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2-04-29李跃平
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的“中国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着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未来发展意旨,近年来,回顾和反思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百年历史、取得的成果和不同时期研究特点及学术流派,成为指引学科发展的动力。在中国进入关键的社会转型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繁荣发展,有必要围绕学科的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结合当代中国的田野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论坛”于2012年5月18-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及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论坛”的主要议题为:
1.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反思及理论建设;.
2.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研究;
3.历史人类学与区域社会研究;
4.旅游人类学与少数民族旅游研究;
5.经济人类学与少数民族经济研究;
6.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
7.族群理论与民族关系研究;
8.物质流动与文明传播。
在本次论坛中,先后有7位学者在大会上做学术主题发言。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庄孔韶教授发言题为“人类学的田野调研:个人选择与团队计划”。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贵州大学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纳日碧力戈教授发言题为“民族同化论的三个误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庆仁教授发言题为“西方民族学对中国的影响”。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何明教授发言题为“从民族调查到民族学调查——近十年云南大学民族学田野工作的回顾与反思”。四川大学博士生导生徐新建教授发言题为“新中国的民族起点——‘封贡与‘结盟的类型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夏蓓教授发言题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反思及建议”。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发言题为“回顾与省思:民族心理研究之理论与实践”。
主题发言之后,又有30多位学者围绕“论坛”的主要议题在会上作学术交流发言。
2012年5月20日,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正文教授作了会议总结。杨教授指出:本次论坛收到的55篇论文可归纳为:
1)关注于学科理论方法的反思;
2)关注于国家、民族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传统文化与族群认同的研究;
4)区域族别经济社会与文化;
5)法律与文化、法人类学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杨正文教授将本次论坛的特点总结为:
1.体现了经验共享性;
2.体现了参与的广泛性;
3.体现了学术的自由风气;
4.年轻学者所占比例超过前四届论坛。
西南论坛将会随同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的成长而有更好的发展。
(研讨会照片见封2)
作者简介:李跃平(1958-),男,四川南充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史料整理与校译,数据分析,期刊评价。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