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中表格设计不当实例分析二例
2012-04-29黄鹂
摘要:针对科技论文表格设计中存在的栏目空缺、栏目名称笼统、表身数据排列逻辑性不强、表格横读竖读混乱等问题,通过两个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进行表格的编辑加工时,编辑人员首先要理解表格内容,如果不清楚,需要与作者沟通,以使加工出来的表格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科技论文;表格设计;编辑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6-02
科技论文中大量使用表格进行内容表述,因为表格可以使所表述的内容条理清楚、逻辑分明[1]。在表格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人们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诸如表题表述笼统、栏目空缺、表身数据排列逻辑性不强、表格横读竖读混乱等表格不具自明性等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笔者试图通过2个实例分析指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一、实例1
图1为取自文献[2]中的表格。该表格存在表题表述笼统、栏目空缺、表身数据缺乏对比性、缺20年的含水率数据、表中数据与文中的表述未对应。
1.表题给出的信息笼统,不对照原文便不知所云。原文作者设计了2种方案,一种是所造裂缝为不均匀缝的开发方案,一种是所造裂缝为均匀缝的开发方案。对不均匀缝的开发方案又细分为4种。因此是对5种方案的开发指标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2.栏目空缺。为什么会出现栏目空缺呢?图1所示表格不是传统的纵读法的三线表,它是一个横读的三线表。如果采用横读的方式,那么缺失的栏目就可用“方案编号”来表示这一行的数据所代表的属性或特征了。但人们仍然按习惯采用竖读方式去读,那么图1表格第1列是各个量和单位的集合,没有共性,所以提炼不出具体的栏目名称,因此有些期刊就索性将其空在那里了。
3.图1表格中的数据是按开采时间来集中数据的,而给出的表格实际上是要进行不同开发时间段的开发指标对比的,也即要进行累产油量和含水率这两个开发指标的对比,由此得出哪个方案开发效果好。但图1给出的表格没有按这种逻辑关系来排列数据,导致表身数据缺乏对比性。
4.图2为经过整理的表格。通过整理,发现图1表格还缺乏20a的含水率数据。由于数据没有归类,致使有些数据缺失了也未引起注意。
5.表中数据未与正文中的分析对应起来。例如文章中说“从表2中看出:中间缝长、两端缝短的情况可以大大延缓见水时间,各阶段产油量均大于均匀缝”,这句话表达的实际上是方案2的情况,其5、10、20a的累产油量均大于均匀缝方案的;但“大大延缓了见水时间”从表2中看不出来,没有依据。并且图1中的表2还缺乏20a时的含水率数据。
由以上分析看出,编辑人员在加工表格时,首先要分清这个表格是横读还是竖读,栏目名称设置是否合理,表题的表达对表格内容的理解是否起到帮助作用,表身数据排列是否符合逻辑。编辑人员自己首先要理解表格所反映的内容,如果不能理解,就要与作者沟通,引导作者修改表格,使修改后的表格真正具有自明性。图2为修改后的表格形式。
二、实例2
图3为取自文献[3]的表格。该表格存在表头栏目名称与表题内容重复以及表格中数据中断的问题。
1.根据卡线表与三线表的转换规则[1],表头栏目名称“生长指数”可通过表题表达出来,删除表格中的“生长指数”及表格线,同时对表题内容进行对应的修改。修改后的结果如图4所示。
2.表格中除“中部构造带”对应列的数据是完整的,其他两列均有空白单元格。对于这种未填数据的单元格,需要在表格中给出“(未测)”“(未发现)”“(未统计)”“(不详)”等说明,不能在单元格中留下空白[4]。因此在编辑加工表格的过程中,对未填数据的单元格,需与作者沟通,就具体情况在空白单元格中添加上相应的注释(图4表格中的*是需要与作者沟通后填上的内容)。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要将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表格加工到位,编辑人员首先要理解表格内容,如果不清楚,需要与作者沟通,以使加工出来的表格具有自明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柳明,张士诚,雷鑫.人工裂缝与水平井筒的夹角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2):58-62.
[3]于水,胡望水,李涛,等.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生长发育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3):28-33.
[4]吴广恩,常新,郭继龙,等.科技论文表格表身内/“中断”项标示方法的规范化探讨[J].编辑学报,2007,19(5):349,350.
作者简介:黄鹂(1967-),女,硕士,1987年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副主编,副编审,长江大学期刊社工作,现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及石油勘探开发文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