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企兼并要会“挑食”

2012-04-29

汽车纵横 2012年4期
关键词:购买力校车对面

被一些媒体称为“兼并年”的今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政府又有号召,自然会激发一些状态良好的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别以为“拾到篮子就是菜”,只要能扩大自己规模就是好东西。如果不合乎自己战略发展要求,或者是自己消化胃口不佳,勉强拿到的东西反而会使自己背上包袱,使企业由盛转衰。通用这样的百年老店,尚且吃了一味盲目扩张的亏,我们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中更要学会“挑食”和“消化”。

摘自程远《车企兼并要会“挑食”能“消化”》

车市增速放缓并非坏事

其实,增速放缓并非坏事。长达13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让车企赚得盆满钵盈,也透支了企业发展的“体力”。长期以来,车企一直疲于应付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一再扩张产能,无暇把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企业内升力的提升做得更好,服务网络建设已明显滞后于客户量的增长。车市发展回归理性,让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有了休养生息、补充能量、积蓄后劲的时间和精力。

拥堵费征收箭在弦上

控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引导城市小汽车的合理使用,的确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征收拥堵费技术层面上已无任何难度,但实际操作中却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外地车管理、社会公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这也是造成征收拥堵费政策迟迟未能出台的主要原因。

摘自邵玉梅《拥堵费征收技术层面无难度 箭在弦上》

CPI应该为零

百姓都怕通货膨胀,因为这会使自己腰包的钱“毛”了,购买力减少了。 CPI的重要意义就是体现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我的理想中国里,CPI应该为零,货币的购买力既不要上升,也不要下降,稳定最好。如果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即通货膨胀,手中有货币(或银行存款)的人都会遭受损失。如果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手持货币的人得到好处,可受损失的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同样不利于全社会。

摘自茅于轼《CPI向零靠拢》

神圣的美国校车

美国大城市的郊区公路也常常堵车,每次堵车多因一辆黄色大巴在前缓行,它一停不仅后面的车都要停下,甚至对面车辆也不例外。这是何方神圣如此权威,连警车都要对它让步。同车司机告知,此乃学校巴士。学校巴士开到一座别墅前面停下,左右两旁均伸出“STOP”标志。右面车门打开,身背书包的学生跳下校车……“有的孩子住在左边房子里,生怕横穿马路被对面的车子撞倒,所以对面的来车也要停下。”司机不无自豪地说。

摘自薛家柱《校车管控/法定铁律》

国际化应是“中国化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的滚滚洪流。对于学术界来说,关键是需要怎样的国际化?是直接复制欧美的国际化?是将成果英文化的国际化?还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化?国际化的目的究竟是证明我们英语好?还是借助全世界的资源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国际化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我认为,我们要的国际化应该是“中国化的国际化”。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国情”。

摘自聂辉华《我们需要怎样的国际化? 》

猜你喜欢

购买力校车对面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坐校车
未来的校车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赶校车
大声
大声
方兴未艾
The School Bus校车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