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
2012-04-29张念霞
张念霞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環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真正反思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改变那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育人质量的提高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从宏观讲,认识数学首先得认识数学的本质,也就是数学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著,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二、教师应认真对待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必将对初中数学教育产生影响,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比例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点,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避免过于追求教学情境的设置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教学规律,要符合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创设的情境还应与时俱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避免只求“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学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富于挑战性的课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上下工夫,要在组织教学上下工夫,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避免让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作为数学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讨论上要研究如何分组才能实现真正的讨论,二是要培训学生怎样讨论,三是要考虑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四是要考虑哪些问题要讨论多长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讨论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四)避免过于追求现代化手段
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教具演示不能代替必要的学具操作,我们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其教育形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航天航海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学在科学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各国教育界纷纷出台新政策,制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国民的数学素质.由于世界上的国家国情不同,教育改革的力度也不同,但是呼吁改革,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声音却是一致的.例如,早在1989年英国就出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渐变而不是突变,进行课程改革,要稳扎稳打;德国则是坚持利用数学教育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且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等等.
与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而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开发,并强调了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使学生改变以往通过课堂来实现知识的消化、认识理解等.
四、用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办法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每名学生其实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要想将其激发出来,必须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数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从多方面出发
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受到一些方法的限制,形成了定性思维,对知识的使用不会活学活用,从而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学会从多方面出发.
(三)让学生学会猜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需要有高质量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质疑,让学生学会猜想,勇于创新.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高质量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例如在函数教学中,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往往会让学生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决定好上限和下限后,对假设的两个端点进行思考,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先猜想后验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有意义.
(四)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