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创新的“可为”与“有为”

2012-04-29李季

中国德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内生品德

李季

德育创新的核心意义在于“可为”,通过增强实效性达到强化德育价值和激发德育作为的目的。因而“作为”和“有为”是德育创新的激活点。

德育有没有作为和有什么作为的问题,聚焦了德育在人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在学校发展、在德育创新、在德育何位何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德育的何位、何价、何为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这个问题不解决,德育很难走出低效迷惘与困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的全过程充其量也只能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罢了。因此,这个问题的探讨具有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的双重意义。

一、德育可为:德育创新的聚焦点

德育创新,是指在德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新的德育理念、模式、途径、方式、方法等,以拓展德育功能、提高育人效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德育创新一般包括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内涵。

德育创新的核心意义在于“可为”,通过增强实效性达到强化德育价值和激发德育作为的目的。因而“作为”和“有为”是德育创新的激活点。然而,作为一种行为,德育“是否作为”和“能否有为”,取决于人们对“德育何为”的认识和态度,即对德育在人的素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功能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体现出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育人宗旨和育人方略的“德育何为”问题,就成为了回答德育作为和德育有为问题的前提,成为德育创新的聚焦点。

以“作为”和“有为”为价值取向的德育创新实践,要明确树立“德育可为”的观念和信念。首先,德育“可为观”是对德育创新价值的肯定,是德育创新行为的动力之源,是德育创新的积极而自信的态度。德育低效老大难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正是“德育不可为”的观念,它导致了“花架子德育”“形式主义德育”的泛滥。其次,德育“可为观”是德育创新的目标愿景,是德育发展的科学规划,是德育创新的实践行为宣言。人们从不怀疑更不会忽视德育在育人作用方面的作为,但对创新德育发展却缺少目标引领和规划指导。“德育就是搞活动”和“运动式德育”的种种偏见,与此不无关系。再次,德育“可为观”是德育创新实践的主动、积极、自觉、自为的行动语言,是德育作为、有为的最强有力的表达。德育创新的意义和要务,在于改变人们的“德育不可为”的偏见,强化德育价值,提高德育“可为”和“有为”的意识,激发德育“作为”行动。

问题就是课题:为什么德育总是低效,“5+2≤0”?为什么德育总是在加强声中削弱?针对现实情况,应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就是研究:开展“叙事德育”实验研究,寻找借助叙述故事走进学生心灵的途径;通过“感触—感动—感悟”的心灵之旅,改变“90%的老师说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说感受不到老师的爱”的现状;开展“小活动大体验”的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探究,探索新时期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构建“心灵德育”模式,探索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思路,揭示通过“情理对话”引领心灵成长的秘密;实施校本德育,探索德育科学化发展和让教师感受在研究状态中成长的幸福;构建课程德育,探究主干课程、融合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的课程育人之道。

成长就是成果:理念引领,科研先导,特色发展,整体推进了学校和区域性德育的创新发展;确立德育为先、人文关怀、创新发展新理念,先进理念引领德育与时俱进;设立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形成了破解难题的德育生力军;设立德育创新奖,激发了学校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建立德育绩效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出德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德育课题立项制度,掀起了德育科研引领学校特色创新发展的热潮;制定德育发展规划,营造了区域德育和学校改进与整体发展、优质持续发展的积极氛围。

二、德性内生:德育创新的着力点

德育创新的着力点和实践策略在于探索、认识和验证德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品德的内生发展。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六大特点和规律:(1)品德形成是认知主体的自我建构活动;(2)品德形成是一个外塑—内化—内生—外化过程;(3)品德知情行统一协调发展;(4)品德在活动交往中形成;(5) 品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律到自觉,由自觉到自为;(6)品德形成具有共生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其中,品德“内生外化”是德育最基本的规律。

品德形成是外部规范内化为品德的结果。我们把品德形成过程看作德性内生过程,认知主体的自我建构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品德内在生成以“外塑—内化—内生—外化”为基本程式。品德生成经历由外部规范要求到道德内化,进而内生为品德,后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外塑”是指外部规范要求或行为习惯训练,即后天的教育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着前提性、奠基性和积淀性的知识、价值和行为上的规范、导向作用和全过程的指引与指导作用;“内化”和“内生”是品德形成的根本,教育影响的规范、指导作用只有通过品德形成主体依据已有的道德知识、价值观念或行为习惯的基础,对各种影响源进行分析、整合、内化和自我生成,才能有效地转化和建构为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譬如,即使我们让学生从小就把“时刻准备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词重复一千遍,如果不能让学生内生和升华为道德情感和需要,学生没有道德自觉、自为的意识,共产主义就不可能成为他们的信念和信仰。同理,即使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小朋友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但如果他们没有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和观念,习惯养成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重复,同样不能保障他们以后一直都能持久拥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可见,品德形成的核心是品德的自我生成。换言之,品德形成的实质是内生的,德育的本质是促进道德需要与道德价值的内在生成。这是内生德育的要义,也是德育创新的价值追求。

品德内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教育影响与德性内生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动促进的关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德育的本质是育德。教育或德育的目的性、科学性、实效性、艺术性主要是通过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品格的形成发展而实现的。依据和遵循品德内生的原理,发挥有效教育影响的作用,德育要把促进“品德内生”作为品德教育的规律,作为实现“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理想。

把探索德性“内生外化”规律作为德育创新的着力点,其实践意义在于,第一,发挥教育者在品德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外塑是外部规范,是德性“内生外化”的基础,有力、有序、有效的外塑是保证品德内生的条件,但外塑要达到有力、有序、有效,前提是教育者在品德方面的言传身教的影响。第二,引导学生品德形成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内生是品德形成的本质,内化与体验是关键。因此,教育者要把着力激发学生道德需要、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为促进学生德性生成的核心,积极开展德育创新活动,着力探讨有利于、有助于激发和促进青少年德性内生的有效德育的形式、载体、途径和模式。第三,促进学生品德形成要先从外到内,再从里到外。形于仪,和于心,美于行。“内化”是将道德规范从外到内转化为品德的过程,核心是自我建构和品德内在生成;而“外化”则是把内在品德转化为德行的过程。

三、德育有效:德育创新的最终目的

德育创新的目标方向是促进德育特色发展、内生发展,进而形成先进的德育理念引领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和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指在鲜明的个性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德育模式。德育特色品牌营造是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德育理念,通过特色资源诊断,核心理念提炼,模式体系构建,实践应用推广等环节,进而树立学校精神,改变教育行为,形成学校文化,建立特色品牌的校本自主创新过程。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是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新趋向,是德育管理的实践智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

促进内生发展——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意义。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是打造优质高效德育品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校德育和教育教学工作内生与共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提升育人品质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三方面意义:增强德育本体功能,促使德育价值增值的意义;拓展德育自我发展功能,扩大德育作用,创新德育理念的功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校内生发展的意义。德育创新营造德育特色品牌,是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和新生长点,已成为学校优质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办学策略和学校改进的有效的实践模式。

内生发展之路——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策略。不同的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如何发展?不甘后人的学校如何跃上台阶?曾经辉煌的学校如何再造辉煌?徘徊不前的学校如何突破瓶颈?排位居后的弱校如何绝处逢生?质量高原期名校如何更上层楼?学校发展一般有两种方式:外推式发展和内生式发展。所谓内生发展,是指发展的目标来自学校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发展的动力来自学校组织内部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并由此形成了学校组织系统内的自动化良性发展循环状态。根据这一原理,内生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遵循“森林哲学原理”内在生成的发展生态:学校内部各个德育要素互动促进;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家庭、社区、社会各种联动因素的共生发展;学校教师教育学生、发展学校、成就自我的教育自觉带来的澎湃的内动力,激发和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德育特色品牌创建走的是内生德育的发展之路。内生德育是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根本。内生发展的立足点是校本资源开发,着力点是学校特色发展。

我们的做法——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三部曲”。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是一种校本行动研究。实施过程的立足学校、服务学校、发展学校的“优势资源诊断”“核心主题提炼”和“模式体系构建”是八个基本环节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是谱写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这一“交响乐章”的“三部曲”。

近年来,我们分别创建了广州康有为纪念小学的“有为教育”,广州市小北路小学和潮州市城南中英文学校的“阳光德育”,佛山市南海里水镇中小学的“内生德育”,广州花都区骏威小学的“童梦教育”,顺德西山小学的“享受教育”,广州花都区金华中学的“团队教育”,顺德顺峰中学的“和美教育”,广东实验中学的“导构德育”,顺德一中的“高雅教育”等100多所特色品牌学校。效果明显,这些学校中,接近半数的学校获得了广东省德育创新奖励、省市德育示范学校和全国德育实验学校称号。

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实质是学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校本发展之路,核心是通过德育特色品牌营造来树立学校积极向上的发展精神,凝聚师生的向心力,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引领学校特色创新发展和优质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内生品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