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与心法
2012-04-29郭平
编者语: 《青春》素有“为无名者铺路,甘当文学青年人梯”的传统,我们希望通过新设《小说课》栏目,推动青年的小说创作。
我们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小说家郭平担纲该栏目主持,以“小说课”的形式陆续刊出一些新人新作,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振,使得更多热爱写作的青年有交流的机会,开垦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小说写作是个技术活,俗手和天才都需要技术。单单是内心的炽烈梦想或意愿并不能使小说获得好结果。架构章法、情节的感觉、节奏意味、语言质地等等,虽有天生的禀赋心性因素,但不经过技术磨练很难有所造就。主题的隐与秀的策略、时间空间的分寸、张力的消解与维持以至风格的呈现方式等等,都必须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原则进行工件。
问题是,这些技法在各式小说创作书籍中都有介绍,照理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即可写出有模有样的小说。事实却并不如此简单,即便是把一个故事讲好——想想,会讲故事的人多么招人们喜欢呵——也并非易事。道理说得再极端一些,同样的有依据的文字、不同的人照着念一遍就会有云泥之别。小说可以视为一种讲述,写得好不好,技法重要,但技法之后需要更隐微、更深在、也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说的心法。
正如俗话所说,态度决定一切。小说写作,正是某种人生态度的表现。平时每个人虽然自以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拿起笔一写小说,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或者发现原先自以为确立的态度其实并不明确,或者发现那些态度经不住推敲,更多的情况,是许多写手意识不到自己的态度其实是霸王硬上弓。当然,也不可否认,有的作者的态度与文学关系不甚大。
与小说有关的一切重要事情,比如动机、旨趣,都源于心,源于态度。古人说唯文不可以为伪,这话有些道理,但不尽然,通过文章把自己装饰起来的情况多得很。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态度本非先天如此并永远如此,它是可以选择、调节的,是可以变化、发展的。在千百种心绪中选择其中一支、一部分,由这个“我”出来说话、写小说,需要动心思,需要进行大的价值判断。无论是展示你的“收藏”还是“上路旅行”,无论是想去拿什么奖还是搏得异性的青睐,无论是凝望孤云出岫还是欲图以一文振聋发聩,都先得用自己这血肉之躯中的心问询一番。这样,就可能避免纵放一腔能量而歧路亡羊了,就有可能保证爱与恨的质量,就会自然地避开所谓技法的陈词滥调、机械拘泥了。
技法会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而如能善用心法,则有可能洞察物我、“纵浪大化”。
心法的要旨,在价值判断。凡事均有价值,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价值有大小,不能心一动便落笔。对纷至沓来的“价值”进行反省和判断,从中选取内涵、思量方向,将直接决定最终的结果。不必重大,但须重要;可以追求意义,也可图谋趣味。只要这价值是自己确认的就好,如果是“新”的,那就更好。判断的过程,是自我确认的过程,往往也是自我否定、变化、更新的过程。而小说写作的乐趣,也正在此过程中。
至于技法,由于心、物之不同,则应“随物赋形”,贴合个己的心性气质,应对特定的意识、趣味、感觉,或极简或细密,或意识流或象征派,或复调或独白,任由心法驱动,没有一定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