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2012-04-29高国君

中国德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李鸿章名人毕业

上篇

文涛是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他几乎不学习,作业本上就写两个字——我行。对了,只有他敢随便乱翻校长办公桌上的文件。文涛是第一个可以在上课时间自由走动的学生,他总是自觉捡拾同学们丢弃的垃圾,总在雨天过后自觉清洗操场……文涛是一个始终微笑且十分“好奇”的孩子,他是学校的名人。

有的同学觉得文涛“傻”,所以,他们让文涛在自习时间给大家“放哨”,万一班主任来了好及时通知他们。文涛也就乖乖地听从同学的安排,常在门口张望。有时,文涛也会受到“欺负”。有一天,他笑嘻嘻地跟我说,他们班的两个男生“打”他,说他们突然过来莫名地推了他一下,我说我会反映给你们班主任的,他笑着“得意”地走了。

文涛是学校的名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特别有礼貌,见了谁都问好,尽管语言有些含糊不清。文涛可能是学校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学生,大家都知道七年级有个文涛,也都很羡慕他能独享“自由”和“快乐”,羡慕他不必为作业郁闷,也不必为分数发愁,羡慕他想上课就上,不想上课就能出去“快活”,但是,文涛却从不干越墙逃学的事。

据说,文涛小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落下了“病”,连基本的加减法都不会,生活的宗旨就是自由和快乐,我们也因为文涛的快乐而快乐。

中篇

文涛就要毕业了,他从一个“傻傻”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憨憨的壮小伙,我想为这个孩子再写点东西,因为他是我们教育的一份子,是学校历史上一个永远的小不点。

我每天都能见到文涛,每次都会友好地问一句:“文涛,你好吗?”他也每天都能看见我,每次还是那样殷勤地打招呼:“高老师好!”文涛压根就不是个学习的料,他在教室坐不住,基本没有分数的概念和压力。有一次,班主任惊讶地告诉我,文涛居然考了三十多分,还超过了好几个孩子,我在走廊见到了文涛,表扬他考得好。过后,我又惭愧起来,这个孩子的好与不好是无法用成绩衡量的。但不管怎样,文涛一脸自豪地走了。

一天早上,文涛又来我的办公室,我问他毕业以后打算干啥去,他用双手给我做了一个弹奏的手势,我诧异地追问道:“学弹琴?”他笑了,解释说是玩电脑。“还有呢?”他回答:“搞卫生!”“还有呢?”他说:“还有就是看电视。”中午我给儿子讲文涛的人生“理想”,儿子评价说:“追求平凡,好!”

从“应试教育”的任何一个角度看,文涛都是一个“失败者”的高级代表,我不知道他将来的人生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但是我相信,他会记住在七中的三年时光,因为我发现他很会记事。很久以前,我在初三年级全体大会上讲话时,出现过一个口误,把春天和冬天两个词说反了,谁料刚一开学,文涛见着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一边说还一边抿着嘴笑呢!我心想,这家伙好记性!

下篇

再见文涛是在毕业典礼那天,他在我办公室门前晃悠,他向门里张望,我向门外张望,当时正忙,文涛向我招了招手,仍笑嘻嘻的,我向文涛点了点头,也笑嘻嘻的,我想,我们师生就算是告别了吧。

他是否领到毕业证,我不关心,因为文涛的人生与这个好多孩子为之奋斗到快要崩溃的证关系并不大。听说,文涛中考考了一百多分,并不是全年级最后一名。

后来,我只能从班主任那里间接听到一些文涛的故事。他的班主任还给我讲了一个文涛学雷锋的故事:放学路上,有个小孩受伤了,是文涛主动把这个孩子送回了家。这个故事发生在校外,我们并没有质疑事件的真伪,但有一点很肯定——文涛并不认识那个小孩。

一次,我发现一位高三的毕业生在她的QQ空间里发了很多毕业时拍下的照片,其中很多照片都有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心想,文涛果然是名人,就连很多高三的学生都成了他的“粉丝”,大家自称“浪涛”,毕业时都会热情地与文涛拍照留念。照片中的文涛穿着整齐的七中校服,挺拔地站着,脸上依然是自足、幸福的笑容,还真有些名人的范儿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一茬一茬地进校,又一茬一茬地毕业。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很机械,但更多的时候也不乏温情。我很喜欢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岁月终究会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文涛到底是毕业了,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踏进这个让他快乐地度过了三年的校园,可我们的教育故事还在继续。

教育家于漪曾提出一个哲学命题:“教师的目标,是‘育人,还是‘育分?”这值得我们深思,倘若教育者忽略和回避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恐怕我们只会人为地制造“残缺人”。

1887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李鸿章建议进行教育改革,若真如此,清政府每年需要在教育上投入一百万两白银。对于李提摩太的这个建议,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李鸿章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回答:“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们总是习惯于立竿见影,而忽略了太多的过程与等待。在大多数人眼中,文涛是个“问题少年”,但是因为他没有遭遇“应试教育”的捆绑,所以他成了一个快乐少年。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正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吗?

【高国君,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猜你喜欢

李鸿章名人毕业
李鸿章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毕业季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名人書系列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