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广西少数民族旅游

2012-04-29林晓华

当代旅游 2012年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林晓华

摘要: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浪潮下,低碳旅游的概念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眼帘,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正好凭借优秀的旅游资源搭上了“低碳旅游”的快车,旨在打造“多民族大融合,原生态低碳游”的广西民族特色旅游品牌。本文详细研究了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战略性地位逐步提高,分析了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也阐述了低碳旅游给广西带来的影响和发展对策,希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广西少数民族;绿色旅游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旅游发展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热词就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低碳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业的改革和升级都与低碳挂钩。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内涵是,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乃至零排放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的经济,也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经济,更是一种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达到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各国都在追崇绿色环保的GDP增速问题,这俨然已经成为国际上竞争力和影响力之外的一种经济角逐,一种新型的国际默认发展规则。

(一)全球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各国都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并全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

1、美国政府立法推进绿色新政,培育新能源产业。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明确规定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到202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2005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并且规定。有权对不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试图通过征收碳关税这一绿色贸易壁垒促使发展中国家承诺采取更高额度的碳排放量。中国政府带头承诺,将在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掌握主导地位,其中实施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在开发新能源的相关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大力促进绿色建筑以及建设全新智能电网,以开发新能源为新政与培育新能源产业为新经济增长点,重振美国经济。

2、欧盟引领世界低碳技术发展。在欧洲,碳管制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碳市场”的发展不仅已初具规模,而且不遗余力地以规范、标准的形式想向全世界推广。欧盟于2008年12月,推出总额为2000亿欧元(约合2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达到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三个20%目标”(欧盟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欧盟为此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框架和机制修正案,并联合科研人员和各大企业制定低碳经济技术发展蓝图,计划在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五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大展拳脚。同时,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的国家,将温室气体量化排放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和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的“碳预算”指标。

3、碳交易机制推动构建世界贸易新格局。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在此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在国际贸易中一种交易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型贸易形式。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国外获得更多的减排限额,缓解减排压力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也使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和技术,在转移先进的低碳技术的同时促进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出口;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获得减排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目前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交易的主要供给方,2008年占全球的比重高达84%,印度和巴西分别占全球比重的4%和3%。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和碳排放权的交易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气候变化下低碳旅游应运而生

气候变化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各行业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注和认同也与日俱增。“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建设更为坚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要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突破。这个时候,一种新型的战略性行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隶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就应运而生了。虽然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和生产业中,但是旅游业也可以凭借,内在的、天然的低碳特质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环保旅游,不仅对旅游资源和景点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旅游相关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旅游的上游行业与辅助行业包括交通行业、餐饮业、住宿业、商业和通讯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的一次性消耗率,真正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开发丰富且稀缺的旅游资源。随着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小康社会中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据国家旅游局规划,2020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6443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7%,旅游业将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日趋扩大,因此旅游业的低碳发展不仅仅使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倾斜,也对其带动上、下游行业的节约型和开发型发展和建设,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的低碳型社会的共同目标。

(三)倡导低碳旅游方式,绿色出行

低碳旅游作为一个年轻的旅游服务概念,需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对人民群众低碳旅游知识的普及,倡导环保旅游,绿色出行和循环消费的理念。例如对众多旅行者而言,出游已经开始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需自驾出行的时候,尽可能采取拼车的方式。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步;对于较远距离必须选择航空交通运输,也可以鼓励乘客尽量削减手提行李或飞机上的免税额度,也可以倡议各大航空公司奖励的飞行旅程更换为公交或铁路旅程,或者鼓励有条件的乘客自愿去参与植树种林的活动以减轻自己飞行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某些旅游企业来说,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原居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古镇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建立星级的农家旅游宾馆,将产品的主题与低碳旅游的宗旨紧密联系起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对旅游公司来说,需要与时代接轨,设计更多绿色出行路线,尽量摒弃以前那些奢华的购物旅游路线,在住宿方面也可以优先预订某些具有绿色标志的酒店,提议客人自备洗浴用品与自用

物品,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但是不必要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消耗量,还要提示旅客文明出行,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尽情享受我们旅游景区的优美风景。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一)广西少数民族的旅游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602.66万人。其中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上分布在广西,其他少数民族如瑶、侗、仫佬、苗、毛南、回、京、水、仡佬、彝族,大多居住在广西中部、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34%,居住地区约占面积的60%。长期以来,各个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通过辛勤的劳动、共同的创造,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铸就了丰富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宝库。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由于原始的地理原因和历史遗留原因,这些民族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民族性、审美性和文化性,以其奇特有趣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服装装饰、喜庆节目吸引着中外游客。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苗、瑶、侗族基本上是以“大融合小聚居”的形式广泛分布在桂中、桂北、桂中北等地,他们是开展民族村寨旅游的重要场所,景由寨生、寨添景韵,人文资源与自热资源交相辉映,增添了民族村寨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缤纷多彩的南国民族风情让国内外的游客流连忘返。

(二)推进新型低碳旅游发展

1、长寿之乡一巴马的健康养生之旅。位于广西的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方,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之地”,现有百岁老人81人。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近32位百岁寿者,超出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10万分之7.5三倍之多。在巴马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桃花源般的盘阳河,“天下第一洞”白魔洞,“水晶王国”长寿宫和美如西湖的赐福湖风光,不过最最核心的还是巴马拥有的世界上最好的长寿资源: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水质弱碱性,富含助人长寿的微量元素;天然的“磁平衡状态”,如此稀缺的一流的旅游资源吸引得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感受和体验。但是,来巴马的游客与大部分去别的地方旅游的客人不一样,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以养生和健康长寿为主的。

巴马的“候鸟老人”旅游模式:指的是一些游客在温暖湿润的冬季搬至此过冬定居,第二年天气转暖时再返家休息,除了这些迁移的老人之外,也有部分老人选择常年在此定居。基本上这就形成了巴马典型的农村家庭旅馆/疗养院的经营模式,饭店或旅馆的主人也通常为七八十岁的老人,更有甚者为百岁老人,他们按月/年出租客房,平常提供的饮食与当地人家日常饮食一样,喜食珍珠黄玉米、白薯、野菜野果,还会经常制作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当地特色小吃火麻和油茶。来这里的游客们仿佛都会不自觉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环境中,遵循“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规律。

这样的全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给低碳旅游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依托自然环境,凭借长寿资源,不破坏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水一电,充分地把旅游文化尽情地融入当地的人文和生活氛围里。还可以促进旅游创收进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良性循环,实现开放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2、龙胜梯田—休闲农家村寨旅游。龙脊梯田景区位于广西龙胜县壮乡,最高海波1100米,最低海拔300米,梯田一般分布在海拔380米至880米之间。龙脊梯田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梯田之冠”,就在于它恢宏磅礴的气势,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山石嶙峋的峭壁陡崖前,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梯田便连绵不绝,叠人云天。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全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云集于此,拍摄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鬼斧神工的造型,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所有的游客不忍离去,全部都想留宿一夜期待翌日阳光洒满龙的脊骨的美丽幻像。于是,有着天然的、内在的低碳旅游特质的休闲农家村寨模式就在这片神奇的地方繁衍生息。

“休闲农家村寨旅游”模式:是指休闲农业产业与梯田风光、自然资源与农村文化、农家生活相结合,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村寨旅游的新体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龙胜平安村没有几家纯商业化的宾馆,但却有50家以上的农家宾馆,环境略显简陋却干净明亮,服务略显不足却自娱自乐,一般情况下普通间30元/间,标准间50元/间,装修豪华且观景地段最好者也不过100元/间;村寨旅游都是住宿与餐饮相互融合,游客就餐吃到的都是农家人自己做的腊鱼腊肉与绿色纯天然蔬菜,简单的家庭小炒肯定也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餐饮人均消费也不过20--30元,价格公道老少咸宜。

这样的休闲农家村寨旅游,既解决了农业基本的生产功能向经济功能的成功转型,又赋予了绿色生态旅游新鲜的血液和内涵,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低碳旅游的经营模式也得到了最好最完美的诠释。

3、三江侗族自治县一文化博物馆之游。位于广西北部的与湘黔相接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侗、苗、瑶、壮、回、汉、仫佬7个民族,侗族人口占一半以上。三江县城本无特别之处,但绝妙之处在附近的侗寨,而最闻名中外的是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此风雨桥衬托着高大的鼓楼,侗族民居映衬着青山绿水,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不得不说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所以程阳永济桥是中国唯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据相关资料记载,该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和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文化博物馆之游”的模式,就是凭借整个侗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歌舞竞技及民族手工技艺,充分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世居民族博物馆”基地,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中外友人,再进而转化成社会优势与市场价值。这模式使得在保护文物开发旅游之余,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多的物质基础。而这种“开发保护、传承发展”的旅游理念也恰恰符合了我们低碳经济下的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不必大兴土木重新建造博物馆来吸引旅游者,我们这个县城就是一座最古老最传统的博物馆,文化渗透在城里,城里浸润着文化的氛围。

这样的“文化博物馆”之游,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重要渠道,将它们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从而更能有利于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增强整个民族内在的生命力,使该民族的延续与发扬光大成为更伟大更辉煌的目标。

(三)低碳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

进入21世纪,第三产业创造的社会劳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

值远超过从前,作为战略性行业的旅游业的地位也进一步提升,并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更重要的是,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仅使其行业的发展趋向于绿色和可持续,其综合带动作用也会使上下游行业的发展逐步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在旅游过程中都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于是每一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每一个旅游项目的建成,都会带动许多衍生和辅助行业的相关发展。

例如,巴马的水源自大山深处,呈弱碱性,富含锰、锶、偏硅酸、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是巴马长寿老人常年饮用的山间流出无污染的纯天然矿泉水,于是,巴马县领导班子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台湾统一集团投资设厂,合作生产“巴马丽琅”牌纯天然矿泉水,打造世界矿泉水一流品牌,为该县旅游创收之外又增加一项长期的可持续收入。除此之外,在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巴马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和验证下,实施城建项目、污水处理、建设完善河道景观和旅游景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品位,使巴马这个长寿之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2009年,成功引进深圳华昱集团有限公司进驻巴马,大举开发巴马休闲养生产业,全力发展绿色长寿产业和研究开发民族医药健康产品,争取将巴马打造成国际级休闲旅游的“养生天堂”。

三、低碳旅游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发展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国家西部大开发”部署下的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属欠发达地区,2010年的GDP总量为9502,39亿元,在全国的GDP排名与2009年持平,仍为第18位。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曾经是困扰广西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资料显示,1984年广西还有1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其中有75%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于是,广西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性与持续性扶贫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形象,推进低碳旅游,开发绿色经济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人均收入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较为贫困,生活环境和质量与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借助“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从前单纯地依靠初级农产品的创收模式,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和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互结合,使农民从事农家餐饮、住宿、导游、生态种植与采摘等旅游接待活动,因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入增幅,通过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让先富带动后富,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逐步迈向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一些处于深山野秫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未被开发和利用前,还处于文明相对落后和闭塞的状态,通过发展“低碳旅游——休闲村寨农家旅游”,使这些地区的农民思想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其他各族人民和外地旅游顾客,使过去许多耻于经商的意识逐渐向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转变,认识到旅游经济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更多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致富门路,使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增长和提高。

(三)有利于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村寨山寨有着辉煌的民族文化空间,但是由于某些经济和历史原因,使得某些传统文化出现传承危机,因此可以通过“低碳旅游——原生态出游”,借助旅游这个媒介将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歌舞、传统节日和民俗工艺品等加以开发和恢复,转换成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和项目,使逐渐遗忘的传统风俗和文化活动得以重新重视和发展,拯救那些几乎淹没在社会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得以保护和传承。

四、关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在对低碳旅游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分析下,个人认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背景和机遇,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一定会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有以下想法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设立专项基金推进低碳旅游发展

广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考察旅游资源相对成熟和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评估某些重点可优先发展地区的交通、气候、人文和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由政府等有关部门牵头,设立专项投资旅游基金,以保护当地原生态环境为基本点,吸引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清洁可循环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赋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风情来开发低碳旅游,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普及居民知识

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观念远没有像城市那样深入人心,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和旅游部门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选派专业人士或学生志愿者走人村寨走进农家,向他们讲解宣传低碳常识,灌输保护环境绿色旅游的理念,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到发展低碳旅游与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持政府的低碳旅游政策,参与其中并受惠其中。

(三)旅游行业自觉维护和推行低碳旅游

广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来说比较丰富,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和优良,希望各级旅游部门和各大旅游企业凭借“低碳旅游”的春风,合力打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康体养生旅游”与“休闲农家旅游”的绿色品牌,把广西的南国特色风情民俗游与低碳环保绿色游完美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和推出新型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多民族大融合,原生态低碳游”的理念推广开来。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开发“文化博物馆”之旅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汇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其中精华中的精华又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艺技与竞技与节庆风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深深地根值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中,于是可以在保护其之余同时开发低碳旅游,像灵川县江头村群众自办的“博物馆”,靖西县的“绣球村”,阳朔县高田镇的“民间雕刻”和福利镇的“画扇”,这些频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繁荣增添了这些地区旅游的独特魅力,使“只保护,不开发,不污染,不消耗”的低碳理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发展浅析
浅析国际贸易规则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