重要思路。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含NO2为x升、NH3为y升,则N2为10-x-y升
3NO2 +H2 O-2HNO3+NO
3 1
x x
由题意得:
10-x+-y=3.28
46×-30×+17×=125
解上述方程组得:
x=6.72(升) y=2.24(升)
则N2体积为10-6.72-2.24=1.04升
答:原混合气体中N2为1.04升,NO2为6.72升,NH3为2.24升。
例2 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A,进行焰色反应呈黄色,向溶液A通入CO2后,变成浑浊B,把B加热到80℃又恢复透明,再加入溴水,有白色沉淀C生成,推断A、B、C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分析:粗看该题似无机题,实为有机推断题,这点具有迷惑性,是巧设路障误导学生的思维。但对于审题能力强的学生,会抓住题中“把B加热到80℃又恢复了透明……”的解题关键,联想苯酚的水溶性特点,推出A、B、C物质。
解:A是苯酚钠,B是苯酚,C是三溴苯酚。(方程式略)
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综合题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较高层次的一类题型,它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知识的结合点多,思维的灵活性强,有一定的深广度和难度。
例3 不用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1)Mg(HCO3)2和NaCO3。
(2)AlCl3和NaOH。
(3)BaCl2和MgSO4。
分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特点、实验及判断分析。由于不用其他试剂,只能将两种试剂混合,由混合的顺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则可判断,(1)、(3)两组无论怎样混合都出现沉淀,现象是相同的,只(2)组若将AlCl3和NaOH溶液中和,开始出现沉淀,振荡后沉淀,振荡后不会消失;反之,把NaOH和AlCl3中和,开始出现沉淀,振荡后不会消失。
答:(2)。
例4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元素A4.6克跟水充分反应可生成0.2克H2,元素B位于第Ⅶ族其气态氢化物中,B质量占97.26%。如果A有12个中子,B有18个中子,分别确定A、B两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符号,并确定A、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及比较其氢化物的溶点。
分析:该题所联系的知识广,包括元素用期表,元素的性质、晶体结构、酸碱性及化学计算等,有利于对学生推断能力的考查。
解: n(H2)==0.1(mol)
设A为xmol
2A+2H2O=2AOH+H2↑
解:x=0.2(mol)由A的质量得
M(A)==23(g/mol)则A的分子量为23
推知A的质子数为23-12=11个A是钠
从B的氢化物HB求B的分子量×100%=97.26%解得B原子量为35
由B的中子数推知B是氯
根据元素周期律推知NaOH是强碱,HClO4为强酸。它们的氢化物是NaH和HCl前者是离子晶体,后者为分子晶体,故熔点:NaH>HCl。
三、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属于高层次能力,解这类题要有牢固的“双基”基础和运用知识逻辑能力。这类题多体现于物质制备和实验设计等方面。
例5 只用CaCO3、H2O、焦炭作原料,设计一个方案制取有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用有关化学反应式解答。
分析:该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途径,而中间过程要的H2和O2一般反应制取显然不成,只有采用电解法;并且该题使用的原料是无机物,合成的是有机物,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传统,进行创新,才有飞跃。
解:
CaO+3C===CaC2+CO
2H2O===2H2+O2
CaC2+H2O=Ca(OH)2+CH=CH↑
CH=CH+H2 →CH3=CH2
CH2 =CH2 +H2O→CH3=CH2OH
2CH3CH2OH+O2 →2CH3CH+2H2O
CH3CH2OH+CH3COOH→H3O+CH3COOH2CH3
四、适应各类题型能力
常见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一般可概括为基本题和综合题两大类,又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和速度,在总复习的习题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地选编多类型、多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熟悉掌握。
下面是具有特点的一些题型:
1. 配伍题
例 以下每小题均有一对物质的名称:下列哪一项可以说明每一对物质之间的关系。
A. 同素异形体; B. 同位素; C.周期表内同一主族元素;D.周期半中同周期的元素;E.相同电子层结构。
(1)白磷和红磷………………(A、E)
(2)锂和钾……………………(C)
(3)碳和硅……………………(C)
(4)氯和钠……………………(D)
(5) Na+和Al3+………………(D、E)
(6)35Cl和37Cl………………(B)
2. 曲线图题
例 (2001年广东高考)反应:L(固)+aG(气)===== b 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如图1。在图1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上述反应是
放热反应。B.上述
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D.a<b。
3. 方块题
如图2,在下
列反应图中
(1)如果A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 S、B为 SO2、C为H2S 、;D为SO3 。
(2)如果常温下A为气体则A为N2 、 B为 NO、C为MH3、D为NO2。
4. 图表题
例 有A、B两种有机物,分别跟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反应和变化如下:
又知D和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一种具有果香气味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4H8O2,由此推断A→1各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分子式。
总之,科学地设计习题,就能打破“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素质教育不断完善。
(电白县电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