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教学兴奋点的智慧

2012-04-29郭磊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8期
关键词:唤醒

郭磊

摘要:唤醒教学兴奋点能促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兴奋的积极状态,它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努力调动学生的内部状态,激励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并以奏效的技巧智慧让学生在丰富知识时,激起与教学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使课堂呈现出创造的激情。

关键词:教学兴奋点;唤醒;技巧智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38-04

所谓教学兴奋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有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现代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一种相对睡眠状态,客观存在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令人神奇的事情[1]。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时,总是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兴奋点,促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兴奋的积极状态。一般说来,唤醒教学兴奋点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点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蕴的真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的整个意识会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更为开拓,探究欲望更为强烈,课程资源更为鲜活,课堂情境更为生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更为丰富。

教学实践中唤醒教学兴奋点离不开教学智慧,这种智慧首先体现在教师灵动地运用娴熟的技巧、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形式触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兴奋激动,产生求学钻研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激励学生形成学习动力的加速器。其次,教师要打破陈旧教学方式,以新颖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惊讶、有趣,轻松、舒畅,让学生在一种新奇、亲切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观照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变“群言堂”,使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教学气氛的活跃。还有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美只有通过具有审美价值观的教师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才会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迹,这种美的种子会随着课堂教学兴奋点的出现而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一、唤醒教学兴奋点,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学亦然。课堂教学必然有波峰,也有浪谷。教学兴奋点是调动学生凝神思考、认真识记、深刻理解、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的高潮,它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唤醒教学兴奋点,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时机要恰当。其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2.兴趣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及其它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导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唤醒教学兴奋点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主体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3.适度性原则。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灵魂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要求过高过低,学生就难以产生兴奋。形式和手段过多谈不上唤醒兴奋,没有形式和手段的辅助,亦没有了兴奋点。因此,唤醒兴奋点应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把握要点,适度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4.直观性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尽量通过直观的形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展示的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情感性原则。情感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学生思维会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它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

二、唤醒教学兴奋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内部状态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2]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注意设计教学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1.要注意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原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过去习惯于备好课以后讲课,现在要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就不是简单地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过程。”[3]小学生的依赖性及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感性认识胜于理性思维,所以,设计教学兴奋点要注意从学生兴趣、特点及原有认知结构情况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使新知识能组织到认知结构中去,求得“教”的可进入和“学”的可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元化。语言是信息传递最直接的重要工具。准确简洁、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洒脱自如的语调,条理清晰、丝丝入扣的分析,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解答,绘声绘色、风趣幽默的讲解,以及适度的体语都是润滑剂和催化剂,注意协调配合和运用,会使课堂教学兴奋点迭起。教学媒体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既有能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与运动状态的功能,又有即时重现和适时再现的功能,还有较为简易的操纵和控制的特征。媒体的介入有利于学生感知教材,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共鸣,形成教学高潮。

3.要注意以美感激活悟性。课堂教学在准确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教学兴奋点给人一种美感,一种享受,让学生的悟性得以提高。因此,要突出一个“巧”字,时机“巧”,能掀起教学高潮,产生教学兴奋点;形式“巧”,能因势利导,促进教学效果生成。要展现一个“美”字,师生的形象美、人格美、合作美会使教学动态构成整体的、和谐的、生动的美,给人以朝气、灵感,使教学犹如一组如诗、如画、如歌的交响乐。要呈现一个“新”字,新的东西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激活学生的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促进智力向着高层次、高境界的方向发展。要强调一个“情”字,教师心中充满激情的紧张度,学生会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师生情感的交融,课堂教学就会因情感升华,使教学深悟其理,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要增添一个“趣”字,具有趣味色彩的事物图像或语言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记忆神经发生强烈持久的兴奋,犹如潮起大海波澜,久久不能平息,会使学生轻松的印记知识内容,幽默更是一个人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的结晶,是瞬间闪现的语言火花,能增添语言的趣味和生动,起到“调料”的作用,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

4.要注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师生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关键。导有指向,学有心向。导只有通过学的主体,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智慧,所以导什么,以什么形式或手段导,是需要教师设计智慧的。以本为本,能导得流畅、平滑、无牵强之处,会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启迪思维。以生为本,能观照学生立场,尊重和信任学生,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情为本,能融情于本,移情于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情感的相融与升华。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唤醒教学兴奋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要注意以正确的教学思想为前提。教学兴奋点切忌形式主义,那种只注重追求表面的,显而易见的,一时兴奋的教学行为,或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以过偏的言词事例,所谓的幽默来逗学生哗众取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首先必须按照正确的教学思路,贯彻科学的教学思想,创设条件唤醒教学兴奋点。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兴奋点生成时,学生的大脑活动非常活跃,思维敏捷,联想丰富。教师应把握这个时机,揭示规律,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提出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观点或想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得到多元思维的训练。再次,要注意以发展的眼光,着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感觉到自身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脑力劳动成功的快乐。

三、唤醒教学兴奋点,要彰显奏效的技巧智慧

文本充盈着情美的意境,它以独特、具体、生动的文字体现着普遍的理性内容。要使学生对文本如入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对其蕴含的理性内容透彻理解,心领神会,要有奏效的技巧智慧,让学生在丰富知识时,激起与教学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这对形成教学兴奋点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迫切期待的悬念智慧。悬念在心理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困惑的教学情境,就很难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必要的悬念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唤起兴趣,刺激兴奋神经,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迫切期待的教学魅力。如教学《少年王勃》,课前教师不妨有感情地朗诵一小段《滕王阁序》,让师生共同沉浸于诗文描绘的意境中,然后设下悬念,告诉学生这不是教师背得好,而是一位14岁的少年写得好,学生不禁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少年究竟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奇才?他又是怎样写下如此动人的诗文?兴趣的涟漪悄然被激起。

2.动人心弦的感染智慧。文本呈现着丰富的意境,这种意境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和精心设计去感染学生,通过以情传情,去开启学生的感情门扉。“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4]真挚的感情才能感人,故作姿态则会引起学生反感。所以激活教学兴奋点需要教师在教学关键处凝理注情,以动人心弦的设计,奏出教学的最强音。如《二泉映月》一文文笔优美,真挚感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讲,阿炳与他创作的《二泉映月》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要让学生体会名曲蕴藏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境,并通过课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的确有难度。让学生选择“舒缓、跌宕、映月”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听听音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相关课文。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同时,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在感悟赏析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形象具体地表达学习内容。学生披文入情入境,从而感悟出课文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蕴之美、音乐之美,继而发出内心深处的咏叹:惠山的泉,是那失明的双眼热泪流;二泉的月,便是那生命中一只不沉的舟。

3.善于点拨的启导智慧。教学兴奋点的“胜”境,往往是由教师“引人”而“入”的,善于点拨的教师总是能“循循然善诱人”的。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教学最能触及学生认知、审美和道德心理的深层区域,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如教学《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赏析两首诗歌。学生通过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感受了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读懂了这两首千古流传的诗所蕴含的亘古不变的读书道理,进而对历代文人墨客们读书感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提笔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两句自己读书的感受时,又怎能不迸发智慧的火花?

4.适度介入的竞赛智慧。竞赛能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紧张或形成教学的兴奋点。正如特级教师魏书生所说:“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竞赛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5]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指定背诵的课文,可以开展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积累的兴趣。学生登台朗诵,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声情并茂,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尽情地展现。这样的竞赛不仅激励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变“要我背”为“我要背”,而且学生熟读成诵,语感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5.出奇制胜的应变智慧。“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也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能根据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顺势应变,使课堂教学结构增添几分波澜和灵气,形成教学兴奋点。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当学生都沉浸在关爱的氛围中时,一个学生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问:“为什么爸爸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呢?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丽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他们一个“爱”的引导,谈谈自己的看法。“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文本的难点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更透彻了。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更是彰显师生教学智慧的过程。

6.调动参与的表演智慧。课堂离开学生的参与是无法产生教学兴奋点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使学生产生课堂主人的意识,表演是调动参与的一种趣味形式,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能强化认知,而且情感能受到熏陶,教学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如教学冰心的儿童诗《雨后》,让学生用神态、语言、动作尽情地去扮演诗中的小哥哥、小妹妹的角色,不仅使学生产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而且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自然移入所扮演、担当的角色之中,于是,玩水的快乐成了每一个人真情实感的流露。表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动”与“乐”中展现了教学的内蕴,走进了充满智慧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安东尼·罗宾.唤醒心中的巨人[M].节津编译.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顾明远.教育方式的一场变革[J].人民教育,2012(13-14).

[4]庄周.庄子——中华经典藏书[M].孙通海译注.上海:中华书局,2007.

[5]龚春燕,董国华.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唤醒
变式教学促进生本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分析
有一种成功叫“唤醒”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在大英博物馆“唤醒”中国古画
激趣带生,共历生命成长
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研究
尊重唤醒评价
“唤醒”泉城
追寻学生闪光点,唤醒其成长成才的内驱力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