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与他的个人主义
2012-04-29陈丽
陈丽
摘要: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道义上的个人主义。要求一个人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必须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必须公正地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必须用人格、义务和责任等社会观念来约束自己。
关键词:夏目漱石;个人主义;个性;义务;责任
中图分类号:H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6-02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如果在中国,可以和鲁迅齐名。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夏目漱石在创作中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一、夏目漱石的成长经历与他的个人主义
夏目漱石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跟他的成长经历以及留学、接触西方社会,不无关系。夏目漱石于明治维新的前一年(1867年)出生在即将变成东京的江户,是八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在他出生的时候,过去很富裕的家境已经衰微,对于年老的双亲来说他是不受欢迎的孩子,因此他很快被送到乳母那寄养,不久又成了盐原家的养子。虽然在盐原家表面看去,夏目漱石受到的是近于溺爱的待遇,但是在夏目漱石心底却是一种契约关系。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
明治20年他的长兄、二哥相继因肺结核死去,他的三哥是不大成器的人,但是按照传统应该顺次成为夏目家的继承人。当时的夏目漱石已受到很好的教育,完成了东京一高的学业,前途有望。在夏目漱石父亲心目中,他是继承人的“后补”,如果他的三儿子出现意外,夏目漱石就可以“出场”,他的生身父亲为了这种利害关系才不惜重金从盐原家赎回了漱石使之复籍。这在夏目漱石心灵当中留下的悲哀、伤害极为严重,因为他象一个“物”一样,被来回“置换”。漱石幼年时代成为盐原家养子的经历,在他的心灵深处也刻下了极为深刻,痛苦的烙印,我们从其成年阶段对人生抱有的消极感情,以及他经常在话语中表达出“活着是人的唯一目的”可见一斑。
回到父母身边的漱石也并不幸福,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他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1900年,也就是夏目漱石33岁时,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漱石留学英国期间耳闻目睹的是和日本人所不同的西方个人生活方式,“和日本不同的个人生活方式”促使夏目漱石对“自我”进行了深层思考。他深刻领会了西洋近代“个人主义”(近代的自我),拒绝无批判的西洋文化风潮,回国后致力于对日本封建主义残渣“世俗”的弃旧言新的转变。他的一系列小说,正是他的“个人主义”和日本社会相格斗的产物。“个人主义”贯穿了夏目漱石一生的作品。
二、夏目漱石个人主义的特点
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虽然是在西方的个人主义影响下形成的,但并不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翻版。夏目漱石生活、创作的时期,正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个人主义走向极端利己主义的时期,他通过两年的留学生活,以及对日本现实的分析,看清了资本主义日趋堕落的本质,最终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的具有独自特点的个人主义。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体现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夏目漱石在《我的个人主义》的讲演中,对“个人主义”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他首先肯定,通过施展自己的才能来发挥自己的个性,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但他否认个性的发展可以达到无条件的程度。夏目漱石指出:“近来似乎有这样一种非常奇怪的倾向,即很多人高声叫嚷着自我、自我觉醒,却打着这个幌子肆意妄为。看来他们只是尊重自己的自我,却不能认同他人的自我。我坚决主张必须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在为自己的幸福去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应该给别人以自由。我们必须抵制那些为了个人幸福而肆意发展自己个性的人。”夏目漱石最后把这种对立统一的个人主义概括为以下三点。
1.欲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同时尊重他人的个性。所谓个性的发展就是使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发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而唯有朝此方向努力,个性的发展才有意义。这种个性的发展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欲行使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就必须要知道有与此相伴随的义务。夏目漱石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程度的伦理修养,那他就不配发展个性,使用权力和财力。换言之,只有在人格的约束下才可以发展个性,才可以享受以及使用权力和财力。
3.欲炫耀自己的金钱,就必须遵守与之相伴的责任。夏目漱石告诫那些特权阶级的子弟们不要滥用金钱和权力,在行使自己权力的时候要考虑到应该履行的义务。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道义上的个人主义。它要求一个人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必须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必须公正地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必须用人格、义务和责任等社会观念来约束自己。夏目漱石的理想是把个人看得最宝贵的一种尊重道义的个人主义。因此对于没有理想,一味追求金钱和名誉地位,日趋堕落的日本资产阶级社会和生活在其中软弱无力的人,他爆发出道德的愤怒。这是一场伦理同现实之间的斗争,是一场自我同社会的冲突。
三、夏目漱石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是在西方文明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接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他又给这种价值观赋予了新内涵,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日语中用“自我本位”四个字来表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以自己为主,以他人为辅的人生态度。
夏目漱石站在个人主义的高度,对日本近代化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文学创作、讲演等各种手段,对明治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在他的文明开化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日本社会的近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乃英.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M].北京出版社,1985.
[2]三好行雄.夏目漱石事典[M].学登社,平成2年.
[3]夏目漱石.心の内と外[M].大和出版社,1969.
[4]江藤淳.漱石とその时代[M].新潮社,昭和四十五年.
[5]李国栋.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6]刘振瀛.日本文学论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