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和教育不容“留守”
2012-04-29俞秉钧
俞秉钧
现在的农村,放眼望去,老人多、妇女多、孩子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多。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良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和全社会关注。
这里所说的学习不良现象,主要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中听、说、读、写、思维、数学运算能力欠缺并伴随着许多心理和行为不良问题,导致其学习能力低下。学习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因为笔者所指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多种消极因素并存的环境中,从而导致学习、道德和行为方面的长期落后,而这些方面的共同影响,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总有一块难以平复的硬伤,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和帮助。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情况
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更为突出,我所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留守儿童,多的班级一个班就达16名。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由老人、亲属代管,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睡觉,交作业不及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感到自卑。据调查,农村父母外出工作,与留守儿童只能在放假时相聚,沟通太少,远远低于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的付出,而隔代的教育又充满了太多的溺爱和教育的误区,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偏差。
(一)留守儿童监护人:监管难度大
我曾在全校抽取了60个留守儿童家庭,走访留守儿童监护人,有8成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难管,管严了,怕孩子记仇;管松了,又怕孩子的父母说没尽职。爷爷奶奶管留守儿童,又过分溺爱。这一系列问题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管难度很大,收效甚微。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说得过去,在学校不闯祸就可以了,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二)留守儿童父母:无奈彷徨
在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谈时发现,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就会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就会留下一人在家陪孩子;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父母对孩子则没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双双外出找工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甚至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他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在对留守儿童的成绩进行统计时发现,他们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没有因为父母的外出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承受着巨大的情感创伤。
(三)留守儿童:态度欠端正
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尽人意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欠端正。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道德品质畸形发展
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导致他们的家庭教育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缺位。如果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这种不利的外部环境中,极易造成他们的道德素质低下,甚至误入歧途。
(二)学习成绩下滑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的联系减少,联系方式单一,那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就几近于零。同时,代管的监管人文化素质偏低或监管能力不强,很难很好地履行代管或监管义务,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大多数儿童学习意识较差,自律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势必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心理失衡
在家里,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而农村学校又没有心理健康老师,没有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没有心理健康活动室,更没有心理健康活动课,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存在断层。这样一来,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形成了学习焦虑、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
(四)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
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态度将最终导致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儿童在应对问题时手足无措,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的一些对策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要求家长在家陪孩子读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良现象呢?
(一)家庭要加强留守儿童管理
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依靠家庭的影响。第一,不要让孩子有太多的家务事,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在家里父母要尽量减少孩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压力,不要忽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第三,定期与学校和老师联系,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后,长时间在外的父母要在业余时间打电话或写信给孩子,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人在外地,但心中永远牵挂着他们。
(二)老师要加强课后辅导,查漏补缺
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帮助留守儿童完成知识的建构。对留守儿童不吹毛求疵,而是要多给他们鼓励,多给他们热情的期待和真诚的关怀。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家庭作业认真做,要积极思维、遵守纪律等。
(三)学校要开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大门
学校要开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大门,建立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整合工作。
第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系统;增加学校教育投资,对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可安排在校住宿,生活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让他们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第二,加强亲情教育和情感交流,为留守儿童建立爱的长城。如:学校可以组织亲情信件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心里话,邮寄给家长或教师;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触动学生心灵,激励他们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师的教诲,让他们学会回报家长和教师。
第三,学校密切联系家庭,为留守儿童成长铺平爱的道路。学校要多途径、多渠道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困难,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另一方面,学校可开设多个交流渠道(如电话、网络、视频、心理咨询等),加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者之间的联系,如通过网络家长学校来培养家庭的教育能力,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家长可以方便地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们相信,通过洞悉留守儿童心理,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评价、鉴别和诊断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教育干预,全社会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终将得到改变。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