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WTO游戏规则

2012-04-29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2年4期
关键词:美欧世贸组织汽车

曹晓昂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而趋强的历史过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军汽车强国的号角已然吹响,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期,自主品牌该如何有力地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入世”十年后的WTO游戏规则下,中国企业该如何在博弈中取得胜利?本刊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

《汽车纵横》:近期,《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对此,您有哪些看法?

梅新育:由于《目录》中的400多款车几乎全部为自主品牌产品所以引起了争议,我认为中国尚未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从法理上讲,中国即使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不得选用洋品牌,也不违反自己的任何国际承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之前就要求中国承担这样那样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义务,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其次,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支持本国产业发展,即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没有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因为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体系的基本目标并非自由化,自由化是实现其基本目标的手段,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其基本目标之一,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体系也为此赋予有关成员国一系列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

据我了解,《关贸总协定》在其开头就开宗明义地声明:“……认识到在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实现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扩大货物的生产和交换为目的,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贡献。”其第十八条“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援助”中进一步明确,“各缔约方进一步认识到,为实施旨在提高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这些缔约方可能有必要采取影响进口的保护措施或其他措施,只要此类措施能够便利本协定目标的实现,即为合理的”。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开头也重申了发展中国家享受优惠待遇的原则:“……需要作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

由于在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收益和负担分配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而承担的调整负担又太多,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更有其现实意义。多哈回合之所以又称“发展回合”,原因就在于此。也正因为如此,在2005年12月18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多哈工作计划”部长宣言》前言中,第二段就是:“我们强调发展问题在多哈工作计划各方面的核心重要性,并再次承诺在下列市场准入和规则制定的谈判结果中以及与发展有关的具体议题的谈判结果中,使之变为有意义的现实,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予以落实”;在“待遇和差别待遇”一节中也强调:“我们重申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是《WTO协定》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尽管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就全国总体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决定了中国有权利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运用特定政策工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中,我们的谈判对手(主要是美欧)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汽车纵横》: 2011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通知,要求所有政府实体部门在法规文件中将自主创新政策和政府采购鼓励措施脱钩。有人认为公车采购《目录》的出台与此精神不相符合。

梅新育:尽管此前中国政府曾采取一系列将自主创新政策和政府采购鼓励措施脱钩的措施,但这些是中国额外作出的安排,并不是在国际协议中签约同意对美欧承担的义务;而且,公务车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不是一回事。

此外,政府采购优先照顾国产货物及国货品牌,这是发达国家开创的国际惯例,我们不过是引进而已。美国从建国时候起就是如此,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颁布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中就有一条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国会也进一步通过了“购买美国货”的法案。所以,我认为在购买国货方面,我们根本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说。

我也注意到,有的组织机构呼吁工信部要“将所有符合价格与引擎尺寸限制的汽车都列入《目录》”,他们恐怕没有考虑到在售后服务领域存在的价格差异。即使销售价格相同,在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国产品牌也比洋品牌便宜很多。制定目录的人即使没有明确说出这一点,不等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汽车纵横》:《目录》中列出的汽车型号大都为国产自主品牌,有人认为此举将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均排斥在外,加重了外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受到的差别待遇。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梅新育:就算《目录》中所列举的全部都是自主品牌汽车,也并不等于中国政府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主体施加了额外的限制要求。因为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早就以私人汽车为主了,就算我们每年公务用车销量约100万辆,但我们每年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00多万辆。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上划出不足1/10的份额,剩余部分仍然堪称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汽车销售市场,外方应当知足,而不宜过度不知足。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贸易争端中,美欧国家一方面在原料争端上要求中国取消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从各个方面挑战中国的产业发展政策,这样不能不让人怀疑美欧是否企图把中国永远锁死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如果外方采取太多行动来证明这种怀疑的话,那么外资企业及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公共关系就很麻烦了,希望外资企业及其协会能意识到这一点,采取有节制的行动。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政府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是应该的,但自主品牌应加快自身竞争力提高,从而尽快降低对政府支持措施的依赖度。

猜你喜欢

美欧世贸组织汽车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本期导读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汽车的“出卖”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欧盟:正式就批准的农药向世贸组织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