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之我见
2012-04-29陈艳
陈艳
[摘要]歌唱艺术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歌声中多变而丰富的情感表现,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和本质。抓住教学的本质和核心,理顺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声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学的影响,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情感因素更好地为高水平声乐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服务。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55-02
我们知道,声乐艺术是歌唱者用自己的声音,努力将特定的情感传递和呈现给观众的感受性艺术,是歌唱者将情感转化为知觉艺术的过程。歌唱艺术的魅力主要就在于歌声中多变而丰富的情感表现,“以情感人”也就必然成了歌唱艺术的灵魂和内在本质。然而,就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实际来看,多注重歌唱的生理技术、技巧塑造而缺乏情感激发和培养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因此,要不断改善传统声乐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影响,重视对不同教学对象情感特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中从神态、语言、动作、范唱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信息来感染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歌唱中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作为核心贯穿在声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并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强烈的声乐学习兴趣之目的,就成了我们广大声乐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情感培养与声乐教学的相互关系
歌唱实际告诉我们,一切的歌唱活动都是在情感支配下,由人的大脑和发声器官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的,所有的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几乎都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在声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影响学生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如何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情感表现作为歌唱的动力,适时调控好学生的情感状态,使得教与学双方的创造性都能得以具体体现,就成了声乐教学成败的关键。从根本上说,对人的情感表现的激励和培养是进行声乐教学的本质和核心,而教学活动又是我们实现情感培养目的和艺术人才造就理想的根本手段和过程,它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大胆改革,树立以歌唱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新思想,在认真讲解歌唱和发声方法及技巧的同时,注意从歌曲的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和心理的内在联系,获得情感与心理上的内外统一。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自己的范唱等作为点燃师生情感的火花,通过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歌唱欲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学习心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情感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声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起点。
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声乐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现实声乐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多年来一直沿用着固有的声乐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的弊端日益显现。
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声乐条件和情感个性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几乎是千篇一律;有的教师则不能准确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学中往往急于求成,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教学目标,甚至不惜采取一些违背人体正常生理现象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仅影响自己的声乐教学效果,还可能会给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和影响。
其次,由于对学生已有艺术水准了解不足,在帮助学生如何实现声音发生质的转变中缺乏必要手段。当然,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选择不无关系。
目前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知识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生自身声乐条件和情感、性格方面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许多学生入校时对音乐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声乐知识和技巧也是所知寥寥,尤其一些地方院校,上述情况就更加明显。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如何根据上述问题积极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成了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中之急。
再次,教师专业上的主观兴趣和审美角度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声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演唱喜好教育学生。
如:有的教师自己是唱民歌的,对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唱民歌,在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理解和执行自己的教学要求和练声方法的同时,还不时给学生灌输“民歌才是我国音乐文化精粹”的理念,从思想层面和学习方法上影响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认识和探索;有的教师自己是唱美声的,在教学中则对所有学生都几乎完全套用所谓美声唱法的方法和要求,平时还反对学生接触民歌,认为“学院派”的美声才是真正科学的歌唱,从认识层面影响学生对歌唱的正确理解。这种片面性的教学思想,不仅没有帮助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反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基础上,从更高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声乐演唱、教学及审美。
最后,教师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对艺术实践的片面认识对声乐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形成了严重阻碍。
实际教学中,有人认为唱得好的教师也一定能把学生教好,而唱得一般的教师也可能会把学生教错。相反,有人则认为,唱得好的教师不一定教得好,而唱得一般的教师却能把学生教得不错。具体来说,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其实是两个不同方向和层面的问题,即便是集中在一个教师身上,那也要从教学能力和艺术实践经验两个方面来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歌唱实践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能力和艺术实践两个方面都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样,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还更有利于对高水平声乐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三、通过歌唱情感的培养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从声乐艺术的实質来看,声乐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情感因素对歌唱技巧的充分应用和艺术美感的再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声乐教学的主导,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面对声乐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止步于对声音外在质量的追求(比如对音量和音高的追求等),还要必须以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为依据,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通过教师的声乐教学实践,帮助学生逐步转变对歌唱技能、技巧过分追求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回到有情感体验引发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科学轨道上来。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只重视“声”或“情”的声乐教学都是不科学、不完整的。
从声乐艺术形式来看,优秀歌曲最直观的就是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常言道“言为心声”,当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时,语言本身具有的传达和表现思想情感的功能与音乐特有的细腻性和情感确定性等特点相结合,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歌词是声乐作品的一种情景表现,为旋律的抒情功能奠定了基础,词是曲的向导,曲是词的深化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充分利用音乐旋律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并结合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歌曲内在的艺术形象,揭示歌曲内在的音乐情感,以增强歌曲演唱时的艺术感染力。对选择好的作品,要从歌词内容到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准确把握词曲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认真领会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并通过演唱实践将作品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逐步建立以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为前提的歌唱,让情感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歌曲演唱的始终。
我们知道,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就是处处充满矛盾,而声乐的教与学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力不断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以不断完善。目前,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已经改变了以往一些相对死板的歌唱要求和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理,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及心理活动,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与肢体溢于言表的表露效应;并通过给学生的演唱营造相对自我的表现空间,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感和心理的内在联系,实现自己歌唱中“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我们在帮助学生最终获得完美演唱技巧和综合演唱能力的同时,也让情感因素更好地为我们的声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林,郭音.如何提高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理解[J].黄河之声,2004(4).
[2]刘曼君.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
[3] 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5]孔令华.声乐入门[M]. 北京:华乐出版社,1997.
[6]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