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2012-04-29彭囿朗李淑庆
彭囿朗 李淑庆
[摘要]基于扩招后我国大学教育的基本状况,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目前导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内外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善+外律+动调”对策,对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5-0039-02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教育质量滑坡已成为一大社会焦点问题,这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究目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成因及对策,以求能对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
1.信息网络化的冲击。根据对北京4300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至4小时的占66.3% ,其中50%以上时间被用来从事与学习无直接联系的活动,如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自己沉迷于玩游戏、网上聊天、看电影等,导致其挂科、留级、退学,影响其顺利毕业或就业。
2.教育体制不完善。当前,教育制度中存在一些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如盲目开设新专业,导致新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就业形势不好;如未把实验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等纳入必修课程,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再如,高校扩招导致了学生人数的超负荷与高校教学资源的短缺相矛盾,降低了教学质量。
3.就业制度不健全。每年,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就业竞争现象。这反映出了国家就业制度建设上的不健全,致使大学生认为“优分无用、优才无为”,既挫折了其学习积极性,又扭曲了其价值观。
4.高校思想教育形式不恰当。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受到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和农民工相差无几,随即产生厌学情绪。针对此类思潮,高校普遍现行的思想教育仅限于心理方面的选修课、教育部要求必修的思想政治课、团组织或党组织生活会,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未达到引导思想、促进学习的目的。
(二)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即是驱使人学习的心理倾向。大多数大学生为拿奖学金而努力学习的事实恰好诠释了这一点。
2.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为自主学习注入了无限动力。调查显示,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学习成绩”两个变量做的交互分析,发现这两个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对所学专业越感兴趣、越满意的学生往往成绩更加优秀。
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的行为之能力的信念。积极的自我效能让学生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当遇到学习难题时,会积极开动脑筋或求助他人,寻求解决方法;反之,觉得无法胜任,消极回避。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一)内善,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1.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邓小平曾说过:“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个教育主要指政治思想教育。因此,为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需做到:首先,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正视不良社会现象、端正学习动机、恰当处理信息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动力。其次,让大学生明晰我国国情,使其感受到“為振兴中华而读书,自己责无旁贷”,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此外,教育形式须多样化,应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使教育落到实处。
2.搭建师生间的情感桥梁。组建“学习小组”,将专业课教师指定为各小组的导师,主动关心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同时,导师和学习小组成员一起参加学院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晚会、比赛,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增多,既可为学生解决学习疑惑,又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更为师生间相互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平台,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外律,即以刚性措施规范学生不诚信行为
曾有位学者就有过这样的认识,“受教育者永远是无辜的,考试作弊风气的形成完全是教育者的责任。一是管理不严,二是对学生要求太松。”尽管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但整个考试过程中管理监督制度的疏漏以及教师的失职与失德,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各高校大都实行针对一次认定为考试作弊的学生,予以开除学籍或取消学位授予资格的处罚,未免显得太不人性化。但为了规范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必要的外部刚性措施不可或缺,表现为“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老师严格监考,发现有考生作弊时,立即制止,并当场没收试卷,考试结束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考试作弊次数不足3次者,予以直接重修该门课程的惩罚,并在档案中记录;第二步,对于考试作弊次数达到3次者,予以取消学位授予资格处分,并进行思想教育,并录入档案;第三步,对于作弊次数达到5次者,予以开出学籍处分,并录入档案。此外,教师平时需认真批改作业,避免学生抄袭。
(三)动调,即根据时代需求,对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1.改革教育体制,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可倾向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改变考试试卷的考查侧重点,变“重记忆轻理解”为“重理解轻记忆”,提高主观分析题比例;第二,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保持相对平衡,理论课、实践课与实验课的师资、仪器设备等教学必要资源要切实跟上;第三,充分发展以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社团或学生会;第四,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五,教育部门对高校拟定新开设的专业进行层层把关。
2.优化就业机制,搭建公平的就业平台。建议任何设有党支部的招聘单位均新增一个招聘监督部门,国家、省、市、区(县)设置不同级别的统筹性监督管理部门,对管辖区域的下级部门进行监督,并实行各级部门间相互交叉监督。同时,任意公民均可对不公平的就业竞争行为向上述招聘监督部门投诉,若经调查情况属实,将对此类行为的实施者予以严惩。
3.不断调整高校教学培养计划,顺应时代要求。各学校应以原有的教学培养计划为基础,根据时代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对其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把努力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实施于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为 “科教兴国”战略注入无限动力。
[参考文献]
[1]粟远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之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14-15.
[2]王云海,武丹丹,李峰.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62-63.
[3]符茜.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9(32):59-60.
[4]郭梅枝.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08-110.
[5]冯利君.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浙江统计,2008(1):26-28.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