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生代务工者调查问卷的思考
2012-04-29陈静
陈静
[摘要] 新生代务工者,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20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目前,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分析研究这一群体对于各级政府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钟楼区; 外来人员; 问卷调查; 问题和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54
[中图分类号]D6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22- 0094- 02
1这一群体的现状和特征
(1) 时代性的体现:调查对象中,高中以上学历有123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24%,其中:大专以上的28人,占比接近15%。63.92%的受访者把进城务工看作是谋求发展的途径。这一代外来务工人员不仅仅只注重工资、福利待遇的多少,更注重的是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122名年轻未婚务工者有72.95%的外出打工目的是为了学点技术或个人发展。
(2) 不稳定性的体现:① 新生代务工人员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② 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但从业、创业之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因此在工作岗位的选择、职业发展上的考虑方面存在较大的变数。③ 年轻人既好学又喜欢求新、求奇、求变的特点,就会在工作中体现出不稳定性。受访者中有154人辗转到过2个以上城市,162人换过工作单位,更有甚者外出务工10年到过10个城市,平均每年要转换一个城市。
(3) 双重性的体现:新生代务工者生在、长在农村,因此他们一方面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又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农村、城市两方面的传统、习惯、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矛盾。调查中发现,作为农民的后代他们仍然有户籍方面的考虑:122名未婚务工人员中,对未来配偶户籍方面需求时还有近10%的人选择了只要有城镇户口就行。
(4) 边缘性的体现:调查对象中外出务工最长的已达12年,平均外出打工年龄20.16岁,月收入不到2 000元,明显低于我市10年城镇私营单位人均工资25 107元。其次因口音、传统习惯等不同,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在医疗、孩子入托就学等方面也受到限制。
2调查揭示的问题
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群体的现状和特征所派生出的问题是多重的。
2.1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幸福感和希望值普遍不高
从受访者目前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其理想收入水平看,只有9%的受访者对目前收入表示满意,31.76%较满意,49.8%不太满意或是说不清,还有9.41%的受访者表示很不满意。大部分务工人员认为自身的理想收入应在3 000 ~ 3 500元之间。由于经济是重要基础,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未来的憧憬,为此,在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务工人员认为目前生活幸福感一般;仅有12.55%的人感觉快乐;同时,有38.04%的务工者认为未来两年后的生活肯定比现在好,认为和现在差不多的占到42.75%,认为比现在要差的占到8.63%,还有10.58%的受访者选择了说不清。
2.2精神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问题
接受调查的255名新进城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年龄都在20~31岁之间,大都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他们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同时,他们也期许感受比农村更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上班时间长、住宿地点偏、社交接触面窄、可支配收入低等原因,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之家长催婚、年龄增长、夫妻异地等压力,使婚恋和精神情感方面的困扰成为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或人生困惑。
2.3身份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
在此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务工者认为在社会保险、公租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就近入托学等方面,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待遇。另外,47%的女性认为在其遇到婚恋问题时没能得到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提供的帮助; 255名受访者一致认为企业加班太多;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企业没能提供或者较好帮忙解决住宿问题;已婚外来务工人员还希望能适当安排探亲假。
3有关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 加强宣传,充分肯定这一群体的作用。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精神,并以此为契机,以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媒体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正面宣传和报道,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和巨大贡献。以平常心、平等情,公平、公正接纳这一群体。
(2) 完善制度,保障这一群体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地区情况,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实践有利于这一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又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户籍、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公租住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维护这一群体与市民人格平等、市场准入机会平等、发展成果共享平等。清理和废止阻碍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发展的条条框框,从制度上拓宽他们发展的渠道,从根本上保障他们的权益。
(3) 完善职能,促进这一群体融入城市。① 针对他们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地方教育力量对这一群体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政治思想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适岗能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② 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③ 发挥地方各级各种群团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健全企业内部群团组织,积极帮助他们疏导和解决婚恋、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思想问题,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畅通他们融入社会和人际交往渠道。④ 注重加强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