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而不泥古 尊儒兼顾百家
2012-04-29于超于建福
于超 于建福
世纪之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重视和关注。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决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国际儒学联合会为学术合作单位,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并合作举办“清源国学讲堂”。
2012年9月27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活动,“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讲“清源国学讲堂”同期在逸夫报告厅举行。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董光璧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黄济先生,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助理曹凤泉先生、秘书长牛喜平先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原部长、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先生,尼山圣源书院常务副院长王殿卿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韩占生教授,北京大兴区政协副主席陈晓英女士,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长杨世盐先生,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田辰山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部分专兼职教师和正在学院参加培训研修的第38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浙江省第5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2期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协办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生及首都高校、教育行政、文化产业、媒体代表近50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一、纪念先师齐诵经典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自古不乏伟大的人物,孔子就是其中之一。2563年前,孔子诞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尼山,一生“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树立了高尚的人格典范,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为后世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追念孔子就是要学习孔子,学习孔子最重要的是读其书而知其人,挖掘和阐发其思想价值。《礼记·礼运·大同》大致反映了孔子儒家的社会理想,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最值得当代学人研读和回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金美华女士的引领下,大家一起诵读《礼记·礼运·大同》,整个会场书声琅琅,表达了当代学人对先贤的敬意和对经典的敬畏。
二、致辞属意同舟共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教授首先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参加仪式的各位嘉宾和各界代表表示欢迎。他认为,孔子诞辰2563周年之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调动资源,组织这样一场活动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领导干部丰富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启发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可以引导我们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去理解教育和发展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正是出于满足教育干部培训事业的迫切需求。这个中心成立后将按照学院的整体规划,跨部门,跨学科,整合学术力量,同时,进行广泛的社会合作,组织开展深入系统的国学研究,从而提升教育领导干部的国学修养,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国学教育意识,使学院的干部培训工作更具有文化品位,更具有科学内涵。该中心筹划组织开展的第一项重要的活动——“清源国学讲堂”也将会长期坚持下去,经过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逐渐汇聚一批致力于国学研究的有识之士,共同促进今天的文化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阵地。他强调并疾呼:“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教育发展,幸福生活的核心在于文化建设”“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多一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并且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教育工作点点滴滴做起,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财富。长期以来国际儒联叶选平及一大批学者积极倡导将儒学的精华引领到国家决策层面上去,引导到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上去,引导到促进各国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上去,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在实践当中,我们体会到在儒学的普及工作中,师资力量的缺乏仍然是一个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外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国学人才的强烈需求,国学教育将成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显学”。他衷心希望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加入到国学研究普及的队伍中来,并通过其努力在国内教育这个重要的环节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国际儒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和“清源国学讲堂”的工作,共同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学教育研究研修平台。
尼山圣源书院常务副院长王殿卿教授认为,“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教育要更加重视国学,更加自觉和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他回顾邓小平南巡讲话20年来的历史经验,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定其背后是一种文化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落实需要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文化兴衰教育有责。在如此历史背景下,教育界的同仁先后在幼儿园,民办教育,体制内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宗旨,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为内容,逐步形成了国学启蒙运动的新热潮,一代新人从小就开始接续中华文化的基因。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孔子研究院和国学院,此后不少大学跟进,为深入研究国学理论,培养高端的国学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的中国化,搭建起新的教育平台。经过10余年的实验与探索,当今教育体制的内外,国学教育已成定式,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国人对中国教育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或许也预示着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他指出,在此背景下创立的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正是时代的呼唤,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睿智和勇气,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具体行动,是对孔子诞辰2563周年的最好纪念,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三、中心揭牌共同期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五一博士代表学院宣读了关于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决定,并协同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助理曹凤泉先生为“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他强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学研究并围绕国学研究组织开展国学研修和国学教育政策咨询。1955年参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筹办的黄济先生向中心赠送题词:“学古而不泥古,尊儒兼顾百家”,并作解读。黄济先生希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出一套学习国学的丛书,希望专家们帮助,希望学院全体同志努力;同时期望出一个国学研究的专刊以促进国学的研究与普及。黄济先生讲话后,依次展示了董光璧先生赠送的题词:“尊重传统,创造未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复办时期老教授何光荣先生赠送的题词:“大道至善,真儒无敌”;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赠送的题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杨世盐理事长带来的题词:“清源国学,文明摇篮”;尼山圣源书院传来的题词:“生逢其时,任重道远”。
仪式最后,大家一起浏览了海内外机构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并举办“清源国学讲堂”而发来的数十封贺信。
四、讲堂开讲意味深长
“清源国学讲堂”是“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重要活动形式。揭牌仪式结束之后,“清源国学讲堂”开讲。首讲主题为“国学及其核心价值”,由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讲,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先生主持。郭齐勇教授首先从常识、学术与技艺、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诸层面解读了何为国学,并由此展现了国学中蕴涵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他强调,一种学术思想文化特别是外来的思想文化要想扎根,“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一方面不要忘记本民族之地位。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我们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价值。”他还针对“国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等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随后,不少学员纷纷就国学的内涵、核心价值的提炼、小悦悦事件、孔子学院、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西文词汇的收入等提出问题,郭齐勇教授一一作了回答。郭齐勇教授的精彩演讲和回答,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
“清源国学讲堂”之冠名,一因举办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清源社区,国学讲堂因地域而得名;二因历经百年沧桑,国学迷雾重重,亟待正本清源;三是借用朱熹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清”“源”二字,寓意先贤治学处世风范及其留下的经史子集思想精华,是当今学人亟待汲取的文化之源。
“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已为“清源国学讲堂”精心筹备了19场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国学的内涵与精神、国学的核心价值、周易之道、四书之道、诸子之学、礼学与诗学、理学与心学、书院精神、国学与科技、中华经典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中华文明与多元文明对话等主题,各讲主要内容将陆续在《中国德育》“明德讲堂”栏目刊出。
【于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于建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