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力量
2012-04-29陈衍
陈衍
经营企业是经营系统,经营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更是如此。如何将职业学校嵌入社会环境这部大机器,和相关职业学校环环相扣,带动教育大系统的运转,同时又构建自己相对独立、良性运转的小系统呢?
这是身兼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四川省副主委,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即兴办职业教育的苏华一度萦绕心头的命题。
2006年,由苏华任董事长的德阳现代教育集团始组建。2010年3月,四川省教育厅正式同意将集团更名为“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至此,四川省第一个教育集团完成了自身的首次蜕变。
通过集团化、连锁化的方式举办职业教育,使得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的办学步伐跃过了东湖山下,跃过了德阳市。
立足四川,辐射西南,服务全国,创建展示现代教育特色和本质要求的全国示范性教育集团。这是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对自身的定位。苏华要求,集团下属各学校也要自觉围绕这个定位在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1集团化架构
2006年2月14日,现代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与隶属四川省德阳市的中江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新体制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2006年8月25日,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与德阳市教育局签订协议书,合作举办新体制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
2007年5月,集团与德阳市旅游职业学校合作办学。
2007年12月29日,集团再次以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的名义与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新体制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
这一阶段,现代教育集团的事业重心主要在德阳市,除了兴办职业教育,同时发展普通教育。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全省职教攻坚动员大会,苏华作为唯一院校代表在会上发言。省委书记刘奇葆对现代教育集团的创新做法给予肯定。
2009年省“两会”期间,刘奇葆鼓励现代教育集团再接再厉,去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5月11日,集团与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新体制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6月24日,集团与四川省西昌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新体制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现代教育集团实现了第二阶段的跨地区发展。
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建中央号召,2012年4月16日,集团与贵州省黔西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投资1亿元,建成一所办学规模达5000人的黔西现代职业学校,非学历教育年培训达到5000至10000人。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实现了第三阶段的跨省域发展。
苏华说,此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集团的发展开始迈向全国,而且意味着集团职业教育在四川的举办是成功的。
这种成功,有赖于不断完善的集团化框架。
现代教育集团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涵盖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具有典型的“跨界”特征,在业务上跨教育类型,在范围上跨区域分布,既形成了互补优势,也建构了一个闭合系统。眼下,集团正与中国地质大学积极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德阳校区。苏华的观点是,现代教育集团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中等职业教育,还要考虑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不仅要培养初级工人、高级工人,还要培养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人才,包括职业教育的本科和硕士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德阳校区落成后,集团将在内部建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阶段的教育直通车。
这种成功,也有赖于不断凝聚的集团化意识,有赖于不断健全的集团化管理。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在集团和成员单位之间打通了信息、资源和人才三大流通渠道。
集团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通报和统计制度,通过层层分类的量化考核体系,确保集团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的学校运行情况,为董事会科学决策、强化督查奠定基础。
在明晰产权,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集团对各学校的管理、教学等资源的集团投入部分进行统筹管理,使成员单位之间能够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比如,推进黄许职中和旅游学校在教学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为黄许职中创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奠定基础。比如,加强校际互动,中江职中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龙头带动作用,利用暑期为会理职中培养新聘教师,会理职中、西昌职中与集团相关学校开展对口交流等工作。再比如,狠抓集团层面的校企合作统筹,推动外部企业在集团学校间合作共享。同时,建设内部共享性实训基地6个,实现可共享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值达2.1亿元。
集团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派遣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到其他成员学校指导工作,推动集团成员共同进步。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教研会,编撰集团通用专业的校本教材等,达到了汇聚力量、凝聚智慧的效用。
2三大核心制度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领导下的董事负责制”和“量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的三大核心管理制度。
集团董事会主要履行 “决策、督导、服务”职能,主要负责涉及集团全局的战略性决策制定、推动重点项目的实施,对各个学校各项重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指导、服务,检查集团计划、集团决策、战略的制订执行情况,对各学校校级领导班子的业绩进行评价。各学校校长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注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贯彻执行董事会制定的量化管理目标。
集团聘请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教育工作熟悉且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集团董事。按照业务类别不同,集团董事分管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集团机关内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后勤部、教科所、招生就业办6个职能部门,由董事直接领导,全面落实集团董事会的各项决策,服务、监督各学校做好人事、财务、后勤、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全方位为集团成员学校服务。
集团董事会针对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从招生任务、教学教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细化、量化的任务目标,并督促学校完成目标。各学校将量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至各个岗位,并签订量化管理目标责任书,确保各类目标按期按质完成。
在这三大核心制度之下,四川现代教育集团针对“人”、“事”、“物”建构起三项具体的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动态化”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教育集团按照“调整结构、按需设岗、建立机制、保证急需、精干队伍”的原则制定了所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及定编管理办法。
集团按照各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学校岗位类别和各级各类岗位规定人数,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确管控。
通过实施定岗定编管理,使教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减少了管理层次,实现了人员编制与任务、工资、奖金、福利的挂钩。
二是实行“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
自2008年第四季度,现代教育集团开始制订《集团职业学校标准化管理文件汇编》,历时2年半完成。《文件汇编》涵盖了综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后勤5个方面共80个标准化管理文件,总计23万字。“人人讲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达标准”,这是苏华在董事会和每年例行的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会议上经常强调的。实践证明,现代教育集团也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管理、标准化教学的创新路子。
三是实行“信息化”资产管理。
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资产管理思路,集团针对内部固定资产比例较大、非经营性资产比例偏高的实际情况,这些年重点开展优化资产结构工作。其一,是对集团新增固定资产实行严格控制,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大幅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集团鼓励各个学校开展资产经营活动,探索把市场机制引入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生产属性和经营属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其二,是妥善做好闲置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其三,是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团各单位资产配置和使用状态的实时查询,建立健全集团学校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理顺财务核算和实物资产管理的关系,合理配置新增固定资产,做到资产管理账实分离、账实相符。
3 “现代”模式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推行职业教育连锁化办学,主要形式是以集团为主导,以资产为纽带,在一定区域内开设或管理多家职业教育机构。这种现代教育集团模式运行的核心是“混合体制、超市服务、市场经营、连锁扩张、标准管理”。
混合体制。集团创新发展“民办公助”和“公办民助”的办学体制。新体制办学克服政府办学投资渠道单一、开源乏力、经费不足的弊端,同时在学校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师资聘任、教育教学、办学经费筹措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这样既减轻国家的负担,又有效激发学校的活力,降低办学风险。实行教育公益性、公办教师身份、国有资产性质“三不变”,盘活一大批“散、旧、差”的教育资源,同时由于产权制度清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超市服务。集团以资产为纽带,拓宽服务领域,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纵向沟通、横向联合的新型教育体系,使教育产品服务项目涉及多种类型、多个层次,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需求,面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市场经营。集团注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优化集团内教育资源配置,引入教育成本、效益概念,实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最优化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连锁扩张。实施品牌扩张战略,推行多种连锁化办学方式。经集团董事会同意由集团直接投资兴办的连锁学校,其法人代表为集团董事长,实行集团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标准管理。如前所述,集团对所属职业学校在发展规划、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招生工作、财务核算等方面实行统一决策,各连锁学校按集团决策要求办学。集团构建起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形成制度化管理机制,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托管、重组学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集团都实行统一标准,确保集团所属各地学校具有统一的办学思想、办学标准和办学风格,以同样的品牌、规则、规格、质量、方式向社会提供同样的优质教育服务。
4在系统中成长
一个成熟的教育集团所爆发出的系统威力远远比个体的不竭努力、敏锐的市场嗅觉、合理的整体布局、有效的具体运营等综合实力强大数倍。
各职业学校在进入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这一系统后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江职业中专学校
改制以前,学校面积只有1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在校生20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集团接纳后,当年就投资1.5亿元建设经费。从普通职中到省重点校,到省示范校,再到国家级重点校,学校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民办体制学校成功入选首批28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教职工500余人,在校学生已达万人。
——德阳市旅游职业学校
与学校协议签订后,集团立即投资修建旅游学校新校区。这个一度租地办学的民办学校再次焕发生机。新校区建有各类现代化的专业教室、能同时容纳500人的培训大厅、可供20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等教学、生活设施。学校形成了以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为三大支柱的办学模式。现有学生2000余名,教学班30多个,教职工100余人。
——黄许职业中专学校
集团投资新建了黄许职中新校区。学校学生由原来的2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200余人,学生就业率达99%;教职工由原来的13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60人;开办专业由最初的建筑、机电、养殖等5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建筑、机械、电子、计算机、美术、商贸、汽车维修7大类13个专业,建成16个校内实验实作室,20个校外实习基地和2个机械、电子实训中心。2012年,学校进入第三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遴选名单。
——会理现代职业学校
在签订协议的2009年,集团投资1亿元,征地200亩,在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基础上建设这所学校。当年招生1400人,2010年招生数达2600人,2011年3000多名师生进驻新校园。
——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2011年2月18日,学校新校址奠基。时隔7月,一座新校园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也创造了西昌建设史上的“高铁”速度。2012年,学校招生2800多人。集团目前已注资1.5亿元。
——黔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协议,由集团投资1亿多元,占地300亩,建成一所办学规模达5000人的黔西现代职校,非学历教育年培训将达到5000至10000人。
集团在这些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行为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和教育部领导的赞赏。
……
克服重重困难,换来集团内职业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苏华和集团的董事们很欣慰。
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他们的内心更多的是忧患意识。
集团做大了,如何才能避免在同一区域的系统内部成员单位之间无效的竞争?探索的结果是,把系统内成员与系统外学校区分开来,进行差异化发展,每个成员单位都承担不同的战略任务和使命。
集团各成员单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旨归。中江职中打造电子电控、机械数控两大核心专业群,并建设技师学院。黄许职中以建设宾旅实训大楼、汽修实训大楼、精密机械加工中心三大实训基地为切入点,打造宾旅、汽修、精密机加三大专业群。德阳职校(原孝泉师范)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打造师范类专业群,以机电实训中心为依托,建设大专层次的机械加工类专业群。会理职校、西昌职校开展现代农艺、矿业加工、现代旅游等专业。黔西职校打造现代服务业、资源开发、现代农业三大类专业。成都市创新就业培训中心统筹运用集团各成员单位办学资源,开展早期教育、在职培训、执业资格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国考试、留学申请、语言学习培训等服务内容,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站式终身教育服务。成都市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以“促进集团成员学校毕业生高水平就业”为目标,形成了以职业介绍服务为龙头,集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和跨地区劳务交流协作、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
5与环境相合
隶属四川德阳的中江是一个有14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每年有近1.5万名初中毕业生,普高只能容纳6000人,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生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当地政府的诉求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教育的热情不谋而合。
这所学校的发展不负众望。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施,很多家长参观后都交口称赞,当场表示要送孩子到这里读书。中江县委、县政府评价这个学校是全县招商引资的“名片”。这张“名片”引来了10多家电子、机械类企业落户到学校附近。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有着20余年职业院校创办经验的苏华深谙此理。
分析现代教育集团加盟学校所在区情,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2009年3月和4月,苏华两次到四川省凉山州考察后发现,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凉山州17个县市480多万人口,仅有西昌、德昌、会理、冕宁等县市的中职学校具有一定规模且水平不高,全州仅仅少数学校达到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水平。
凉山州中职发展滞后于省内较发达地区是不争的事实。西昌市李俊市长曾指出,西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之前的职校只能说是二传手,甚至是三传手,还没有真正打开市场,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西昌要当全州的龙头,要当17个县市的排头兵,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首先要站好自己的位置,当好排头兵。
这些环境因素促使苏华下定决心同该地区的西昌、会理两县市合作。
而就现代教育集团总部所在地四川省德阳市来看,环境也成为集团发展的沃土。2004年,德阳市出台《关于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其后,德阳市确立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并决心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寻求突破,为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培养优秀技能人才。2007年,德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2008年,德阳提出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并推出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德阳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也是四川省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从大环境来看,四川省委、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启动职业教育3年攻坚计划,“让受教育者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
作为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念兹在兹的是集团发展生逢其时,是方方面面的关爱与支持。
“爱、真诚、和谐” 是现代教育集团的文化理念。
葆有爱,奉献爱。近年来,集团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同时,投身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先后向成都市府南河改造工程捐资30万元,向中江县特殊教育事业捐款60万元,向“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向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向温暖工程捐款1000万元……
放眼未来,苏华在平缓的语调中为集团勾画的蓝图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职教攻坚”的历史机遇,践行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思想,把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建成管理科学、运转高效、质量一流、品牌卓越、效益显著的全国著名教育品牌和示范性教育集团。到2015年,集团规模发展到在校在籍学生达10万人,教职工达5000人,教育资产超过20亿元。
集团的近期目标是,投资9亿元,加快中国地质大学德阳校区的建设步伐,一举结束作为地级市的德阳没有一所本科院校的历史。2012年4月12日,德阳市政府发文成立了该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陈新有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目前这所学校总体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并将于今年11月进入建设施工阶段。
无疑,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