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行动

2012-04-29李永波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长春市长春中职

李永波

长春,素有“科教文化城”的美誉。不仅科研院所众多,高等教育发达,而且,长春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科学谋划,优先发展,使全市职业教育发展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2002年,长春市政府即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当年获此殊荣的唯一省会城市。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先后视察了长春的职业教育,并给予较高评价。

本刊对长春职业教育发展一直给予高度关注。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以《长春春早》和《长春谋略》为题,探寻其发展的方方面面。时光荏苒,历史的时针指向2012年。探寻今日,长春的职业教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黄金发展期

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看,经济增长和“人才当量”、人才流动饱和与趋衡有很强的关联性。按照国家公认的发展标准,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为经济膨胀期,人才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在5000~7000美元为经济转型期,人才增长趋缓;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为知识经济期,人才总量趋于稳定。另外,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应人才总量增长0.66个百分点。长春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个拐点,在这一历史时期,是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黄金发展期,也是职业教育的空前繁荣期。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副省级城市前列,生产总值连续跨过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

“十一五”建设的辉煌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继续加大支持东北振兴的力度,“长吉图”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将长春定位为吉林省重点开发区域,这些都为长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很突出。

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再造发展新优势,怎样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摆在长春人面前的紧迫问题。

新变化 新要求

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层的共识是:职业教育既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的组成部分。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做大做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4万多人。其中80%进入长春市生产服务一线,仅向一汽、轨道客车集团输送技术工人就达8000多人。职业教育不仅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保障,而且直接创造了现实生产力。

“十二五”期间,长春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集中力量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学习型城市。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必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新时期,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继续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长春市汽车、轨道交通、农产品加工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培养大批有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技能人才,为保障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贡献”的技能人才。

二是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求。2011年到2013年,长春市每年有初中毕业生8万人左右,按高中段毛入学率90%且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计算,每年有大约3.6万名初中毕业生应该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每年高中毕业生约4万人,按70%升学率计算,每年至少有1万名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这些学生只有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获得一技之长,才能实现稳定就业。另外,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预备劳动力、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老龄人口,都对职业教育有需求。“十二五”期间,长春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10万个,职业教育的年培训需求至少在10万人以上。接受终身职业教育、多样化职业教育成为这座城市市民越来越强烈的愿望。

“行动计划”出炉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转变,从较封闭的自我循环向开放的合作办学转变,从被动地适应市场向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转变。

长春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作出了全市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判断。

长春市教育局局长马军认为,这5年,长春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16字方针做文章。

再进一步解读,就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专业建设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学习、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长春市着手对全市职业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前瞻设计。2011年6月,《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由长春市教育局、财政局和发改委3家单位联合印发。

三年目标

“行动计划”着眼于全市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提出四大现实目标:

其一,基础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办学校校园、校舍面积普遍达到设置标准;民办学校校园、校舍面积接近设置标准;全市中职学校生均仪器设备值公办学校达到2500元以上,民办学校达到2000元以上;生师比达到18∶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5%以上,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

其二,布局结构和体系全面优化。教育所属中职学校数量调整至80所以内,市直学校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县(市)职教中心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民办学校校均规模达到800人以上。形成与长春市产业结构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格局。中高职衔接通道初步打通,中职学生多途径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逐年扩大。

其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建立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与企业技术标准相衔接、与高职课程和继续教育相贯通的较为完善的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85%以上。

其四,培养培训规模适应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达到3.3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保持10万人左右,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年职业培训规模达到15万人次以上,每所学校年培训人数与在校生人数力争达到1∶1,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年培训规模力争达到学历教育规模的1.5倍。

“行动计划”以重点项目为载体,设立17个一级项目,下设近300个子项目,大手笔描绘长春3年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研读这个“行动计划”,可以发现有四大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强调“内涵”,17个建设项目中内涵建设项目达15个。在政策扶持上,强调“突破”,要求在一些关键领域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推进方式上,强调“载体”,全部建设内容以项目为载体驱动。在总体设计上,强调“协调”,注重城市与农村、公办与民办、中职与高职、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把中、高职衔接的理念贯穿到各个项目之中,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教在行动

从市委、市政府到长春市教育局,从各县区到各个职业院校,全市都把心思集中在职业教育“想干事”上,把功夫下在职业教育“干成事”上。市—县(区)—局—校,四级联动,全力保障“行动计划”的落实。

政府统筹

只有办一流教育,才能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城市。这是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对“人才强市”战略的解读。他不止一次强调,在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民生工作中要进一步突出教育,确保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加快推动教育位次前移,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长春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在2011年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推进。

《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举措,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

——在财政投入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高于省定标准确定,高职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现行省定标准核拨,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省属本科院校标准确定。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实行职业院校编制员额管理办法,按承担30%-40%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预留一定编制聘用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放宽对高职院校提供优厚待遇引进高端人才的限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和评聘办法。

——在促进校企合作上,落实校企合作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年度利润12%以内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资助、捐赠用于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资金、设备,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对企业委托职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政府举办的职业院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校办企业,对其符合规定的服务项目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自办各类职业学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实施意见》成为“行动计划”执行的“尚方宝剑”。

四项工作

长春市教育部门着重从四个具体层面狠抓“行动计划”落实工作。

一抓组织保障。长春市教育局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主管职业教育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进度控制、政策支持、质量管理、资金保障以及成果的汇总审核等总括性工作;成立了有行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参与的“项目建设咨询委员会”,加强对项目的研究指导和成果验收;实行了教研员“包保责任制”,确保每所项目学校都有一名教研员指导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项目落实。各项目院校成立项目建设执行小组和办公室,把“行动计划”作为学校阶段性中心任务,一把手亲自抓。

二抓制度建设。市教育局印发了《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审计;印发了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教科研、数字化校园、职业教育集团等五个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经费管理和验收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印发了《市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选拔认定工作实施方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对两类人员的遴选条件、认定程序、实施步骤、工作要求、职责和待遇、使用和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各县(市)区教育局和项目学校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相关制度,形成了“市局统筹、县区负责、学校实施”的长效机制。

三抓过程管理。所有项目均通过“学校组织调研论证、形成方案、现场答辩招标、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核”的程序立项。所有项目实行季度小结、半年度报告、年度考核、终结评定制度,市教育局经常对项目进行调度,通过项目学校汇报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控项目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微调和修正。项目学校通过开展项目建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经常性、阶段性地自我检查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

四抓绩效考核。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年度考核和终结评定。重点考核建设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建设成效、资金使用、标志性成果和社会贡献度。对验收合格的授予相应称号并挂牌;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对项目执行不力、擅自改变建设计划、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学校给予相应处罚。

市区校探索

在全市层面上,“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扎实落地。

两年来,投资7亿多元的合隆职教园区启动建设,投资2.6亿元的农业学校异地新建工程即将投入使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校、长春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展开;10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增加投入5000万元;9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得到资金支持;3所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60个示范专业、130门精品课程、70个教科研课题立项并稳步推进;选拔培养了16名骨干校长、50名专业带头人、300名骨干教师,完成专业教师培训500多人;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开发完成;长春数字化学习港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中高职衔接、职普对接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示范校建设引领着全市职业教育步步攀升……

执行“行动计划”,长春各县区实践也各具特色。

农安县可为长春所辖5县的代表。该县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为农服务上,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统领全县职成教育的龙头作用,县委、县政府大力度整合,把劳务输出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到县职教中心,构建起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30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延伸,以376个村“新农民之家”为辐射的全县职成教育网络,年培训城乡劳动者40万人次以上。

朝阳区可为长春所管9区的代表。该区立足终身教育,坚持“政府统筹,学校为主,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双向服务,终身受益”的宗旨,建立了社区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展厅。“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每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并做到社区教育经费逐年增长。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中小学纵向衔接的整体发展格局。

在学校层面,长春市所属的百余所中等职业学校立足自身定位,谋求特色发展。

一产类学校代表,长春市农业学校结合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制定了“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种中有养,养中有种,主辅分明”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农业农村需求。2011年6月,该校以吉林省排位第一的业绩,推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二产类学校代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成为长春市机械制造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结合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该校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 19 个,校外实训基地46个,引进企业三条生产线,“订单教育”比例达到55%,教师下厂实践近百人,企业员工培训2000余人,学校发展跃上新的台阶。三产类学校代表,长春市公关学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总结出“四融四定”的专业建设模式,即“融专业于产业,确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确定教学内容;融实训于教学,确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确定教学评价”,有效实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企业和岗位。2012年8月,该校顺利入围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职示范校。

“万能钥匙”

职业教育是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发展的“万能钥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同。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并正向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推进的长春来说,职业教育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助推经济发展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始终位居前列。汽车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新增产能100万辆,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继汽车之后又一个千亿级支柱产业,投资近百亿元建设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世界级高速动车整车制造基地。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32.8%。

进入“十二五”以来,以“行动计划”落实为抓手,全市职业教育战线增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自觉性,更加关注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努力实现工作重心向内涵建设转移。组建了9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全市职业院校与9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成立3个应用型研发机构,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吉钢集团、一拖集团和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人物都在职业院校设立了“冠名班”。长春市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能力稳步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劳动力结构,提高了产业工人整体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暑期,长春公关学校二年级学生李彬留在长春做兼职。李彬说,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全家所有收入就是7亩农田。当初,要不是初中老师跟他讲读中职政府有资助,他就直接去打工了。“对我这种家庭来说,中职资助学费绝对是雪中送炭。”李彬笑着说。

长春市对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农村户籍学生、县镇非农户口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二年级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对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对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所有长春市市区城市户籍的学生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各中职学校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在高职院校实行了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基本做到了“不因贫困而失学”。

作为面向人人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把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因为升学无望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了技能型劳动者,这在客观上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职普结构看,经过几年的努力,长春市的职普比例已由“十五”末期的2∶8优化到目前的4.3∶5.7,基本实现了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改善了长春教育的整体布局结构。

此外,“行动计划”通过设立“农村职业教育内涵提升项目”和开展“送教下乡”、“城乡1+1对口援建”等活动,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通过设立“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建设项目”,促进民办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通过设立“推进职业院校社会培训项目”,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每年开展面向企业在岗、转岗、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

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

“行动计划”专门设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验项目”,以2所高职院校和6所中职学校为改革实验研究主力,同时开展职普对接试点,努力架设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动计划”注重内涵质量提升。在“计划”实施期间,成功申报了6所中职学校为国家示范校,与已经完成示范校建设的长职院、一汽高专共同构成长春职业教育的“第一梯队”,对其他职业院校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研究,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向深入;就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数据管理、全民学习服务3大平台的搭建,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在2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动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行动计划”系列内涵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长春市的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59%,高职就业率为94.65%,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企业满意率不断攀升。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012年6月29日,天津,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胜利闭幕。

今年共有来自全国的近万名选手参加18个专业大类的96个项目比赛,是历届大赛中参赛选手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长春代表队在继续保持农业、餐饮、美发等项目优势的基

猜你喜欢

长春市长春中职
践行“尊重教育”实施“多元培养”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简介
登泰山
初夏
印语长春
走进长春净月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