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动机制研究
2012-04-29沈强郑志华
沈强 郑志华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迫使各高校成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和最优质的服务。但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各高校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办法,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就业指导服务职能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74-02
根据多年从事学生工作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指导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就业工作纵向、横向互动不足等问题,重要的是尽早建立教学、就业、招生、地方人才市场四方的联动机制,在前期工作中建立及时、准确并具有指导性的预警机制,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形成良性的多方主体互动循环。
一、现阶段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竞争加剧,促使各个高校开始设立就業指导中心及信息网,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学习就业政策法规、组织就业招聘、安排社会实践等事务,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桥梁和情感互动的纽带,逐步解决个体局限性和市场盲目性之间的矛盾。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大学中有专门设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就业指导机构及人员给予资金上的投入和保障,要保障工作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工作,以配合个别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陈旧、实效性差
如今各高校虽然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但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和系统性、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高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选择课堂授课,形式单一且内容陈旧,很难达到就业指导预期的理想效果。
(三)就业指导工作纵向互动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链条性、整体性的工作。只有招生、教学、就业这个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三者的最大合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将就业工作孤立起来进行。例如,高校的专业设置主动权不够,学生在不同专业间的选择空间很小;教学培养大纲中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反映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练不配套,对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反映严重滞后。
(四)就业指导工作横向互动不足
虽然国家提出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指导思想,但事实上市场、政府、高校还是各自为政,缺少深层次的合作洽谈和工作联系。例如,在就业过程中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失真问题;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自身为毕业生提供供需见面的信息和场地,许多专门研究职业发展的民间职业中介机构虽具备专业的知识、掌握全面的信息,但又无法介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等。
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确立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理念
工作理念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支柱,是活动项目的方向指南,是机构职能的分配依据。高校将“让学生准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作为整个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理念,是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加强以通才教育为平台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需求导向、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二)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职能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职能单一,就业指导和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在“让学生准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工作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建立全程化、多维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当前我们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处于一个消极被动的位置,大多数时候都在等待用人单位向我们发布就业信息,我们再将这些信息发布给学生,致使信息在多次周转后的失真与失效。因此,以网站、短信平台等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系统的就业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平台是当前就业工作的关键。
2.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年级同学主要是掌握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二年级同学主要是通过测试、观察、交流等方式认识自我;三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并通过实习亲身实践与感受;四年级主要是求职技巧、面谈、社交、礼仪、服饰、撰写简历和求职信等方面的就业辅导。通过就业辅导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引导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3.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要有实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对学生在专业学习兴趣转移和职业选择迷茫等问题,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和干预。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分析,职业倾向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策划求职方向等个性化的特殊服务,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4.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实践项目。作为专业指导的就业实践项目,可根据不同阶段安排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实践锻炼项目;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实践项目;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实践项目发展就业技能和获得工作经验。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联动机制
高校学生就业是一个包括多方主体在内的复杂系统,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还需要地方人才市场、教学、招生等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加强纵向、横向联系,集聚多方力量,发挥最大效力。
1.建立横向互动机制——地方政府、人才市场、高校机构。高校急需转变观念,利用各种资源,主动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加强横向联系。作为毕业生的消费者以及就业导向的调控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对就业指导工作无疑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友资源,特别是师范类高校优势更为明显。
2.建立纵向互动机制——招生、教学、就业。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关键在于加快招生、培养与就业三者联动的改革步伐。根据如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型专业的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鼓励专业方向以学习兴趣为导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一所高校教学改革、生源质量、校风建设、人才培养的综合反映。就业工作如要深入细致、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就必须立足全局、统筹规划。这种“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良性循环,也就是以学生全面建设促招生,以毕业生的高素质促招生,以过硬的教师队伍、过硬的教学质量、创新的就业指导体系促招生的就业工作指导思路。
[参考文献]
[1]冯建力,宁焰.就业教育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李斌,张桂萍.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系统的建立[J].教育与职业,2006.
[3]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4]冷青锋.美、英、日的大学生就业及其启示[J].学习月刊,2005(4).
[5]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