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2-04-29唐玉兵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阅读能力

摘要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要注重紧扣教材,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物理教学;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讨

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说过: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时,要教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这是促使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有效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阅读能力,对问题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究其根本,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即是“阅读什么”和“读出什么”。

一、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1)阅读什么。“阅读”二字可分为“阅”和“读”来理解。何为“阅”?我认为可理解为“阅读什么”:首先,是读好教材。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本套教材语言规范准确,可以说是字斟句酌。阅读难度偏易,而且知识指向性明确,不易产生歧义。因此,以阅读课本作为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训练是最简单易行的。其次,是侧重于训练学生在阅读类试题中的快速阅读能力。通常此类习题起点高、落点低。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能否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不能被长篇的叙述、新的名词和公式所吓倒,学会类比转换。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理想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下的问题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第三,阅读与科技前沿密切相关的报道性文章以及与社会、科学、人文相关的物理材料。如:神七上天、天宫对接、流星雨等科普文章。

(2)读出什么。①读出中心。读过一段材料后,首先应该抓住中心思想。如读课本时,学生能否抓住本节课有几个中心点,每个中心点又有哪些关键点,联系点,引申点。②信息筛选。在获取信息时,学生是否可以鉴别出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或无用信息,即有目的去阅读。③物理语言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在进行阅读时,学生能否读出话外之意,弦外之音。如读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否能够从这个“间”字中,反映出产生力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即二者缺一不可。④數学语言的理解。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必要基础,而且随着物理学习的愈加深入,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就愈高。高考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中学阶段所学过的简单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需要重视的。例如:对于动量定理I=△P理解,学生是否能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表述,分析出外力F在△t时间内对物体的持续作用效果是促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动量定理反映了外力在这段时间里的时间累积效应,与牛顿第二定律中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不同。又如,在处理斜面问题时,经常要求学生通过比较μ与tanθ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受力状态和运动状态。因此,学生能否读出隐含在数学表述中的物理含义及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阅读方法

第一,提纲式阅读法。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学习物理时安排阅读学术文献、科技新闻报道显然不现实。如何在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就地取材,选择物理教材作为学生的第一阅读材料是最合适不过的!在初中升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有超前学新课的情况,但在正式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高,对知识一知半解,造成了学习“夹生”的恶果。最可怕的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几个规律公式、几种典型题,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对此,提纲式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如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应在课前进行)。在教师精心编制的提纲指导下,首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在预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新课时,教师可根据本节主干知识设计提纲,如下:(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你知道他的观点错在哪里?(2)请简述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过程?这个实验有哪些理想条件?你知道理想实验的特点吗?(3)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表述的?想想这与初中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有何区别?(4)什么叫惯性?惯性的唯一量度是什么?要求:限时25分钟完成,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提纲的编制,要在极大程度上突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但不能以定义或规律的简单填写作为问题答案。问题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即问题虽易但仍需思考。进行阅读时不怕学生不读就怕学生不想,因此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作答,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于该问题确实已经做过思考,并且内化为自身语言。同时,训练学生边读边想,问题层层深入,使阅读既走“眼”更走“心”,也培养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严格控制阅读时间,要求阅读一节新课一般在20-25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学生阅读既有质量又有效率。教师的用语要适度亲切,照顾学生的情绪,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完成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到自主地习惯性预习新课的过渡。有时也可有适度采取奖励措施,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激励他人!

第二,阅读能力类试题的分析方法。学生常有反映,当拿到阅读量较大的试题时,看到题目那么长,心理就发慌,读后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问题,无从下手。因此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得分率很低。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又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读题训练时,一般应抓住两个重点:(1)抓住关键点,文字虽长但对解题不一定都有用。训练学生能否迅速地提取出题中有效信息,能否分析出题目所涉及的应用范围、成立条件、物理现象等,能否理解某些词语中的言外之意,如“恰好”“匀速状态”“运动时间最长”“刚好运动”等词的深层含义。(2)抓住联系点,情景陌生不代表未见过相似情景。训练学生能否将已学过的知识与该问题相迁移,能否找到恰当而熟悉的物理模型表述题意,能否把物理过程分析明白,并结合题意转化为形象而直观的示意图,进而使问题“化难为易”。

作者简介:唐玉兵,江苏省姜堰市娄庄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物理教学阅读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