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意外生成”和语文“教学机智”
2012-04-29张金娣
张金娣
摘要:课堂情境变幻莫测,教学中难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创造,运用教学机智,把课堂中的“意外”变为精彩,让语文课堂重现魅力。
关键词:教学机智;课堂意外;课堂生成
课堂意外指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备课计划中预期的设计不相符的各种情况。它包括学生意外回答、学生行为失当、教学环境失常、教师言行失误等。“机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语文“教学机智”,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堂意外时,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情,灵活机动地处理这样的意外。
周庆元教授曾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一个脑袋,学生几十个脑袋,都在想问题,课堂情境变幻莫测,教学中难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面对这种意外,新教师往往手足无措,老教师则跟着感觉走,虽能应对,但较多站在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角度,很少考虑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要善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把课堂中的“意外”变为精彩,如此,语文教育才能重现魅力。
一、因势利导,灵活调适
调适是指对不良情境加以适应、并改变它的心理状态或过程。调适能力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意外进行调适。
一次去男生班上课,抬头便见“瞌睡虫”一大片。还没等我开口喊“上课”,龙同学说要上厕所洗脸,趁他出去之际,我改原来的教学安排为提问,请大家回忆“唐宋八大家”相关的文学常识,当龙学生回来时。我说:“你来写唐宋八大家的大名?”他写出宋朝五位作家,宋朝第六位“曾巩”却写成了 “曾恐”,此时,底下传来提示——“别多‘心”。
龙同学字写得很飘逸。我就表扬说:“书写很帅气!字如其人啊。”“帅气”一词,说得他飘飘然。且让龙的同桌书写更好的峰同学手痒痒。峰一上场,就写出唐朝的“柳宗元”三字,唐朝的“韩愈”写成了“朝愈”,底下一阵狂笑,此时第三位同学钢,也许也想得“帅气”的美誉,“我来!”钢同学一把推开峰同学,竟把“朝愈”写成“韩玉”。又雷倒底下一拨人。沉浸在笑声中,我开始了接下去的课文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的开场白,这时同学们止住了笑声,听我的课文分析。这堂课上得格外轻松。
机智的调适,让原本窒闷的课堂,变得清新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理性控制,对症下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成功有40%的智力因素,60%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一旦发生“意外”,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
一次,我在男生班导入一篇新课时,提到“神七”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我说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忽然听到底下有学生接我的话,“神七狗熊!”那声音很响亮,很刺耳,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寻找“声源”。“你们看啥?”说话者是坐在最后排的后进生华。此时有些男生幸灾乐祸,想看老师的热闹,看老师怎么办。
我当时也真想破口大骂,但理智告诉我,学生无聊,我不能与他一般见识。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走到华学生身边,又回过头来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班绿茵场上的足球英雄是谁吧?”学生齐声说:“是华同学!”因为我知道华同学在校的表现什么都不好,踢球却是出了名的。然后又转过头来对华说:“华同学,你是不是也想学神七英雄,去太空踢球,做一名真正的英雄!”他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同桌接过话题说,“老师,他到了太空,什么都不会做,真成了一只狗熊啦!”这话说得华同学自己也笑了。也许他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今天的表现极不光彩,接下来导入的那堂课我教得愉快,学生们也学得愉快。
面对课堂中学生的无理取闹,我们只能用冷静理性的自制能力调控自己,然后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引导,机敏睿智地驾驭课堂。
三、留意细节,善于观察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不少事例证明,教师对学生上课时“意外”的行为举止熟视无睹,就会造成师生不和谐,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如果教师留意细节,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生,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机智教学, 就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我教《合欢树》一课,让学生看课文时,我捕捉到课堂上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是打嗝的声音!是谁在打嗝?是品学兼优的吴同学,我能感到吴同学也想极力不发出声音,但越是控制,发出来的声音越大。此时,迎来个别学生的窃笑,最后发展为,打一嗝,笑一阵,又打一嗝,又笑一阵。我知道,一些学生的思想肯定游离课堂了。我就对吴学生说:“你刚才有点不舒服吧,同学们在看书,你还为大家打着节拍!呵呵。作者史铁生这一辈子都不舒服,而且极不舒服,甚至于想自杀呢?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吴同学说:“是双腿残疾的痛苦让他无法承受!”我说:“对!一场暴风雨和冰雹使他发烧引起双腿瘫痪。……”正等我想教她有效的方法克服打嗝时,她竟奇迹般地不打嗝了。也许是她要回答问题转移了注意力吧。学生带着对作者的同情和尊敬看书更认真了,教室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我们教师应敏锐地观察课堂中的反常现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获得教学的主动权,进而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只是一如既往地上自己的课,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异常表现,很显然,那堂课就会使部分学生少了许多收获。
四、珍视质疑,大胆释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释疑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应珍视它,呵护它,鼓励学生敢于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准确、圆满地予以引导,作出解答。
我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教时之际,有一生提问:“老师,曾皙的‘皙是‘白字底还是‘曰字底?”我不假思索地说:“是‘白字底。”“可书上明明写着‘曰字底!”我定睛一看,果然如此。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0页印的曾皙的‘皙是 ‘曰字底。我想起以前老教材(中等职业规划教材2002年第一次出版),该字都是“白”字底的!接下来,课堂便动态生成了——辨析“皙”与“皙”。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师生对话:
生:“老师,查现代汉语词典,得出“皙”(‘曰字底),意为“清楚、明白”。皙(‘白字底):人的皮肤白。”
生:“老师,查古汉语词典,得出晰,一是指明白,清楚;二是指白,皮肤白,与皙(‘白字底)通用。”
师:“古人的名与字有什么特点?”
生:“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与字意思是接近的。”
生:“岳飞,字鹏举,名与字互相有联系。”
师:“古人出生三天由父亲取名,名与字相为表里。有的相近,有的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愈,即超越,与“退”意思相反。曾皙,名点,点在古文中的有一个意思是斑点。
生:“那我认为,曾皙的‘皙是‘白字底更为妥当。”……
最后师生暂时达成共识,曾皙的‘皙是‘白字底更为妥当。
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机智,过分关注课堂预设,忽视课堂生成资源,势必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扼杀他们的想象能力。而教学机智却使教学收到了预设之外的精彩。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把课堂中生成的“意外”变为精彩,这样才能真正把课教“活”了。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J].语文学
习,2004(3).
[2]张和忠.面对“意想不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7).
[3]韩四清.对待错误,教师应有的智慧与气度[J].教育实践与研
究,2009(1).
[4]程援助.浅谈课堂教学机智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
等职业教育,2006(2).
(浙江省鄞州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