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激励视角的中国企业年金薪酬制度研究

2012-04-29王锴硕柯银清潘良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企业年金薪酬制度

王锴硕 柯银清 潘良玉

[摘要] 本文对我国企业年金薪酬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从制度建设和发展状况两个方面来把握企业年金的发展脉络。基于激励视角,对企业年金在薪酬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企业年金薪酬制度的激励效应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年金;薪酬制度;激励效应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9

[中图分类号]F2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23- 0063- 02

2011年5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对企业年金的定义为:在国家有关法规指导下,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由企业建立的旨在为员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的收入保障计划,即企业基于社会责任所提供的“递延工资”,作为员工退休后的生活费用。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目的是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水平;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1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概述

1.1 制度建设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务院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自此开始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制度化阶段,劳动部颁布的法规明确了管理主体、决策程序、资金来源等主要政策;第三阶段(2000-2004年)为企业年金试点时期,首次将补充养老保险名称规范为“企业年金”;第四阶段(2004-2006年)为企业年金推进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首批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名单;第五阶段(2006-今)为年金管理运营市场化时期,国家逐步将精力放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与运营市场化上。

1.2 发展状况

就覆盖范围而言(见表1),企业年金各项指标近年来均有大幅增长。据最新的统计年鉴,2010年末,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数为1 335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 809亿元。就分布情况而言,发达、沿海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出台企业年金具体实施办法,垄断行业(石油、电力、铁道、邮政等)已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并且规定了具体的企业年金运作程序。就发展情况而言,行业发展速度快于地方,水平高于地方。国企参保积极性高,在行业参保企业中,国企占93%;在地方参保企业中,国企占55%。

2企业年金在薪酬体系中的作用

2.1 企业战略的需要

企业年金目标需要与企业薪酬战略目标一致,而企业薪酬战略目标需要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企业年金战略实际上是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一个延伸与细分,应反映企业薪酬战略甚至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因此,企业的长远战略中需要企业年金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如同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企业年金在无形中增加了对员工的束缚,任何员工主动辞职都会在企业年金方面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这使得企业有更加稳定的人力资源。同时,企业年金具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员流动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3 激励效应

企业年金也是一种薪酬制度。如果将企业年金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员工就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工作。此外,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企业年金可以给员工带来安全感,从而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自然而然地会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4 树立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年金的建立可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年金有利于帮助企业吸引更加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整理素质和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5 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年金发展。近10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多条法规,对建立企业年金的试点地区予以4%的免税。企业年金近期的快速发展导致新一轮的政策变化,但总体而言,对企业和职工个人,国家都是趋向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比如目前上海市政府与保监会、国税总局共同研究并即将试行的延税型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政策规定,购买该产品可享受每月500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限额。因此,实施企业年金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税收优惠。

3企业年金薪酬制度的激励效应

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大部分大型企业和几乎所有的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企业年金,也没有认识到结合企业年金的薪酬制度所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企业年金能帮助企业拥有稳定的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新力,提升企业形象与竞争力等。

3.1 制度建设突出科学性、透明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由于地区、行业发展水平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外部大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企业年金制度,既能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员工内心的愿望,使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期望一致,增加员工归属感,提高劳动生产率。

大多数员工还不了解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年金运行体系,提高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同感,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年金会逐渐普及,因此,每家企业应该精心设计最符合自身需求的企业年金薪酬制度,体现出差异性,突出科学性和透明化,建立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企业年金制度。制度的建设还应以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为依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 建立岗位企业年金制,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

根据企业内具体岗位、员工的实际绩效而支付不同的企业年金。再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实行差额累进的缴费方式,使优秀员工愿意长期为企业服务,更关注长期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企业可以将企业年金计划与员工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匹配,根据工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因素,实施累进的年金缴存比例,提高员工的长期受益比例。有奖必有惩,企业应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风险等设立评判标准,一旦员工工作业绩不佳或者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可以适当降低其企业年金缴费比例。

3.3 合理利用个人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善于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特别是明确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呼声十分高涨。如果将来企业年金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企业就可以据此设立差异化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部分的累积模式,帮助企业更有力地留住优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企业内部也可以有不同的企业、个人基金缴费比例,即企业可以出资无偿帮助员工代缴其个人部分。针对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采取此类方法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益与科研创新能力,在激发少数人潜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大多数员工的战斗力,使员工更加积极都展现个人价值,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

3.4 灵活兑现,良性循环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普通员工基本上都希望尽早兑现,还没有将自己的企业年金与企业的发展形势挂钩的趋势。因此企业可以结合延期支付理论,考虑员工企业年金的兑现期限与金额,根据一系列考量因子灵活划定界限,激励优秀的员工,惩罚过失的员工。当老员工退休时,他们还会如同在职时一样关心企业的发展,这就可以防止部分老员工向企业要补助的现象,而演变成老员工祈盼企业高效发展,企业的效益越好,老员工提取企业年金的总额就越多。企业对老员工资格与贡献进行严格界定,并对能够选择的提前兑现时间和比例规定一个上下限,帮助优秀的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的良性循环造就不错的口碑,再反作用于在岗的职工,让他们更加勤奋地工作,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积累更多企业年金基金。

3.5 改变员工“心理惯性”,提升企业形象

目前已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国企,这部分企业员工的潜意识里仍有着“金饭碗”的思想和享受高福利的“心理惯性”,对年金制度激励作用的发挥是不利的。因此企业改变员工的“心理惯性”对于提升员工的激励作用和企业的形象十分重要。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战略中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制度体系设计,以竞争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同时,个性化的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峰.企业年金实施效应浅析[J].山东劳动保障,2005(7):12-13.

[2]熊志勇,曹云清.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与模式选择[J].科技资讯,2009(3):173.

[3]范海东.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4]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胡秋明.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及其理论解释[J].财经科学,2006(10).

[6][美]乔治·T·米尔科维奇.薪酬管理[M].第6版.董克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听.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美]丹尼斯·E·罗格.养老金计划管理[M].林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王刚义 ,林义.企业年金与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10]刘云龙, 傅安平.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企业年金薪酬制度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基于满意度视角的高职院校薪酬制度改革对策浅析
中国导游酬薪社保管理体制
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现状及监管研究
企业年金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论事业单位如何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中小微企业视角下的企业年金发展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