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在构建现代化采油作业区中的实践研究
2012-04-29张小虎王蕾
张小虎 王蕾
摘要: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长庆油田马家山东作业区创新文化的具体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在现代化采油作业区建设过程中,有效植入创新文化,发挥文化作用,有效推动油区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创新文化;企业文化;现代化采油作业区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33-02
企业创新文化是指服从、服务于企业创新,并推动企业创新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企业和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氛围、创新工作体系等,其特质表现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富于竞争、持续创新等。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自我否定、变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
一、创新文化与构建现代化采油作业区
用创新文化引导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构建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传统的采油作业区粗犷的管理模式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创新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打破常规,通过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快转变方式,以更精干更高效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技术,确保作业区全面协调发展。
创新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是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构建的必然需要。企业创新文化为员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道德规范、团队精神等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准则,却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文化氛围,能够把员工的个体行为引导到群体行为上来,使之符合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所确定的目标。企业创新是通过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去规范、约束、控制员工的个体行为的。当作业区内部企业文化具有了创新的特点,就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干部员工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自我调整、控制行为,自觉展开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文化被干部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就会把全体干部员工团结在创新目标之下,进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文化的塑造,在员工心中树立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建设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拼搏的献身精神,并形成强烈使命感和持久驱动力,激励全体干部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开拓创新。
二、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隶属于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姬塬油田,自然环境恶劣,最高海拔达1 840m,属于长庆油田海拔最高处。全区矿权管护面积190.1km2,主要开采层位为三叠系长4+5、长8油层;目前共管理油井766口,水井288口,各类站点31座;作业区共有员工715名,其中在册员工469人,平均年龄31岁。
1.思想引导,树立创新文化观念。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决定着现代化采油作业区的管理方法、发展策略以及各项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制度的构建和制定。一是持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马家山东作业区依照上级党委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为作业区全员树立先进的创新文化观念做好了理论准备。二是持续开展“形势目标责任教育”活动。马家山东作业区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通过集中宣讲、座谈讨论、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讲油田公司、厂及作业区的目标和任务,使其成为创新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区干部员工树立创新意识的思想基础。三是持续开展“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积极选树岗位典型,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学习先进忠于企业、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作业规范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并积极探索。
2.制度保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就是将作业区价值观念、团队精神外化为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构建各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制度。一是制定创新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作业区支持的创新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或促进和谐发展为目的,在个人、团队或作业区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创新行为。二是构建创新的考评制度及激励制度。在一定的制度规范内,员工个人或团队的创新探索是否对油区发展具有实际意义,能否推广应用,须进行一个包括安全、效果、可行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评,并在考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营造一个更加活跃的创新文化环境。
3.领导带头,增强创新文化动力。领导对创新文化的重视程度,是增强创新文化动力的重要环节。一个勇于创新的企业,需要领导在管理作风上表现出乐意接受新的观念,鼓励新的创造发明,并在生产实践中将革新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领导的率先垂范,是对创新文化建设的积极鼓励,能够更好的统一员工的创新信念、创新价值观以及创新行为准则。
4.重在学习,提高创新文化能力。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马家山东作业区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二是扎实开展员工培训工作。采油先采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靠,员工才会有进一步的创新能力。通过扎实丰富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岗位技能,为提升队伍创新能力打好了基础。三是参观学习、交流分享提高创新能力。故步自封必然导致落后,交流分享是开拓进取的有效手段。多次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内部经常性组织现场观摩会,为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搭建了良好平台。
三、在创新文化引导下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构建的成果
创新文化落地开花,自2008年8月马家山作业区成立,至2010年4月作业区重组更名为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再到2011年2月作业区劳动组织模式变革,化井区为应急班,实现数字化管理,该区始终坚持“健康快乐工作,严肃认真生活”的理念,用科学的理念引导人,用发展的目标激励人,用高尚的精神凝聚人,用人文精神关怀人,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塑造团队创新精神,不断加强企业发展内动力,使作业区迅速从由318人、2个井区、日产仅864吨的油区成长为目前管辖9个应急班,日产达1 280吨的正规、健康、和谐、平稳的采油五厂生产主力作业区,这一过程中,创新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其“企业发展灵魂”的本质。
1.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革新劳动组织模式。化井区为应急班,并构建了“生产垂直管理,队伍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实行层级管理,安全、设备、技术实行双重管理”的三种新型管理模式,达到了生产指令传达和落实迅速有效,生产运行情况掌握精准,作业区人、财、物及安全、设备、技术管理网络完整的良好效果,成为采油五厂及油田公司数字化示范窗口单位。
2.革新生产运行组织模式。作业区“以推广应用为主,科技攻关为辅”,积极引入新技术,通过安装电子除垢仪、在站内加装加药装置等手段,解决集输管线老化结垢严重问题;积极思考,搭建了“越站流程”、“反输流程”,提升了作业区外输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购置金属探测仪、电镐等应急抢险工具,为管线巡护、问题排查提供便利。同时作业区积极实施“科技兴油”工程,为作业区的稳产、上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3.建立“三级四块一培训”安全管理法。结合季节特点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制定安全工作重点和安全措施,为作业区安全管理人员梳理工作量,查缺补漏、系统安排提供了便利,有效确保了安全工作做到不偏不漏。
4.引进经营管理方法。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修旧利废、节能降耗、改造废弃物。如“装油管防漏支架”的发明,自主维修大门、围栏、压力表,利用废旧物资制作应急抢险工具,为作业区节约了可观的维修治理费用。
5.提升基层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提出“班组管理六条标准”(班组生产平稳有序;设备故障处理及时;生产生活安全无事故,安全隐患处理及时;员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员工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定期有效开展;员工生活及班组文化建设丰富,班组成员团结协作、凝聚有力),持续开展“五型班组”建设和“岗位典型”选树,先后总结提炼出了“勤学、苦练、严执行”标准作业程序推广三步法、“标准作业程序反推识记法”,“一二三”员工素质提升法,有效夯实了作业区班组基础管理。
6.注重干部骨干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改进,作业区“3+1”日常学习法成熟有效,岗位员工技能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随着作业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的健全,以及现场发掘、典型培养、观摩交流、岗位培训、送外学习、技术比武、警示教育谈话等工作的实施,全区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及技术干部后备力量得到加强。
7.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文化建设载体。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组建“作业区篮球队”、“书画兴趣小组”、“瑜伽兴趣小组”、“歌舞文艺队”等多个员工业余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联谊、比赛活动,从而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团结意识,互助意识。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凝聚,需要传承,需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深刻领悟“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含义,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油区发展的有力“法宝”,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为建设现代化采油作业区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