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初报
2012-04-29隆瑞贤
隆瑞贤
摘要:2005年以来,武鸣县以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生猪)项目工程为契机,以养殖企业为龙头,推进全县猪品种改良,加大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2011年,全县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猪共81.27万头次,生产仔猪1835.56万头,出栏肉猪1032.91万头,养殖户切实得到了利益,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养殖规模逐年提高,各项技术深入推广普及,形成良性循环的氛围。
关键词: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8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59-03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利用优质种公猪精液,输配给种用母猪的人工繁殖技术,生产出优质后代生猪,提高其生长、抗病力和肉类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005年以来,武鸣县利用外来纯种公猪精液改良商品猪品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猪人工授精技术与推广方法
1.1 材料
猪精源来自广西扬翔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武鸣种猪场美系纯种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等品种猪精液,精子活力为0.7级;配种母猪为杂交母猪。
1.2 操作方法
1.2.1 凡患有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人员不得从事种公猪的管理、饲养和猪精采集等工作,所有饲养管理和采精等人员每年进行1~2次体检。
1.2.2 采精用种公猪必须健康无疫,采精工具必须经严格消毒、烘干后方可使用;采精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和猪体消毒后才能采集。
1.2.3 做好猪精的检验和评估。猪精采集完毕后要及时在显微镜下检验,新采集的精液在160倍生物显微镜下成活率要达到98%以上,每个镜头下畸形精子不超过1个;各猪精供应站(点)要配置生物显微镜,用于检验精子活力和含量,精子在160倍生物显微镜下成活率要在70%以上、每个镜头下畸形精子不超过2个;稀释后的精液呈均匀悬浊液,不出现异物或污染才能发放使用。
1.2.4 加强猪精运输和贮存的管理。各猪精供应站(点)要配置专用恒温设备,猪精必需在12~15℃,恒温下贮存,贮存时间1~3d,在15~20℃温度下运输;要加强贮存和运输设备的清洁消毒,确保猪精的安全和精子成活率。
1.2.5 母猪发情观察:母猪发情时,出现情绪不安、不停走动、拱栏、爬栏、吟叫,手按其背则安静、后拱,阴门发情前期红肿、后期呈紫红色或褐色。
1.2.6 配种期检验:母猪发情后第2日至第3日,手按其背后拱表现明显,阴门呈深褐色、绉折增多、粘液粘稠度明显增大,乃配种最佳时机。
1.2.7 猪精准备:将分装好的精液从恒温箱取出,缓慢摇匀,静置至常温后经镜检质量合格即可使用。
1.2.8 消毒:用消毒酒精消毒好母猪阴门和输精管。
1.2.9 输精:将输精管一端与猪精袋口连接固定好,另一端缓慢插入母猪阴道直至子宫颈内,缓慢挤压精液袋将精液输入即完成,隔8~10h,再行第2次输精,确保受胎率。
1.3 主要推广措施
1.3.1 项目立项,落实机构。2005年,武鸣县立项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生猪)项目工程,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自治区和县级专家组,负责项目工作领导和制定实施方案。
1.3.2 落实推广单位。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13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和扬翔公司共14个单位为推广、指导单位,负责推广和指导猪人工授精技术。
1.3.3 落实猪精来源。经项目招标,以扬翔公司武鸣种猪场为供精单位,品种是美系纯种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等。
1.3.4 落实机构人员。组建项目自治区级专家组成员2名、县级专家组成员7名,负责人工授精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推广指导单位组建42名技术指导员,负责人工授精和疫病防治技术临床指导。
1.3.5 建立猪精供应网络。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猪精供应,全县建立34个猪精供应点,负责猪精发放。
1.3.6 建立人工授精技术队伍网络。建立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队伍县级15人、镇级42人、村级303人和规模养猪场847人,负责各村和规模养猪场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1.3.7 县专家组实行每周例会,进行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和业务技术学习,研究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3.8 强化技能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全县举办了57期2.47万人次的培训班,加强母猪饲养管理、防疫、发情生理特征、发情观测、配种期预测、猪精管理、猪精质量检测检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母猪产后管理等技能的培训。
1.3.9 技术指导单位组织技术指导员和人工授精技术员加强临床技术指导,宣传推广品改杂交优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做好发情母猪人工授精配种工作;县专家组加强对指导单位的监督指导,及时解决临床技术难题。
1.3.10 强化检疫工作。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县疫病控制部门每年对供精单位种公猪全群做好布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猪瘟等疫病的检测,加强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和防疫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取得的成效
2.1 社会效益显著
2.1.1 人工授精普及率显著提高2004年,武鸣全县母猪饲养量为8.34万头,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猪为3.2万头,占38.4%;2011年,全县母猪饲养量为13.42万头,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猪为13.26万头,占98.78%,人工授精普及率显著提高。
2.1.2 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普及率显著提高
由于品种和精液质量好、来源易得、单胎产仔数均多,初生体重大,技术操作简便、易撑握,技术人员只需1~3次到场示范和指导,大部分养殖户即可独自操作,因此,猪人工授精技术得以在短期内在全县推广普及。
2.1.3 优良种猪饲养量显著提高
由于经济效益显著,全县二元杂良种母猪饲料量由2004年的2.23万头、只占全县母猪存栏的26.73%,增加到2011年的8.33万头、占62.07%,优良种猪饲养量显著提高,商品代猪质量得到质的改变。
2.2 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2.2.1 母猪受胎率和产仔量高 一次配种受胎率达到95.2%,二次配种受胎率达99.11%;单胎平均产仔数达11.5头。见表1。
2.2.2 初生和断奶体重显著增加 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猪所产仔猪比本地公猪本交所产仔猪初生体重平均增加286.6g、提高30.95%;断奶体重平均增加1.966kg、提高35.55%。见表1。
2.2.3 出栏肉猪体重显著增加 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猪所产肉猪比本地公猪本交所产肉猪出栏平均增重14.28kg、提高14.91%,杂交优势非常明显。见表1。
2.3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按同期价格计算,实施人工授精母猪所产肉猪比本地公猪本交所产肉猪出栏价格平均高1.45元/kg,头均增加收入174.51元,经济效益提高14.02%,按全县2011年肉猪出栏137.76万头计算,年经济效益提高2.4亿元。
3、实践分析
3.1 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普及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武鸣县以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人户(生猪)项目工程为契机,成立了项目工作机构、确定技术指导和推广单位,组建技术专家组、技术指导和临床操作三级技术队伍;制定好项目实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工作方案,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确定品改方向为以广西扬翔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品改方式以良种猪精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取得成效后推广普及良种母猪养殖,改进全县种母猪群,提高商品代猪的质量;大力扶持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提高其动物防疫条件,整体提高养猪行业抵御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 建立完善技术服务网络是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有效保障
武鸣县13个镇设置了34个猪精供应点,除4个养猪大镇设置17个供应点,其余9个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1~2个供应点,既方便养殖户,又方便猪精运输贮存;各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各猪精供应点的监督指导,任命2~4名技术指导员、每村聘请2~3名人工授精技术员,各个规模养猪场单独聘请技术员,负责人工授精临床操作和散养农户的技术指导,全县组建了1000多人的技术操作和指导队伍,人工授精技术短期内得到推广普及,为广大养殖户接受。
3.3 优质猪精是商品代猪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
武鸣县有养猪作为家庭经济补充的传统,母猪饲养品种多样、各项性能参差不齐,饲养数量多,散养比例达58.4%。引进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性能高和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公猪,通过采集其精液,以人工授精方式,改良全县商品代猪,其结果杂交优势、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使广大养殖户受益,生猪养殖规模日益增大。
3.4 综合技术的应用是猪人工授精技术得以推广普及的基础
武鸣县在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将饲养管理、保健、无公害养殖、疫病防治、消毒灭源、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等技术综合推广普及,猪成活率、各项生产性能、抗病能力、产品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高,得到实惠的养殖户养殖热情更高,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养殖业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