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严家炎的信

2012-04-29邵燕祥

粤海风 2012年4期
关键词:胡适鲁迅

邵燕祥

家炎先生:

您好!大作拜读(在您发来电子文本以后,《粤海风》杂志社也把当期刊物快递来了)。我忽然想到,这篇文章不但在当前发表,有它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在广州发表,似乎是就鲁迅当年在广州的一些有关言论作出响应,而更赋有了纪念意义。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执政的当权者心态的剖析,也是对知识界提出了一个反思的题目。去年资中筠先生提出“道统”和“文人风骨”问题,当亦出于同样的思考吧。

我欣赏文中提“监督的责任”,而非“进谏的责任”,就划出了现代知识分子和拖着皇权时代尾巴的士大夫型读书人的界限。时见一部分体制内知名人士通过撰文或其他方式,对时政问题发表意见,被他们自己或相关的媒体表述为“进谏”以至“上书”,我也曾有被邀联署的经历,有关的意见内容多半无可挑剔,但起草人(自然也就包括了联署人)的自我定位,实际上是天子脚下的“忠臣”或“诤臣”,想起来是很不舒服的。有人加以开脱,说这是减少阻力的一种策略,我以为主要还是一种“臣子心态”在作祟,在这样的心态中,悬为典范的是古代敢于“批龙(即天子)逆鳞”,敢于“面折廷争”的忠臣良相,于是那语境仿佛又回到了皇权时代,即使不把自己当成皇帝的臣子,也是当成了各级官府里的幕僚(却还不是现代国家里的智囊)。而其结果往往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在公民无权的朝代和地方,权力者的傲慢是得到纵容的。

近年有些较年轻的朋友,把胡适作为鲁迅的对立面,因此在贬斥鲁迅的时候,对胡适与权力者之间的关系,胡适对权力者的态度,强调其主张“改良”胜于“(暴力)革命”的同时,也有从“真理”往前多走了一步半步的时候,即有意无意地失察,忽视了胡适毕其一生贯穿言行的“做诤臣”、“进诤言”的清议精神,虽不止一次遭遇蒋介石的冷遇而不悔。这其实与他所受的现代教育,与他作为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整体评价不相称的表现,也许可以借用胡风的说法,叫做胡适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吧。胡适已去,风范犹存,他是与陈独秀、鲁迅并列的“五四”精神的先驱,只是长期遭到遮蔽,十几年来才崭露真容,我们不应对先贤随意苛责。我在这里顺便提到贤者如胡适亦所不免者,只是提醒我们历史地对待所有的前人(同样适用于当代人物的品评),宜从全体看,尽量求其真相,不可从一时一地一人的好恶出发,“倘有取舍,便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亦鲁迅语)。说一句题外的话,其实,对我们素所尊重、敬爱的鲁迅,亦当若是。

鲁迅在广州,那时,广州是所谓革命的策源地。鲁迅在那里,亲见了“革命者”(主要是国民党人)执掌权力后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这些北伐时期的革命者,在1927年后定都南京成为一党专政的权力者。鲁迅从他们身上第二次体验到他在辛亥革命以后曾有的近于幻灭的心情,那就是他变成从前的奴隶成为新主人后的新奴隶了。

鲁迅到了上海,又遭遇了虽未掌握政权 ,甚至还被国民党追杀中的文化界的某些中共地下党人,在左翼一隅例如左联组织中掌握一点小权,却对自己影响所及、权力所及的范围中人,成为“奴隶总管”,“以鸣鞭为能事”,乃至视鲁迅为老顽固,为反革命。

正是廣州、上海这样的现实,促使鲁迅提出了,嗣后又被后来的事情反复印证了“政治与文艺的歧途”这一命题。

鲁迅的这一区别于一时感触,而凝结着广州和上海一些青年的鲜血,也凝结着他本人痛苦的教训的理性分析,甚至成为他身后半个世纪以上(也可以说至今)的文化与政治预言。他认为,知识分子,无疑是公民中的敏感者,应该成为社会“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应该成为执行公民“监督权”的前列者和代表者,因此必然为权力者所忌恨。鲁迅的话之普泛意义,之真理性,在于他当时虽是针对国民党的,其实也完全适用于当时与后来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其他权力者。

在您提到鲁迅的两篇文章之外,他还有一篇《牺牲谟》,对于当时某些令人心痛的历史现象的诠释,也同样烛照了后来多年的现实,一直到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乃至80年代末的“风波”,到后来的中共干部党员身上,乃至并非党人而有反共色彩,却未摆脱共产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某些人身上。那就是政治上的实用主义,践踏道德底线,玩弄权谋(阳谋与阴谋),玩忽生命,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而以别人的生命充当自己争夺权力的赌注。你不能不衷心地感佩鲁迅的人生智慧和政治智慧。

这是我拜读大作同时,您这一话题引起的一些感想和联想。

您提到的吴组缃先生日记,没有读到过,不知正式出版否?

文章最后部分中,说到“一九五八年以后,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云云,不确。如果不提更早的事情,单从有据可考,见诸“毛选”的文字看,1953年毛即曾对杨尚昆等有过一个严厉的批示,批评他们不经毛阅过便以中央名义发出某一文件,并决定从此所有中央文件须经毛阅准始得发出(请查看原文)。这是突破了过去有关权限的独裁性的“诏令”。再查您的引文,原来出于邓小平的报告,他的话,在这里不足信。难道1958年以前,例如1957年,就是由毛拍板,由邓本人以总书记身份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反右派斗争为标志的年头,“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还是“正常”的吗?这是经不起驳议的。

以上云云,信笔写来,不知当否,敬请指正。此祝

身笔两健,全家好!

燕祥上

2012-06-22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胡适鲁迅
《胡适》
鲁迅,好可爱一爹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鲁迅《自嘲》句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鲁迅的真诚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