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重在“三实”
2012-04-29于素梅
于素梅
2008年北京市教委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启动了“翱翔计划”,让中学生有了“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会。该计划现已培养了五批近800名“翱翔学员”,推动了高中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建设。我们为“翱翔计划”叫好,好就好在它注重“三实”。
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从实际出发”。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并非仅仅落在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上,而是应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使不同学段承担起特定的培养任务。大中小学有机协调,在不同年龄层次发挥特有的作用,形成有机而完整的培养链,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北京“翱翔计划”采取的是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从高中阶段入手探索培育现代化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从实用考虑”。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案或方法、手段等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有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入了盲目追求创新的误区,缺乏对实用性的充分考虑,结果事倍功半。而北京“翱翔计划”让学员在基地学校的带领下,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在科学家身边培养科学意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这就让学生亲历一个从“感受科学研究和科学家”到“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家素养”,再到“对科学研究和成为科学家感兴趣”,从而“立志投身科学研究和成为科学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完整过程,体现了在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与具体实践中,培育创新意识与精神、养成创新习惯、提升创新能力等一系列创新素养的理念。
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从实效评价”。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中,有人重模式开发,有人重环境营造,有人重形式创新。实际上,是否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预期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如何,是要通过后期效果来检验的。因此,说某某模式具有实效性,一定程度上还仅仅是一种预测、一种想象,更近一步说是一种期待。“翱翔计划”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不急于要求学生取得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正是充分考虑到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的滞后性。由此,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模式等的提出,需要更加慎重,急于求成,好高骛远,不但不能有效培养出所需的创新人才,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一代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