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
2012-04-29高健
高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明确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在把握教学大方向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倡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活动及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本文基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原因,重点分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具体方法。
一、高中数学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1.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倡教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分析处理、运用数据三个步骤,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利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判断意识,培养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探究中的学习体验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来,通过同教师的互动,获得更强烈的学习体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勤于求学的态度。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提问法进行导入,通过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提出疑惑,探索解决路径,或是与同学讨论总结问题的规律,最后得出解决问题方法。这在无形之中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分析的意义。
二、分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性
探索与研究是数学至关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应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的相关指导内容,提倡数学探索学习在课堂中的利用,因为这不仅仅是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字概念,明白数学知识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不畏艰难、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
2.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最基础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与一般传统模式具有明显差异。开放式的探究学习会促使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定好课程的切入点,教学过程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学习还体现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定位,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见解,并且分享其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结论,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精神。
3. 实践性
其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即通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各种方法,最终得到解答了解知识的过程。实践性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各种知识,增强对知识的体验感受,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教学方向,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更不能脱离现实,应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有条件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与同数学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实践能力。
三、分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1. 探究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开放题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更具有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构造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开放性的题型,让学生对多样化、多角度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既能得出结论的基础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同时,环环相扣的模式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使他们对知识构造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1)根据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设计难度适中、题材新颖的开放性问题;(2)在原有的传统封闭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时代意义,充分体现题目的开放性。
2.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把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渗透进课堂,是发挥研究性学习作用的有力途径。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情境设置、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单纯地记忆数学知识点,无法在脑中理解知识的构造,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教学,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
3. 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研究型学习的成果,是学习的意义之一,而且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商品营销策略问题、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等,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处理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邳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