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4-29崔传金王文凯周燚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北省发展现状

崔传金 王文凯 周燚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立足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子,指出要从制度保障、金融扶持、人才培训、推动土地流转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规范化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其他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5.2;[S-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821-04

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以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得到广泛发展。在农业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农民都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这类组织在发展本国农业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动源于“十六大”报告,报告提出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200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在农村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十七大”又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2007年10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在此背景之下,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到2011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35万家。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并不顺利,农民合作社的质量普遍不高,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1]。如何引导其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是当前值得研讨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用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影响该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旨在探索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

1 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与特点

渔洋镇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潜江市东南,地处潜江、监利、仙桃三县(市)交界处,面积136.41km2,辖2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以农业为主导,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积极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随着湖北银丰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潜江渔跃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湖北福友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起步发展阶段。

1.1 类型多样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带头主体分主要有3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企业为龙头,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养殖或种植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渔洋镇依托湖北银丰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6802人,订单合同6000多份,签约面积达2667hm2,约占全镇棉花种植面积(4433hm2)的60%,年收购子棉2万t,是产值过亿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以农民中的“能人”为核心,联络若干专业农户,每户投资入股,组成紧密型的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其特点是依托能力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全体成员合作经营,共同受益。渔洋镇的渔跃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苏湖蛋鸭养殖合作社等就属于此类型。三是农业、供销、行业协会等单位带头引办型。其特点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

1.2 优势突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的方式,将农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通过对内服务为宗旨,对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渔洋镇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四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服务,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收入。

1.3 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品牌意识和以质量赢得市场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湖北银丰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的“承平牌细绒棉”荣获“省级知名品牌”称号;湖北福友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潜新牌”系列产品,也拥有了一定知名度。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扩大了合作社的影响力。

1.4 提供了科技普及推广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搞联合、结“对子”,把一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渔跃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苏湖蛋鸭养殖合作社等与长江大学联合,把专家请到养殖场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对成员开展疫病防控技术、高产养殖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养殖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 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潜江市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很难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镇种植、养殖户盼望市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2.2 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

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和销售时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导致市场波动较大时自身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2.3 规模仍然较小,服务带动能力不强

现有合作社的实力不强、带动力不强。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仅占同期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2.0%左右,参加组织的农户仅占乡村农户总数的9.8%。渔洋镇的农民合作组织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规模不大。一是注册资本偏低,多数在10万~50万元;二是实有总资产不高,导致合作社在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对农户吸引力不强。

2.4 农民合作社中缺乏人才和资金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人才短缺。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懂知识、善经营的管理人员。多数发展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定有一个或几个意识超前,乐于奉献,善于经营的“能人”。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就缺乏这样的领头人。另外,合作社还缺少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缺少技术人员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标准化程度,使得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难以形成品牌;缺少了必要的财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就无法得到合法、公允的反映,影响管理者和农户的决策。

2)资金短缺阻碍了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渔洋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在纯收入中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及生活必需的开支外,几乎没有剩余资金可用于投资。又由于农业经营风险高,渔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不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一般的商业银行都不愿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这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面临资金困难。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扶持政策不完善,规模小、实力弱,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策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3.1 解决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壮大合作社的规模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近几年,融资难题成为目前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2]。因此,需要各农村金融机构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组建资金互助社并接受银行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依法合规审慎开展经营活动。保险机构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相关的农业保险等业务[3],以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3.2 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指导服务合作社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高校食堂、大型连锁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实现对接。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4],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和营销平台,帮助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影响,提升产品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对邻近地区的合作社进行联合,促进更大规模地联合,进一步提高合作经营的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合作社的人才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阳光工程”培训专项[5],有效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重视对合作社人才的引进,创造条件吸引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青年人才参与或领创合作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人才队伍,使其在带领农民合作致富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3.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合作社走上规范健康发展之路

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监督的状况,应以法律形式规定合作社中至少1位或一定比例普通成员出任监事,强化监事在合作社治理中的作用,规定合作社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的制度以及成员对经营情况的知情权[6]。在外部监督上,要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审计和监管制度,及时淘汰那些不规范、无生命力的合作社,让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更多地倾斜于那些发展规范、潜力较大的合作社。

3.4 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和合作社品牌

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流转,使分散的土地集中流向龙头企业、土地经营承包大户和种植能手可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7]。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考核机制来促进土地流转,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并解决目前粗放型耕作方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在农业品牌化竞争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突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标准,支持申报绿色产品认证,提高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祁应军.对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合作社制度创新理论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563-7564,7576.

[2]高凌云,姜文锋.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对我国农业合作社融资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6-29.

[3]伍 艳.论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的构建:以广东为视角[J].南方金融,2011(3):74-77.

[4]张晓军,郭春会.加强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63-65,76.

[5]宗文明,曹成茂,邱 磊,等.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模式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95-22896.

[6]王翠琳.国外农业合作社审计监管体系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0(3):17-20.

[7]汤 炯.发挥农机合作社优势增加土地流转经营效益——皋兰双顺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8):52-54.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北省发展现状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