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文化看中国女性形象的定位
2012-04-29庹旋
摘要:历史上,中国女性一直处于附属状态和无语地位,深受封建礼制的迫害。文章选取第五代著名导演李少红和张艺谋描述女性形象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从影视作品中来探讨中国的女性形象。
关键字:女性形象;李少红;张艺谋
谈女性,就不能不说到波伏娃。因为关于女性的作品,很少有能像波伏娃的《第二性》一样对后世有那么巨大的影响。《第二性》这本书中,波伏娃首先就提到一个问题:女人是什么?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她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通过阐述她关于女性的负面观点,即压迫理论来更加形象和生动地告诉女性的本质。那么,女人到底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她难道不是一种女性存在?在她看来,在歧视女性的社会里,男性是普遍的,女性是局部的;男性是此者,女性是他者;男性一般都代表了正确的、有理的一方,而作为一个女人,她就是错误、理亏的一方。不仅在波伏娃所描述的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如此。
回顾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处于附属状态和无语地位。而以儒家思想为理念建立的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男女有别不仅具有生物上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一个类似“他”的“她”的,只有“婦”,意思就是一个拿着扫帚的人。中国传统社会强调的是女性对男性的服从,所谓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就是强调女性要以男性为中心。在传统社会中,男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己任,而女子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男权社会,女性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的地位,一般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也是如此。故而,本文主要从两个导演的影视作品来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这两个导演,都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一个是李少红,另一个是张艺谋。李少红虽没有张艺谋出名,但是却被公认为耀眼艺术群体中“最负盛名的女将”。她先后创作了影视作品《雷雨》、《橘子红了》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让人刮目相看。作为“第五代”导演一员的李少红,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体验和情感世界。她的影视作品非常关注女性,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张艺谋虽然是个男导演,但是他的很多影视作品也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关注。他是一位最执着于表现女性意识和女性情节的男导演,导演了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菊豆》、《我的父亲母亲》、《活着》等等,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不仅是男性难以征服的对象,而且可能是可以压倒男性,从而自立门户、独当一面的对象。然而,本文因为篇幅有限,不能详尽他的所有的作品,而只能选出其中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论述。
一、李少红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总是和悲剧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艺术作品中,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就注定了女性的悲剧。首先来看李少红的《雷雨》,在《雷雨》这部影视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包括周萍、蘩漪、四凤等等。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蘩漪,她也是整个剧中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曹禺先生在创作出《雷雨》这部作品时,曾经说过:“她的生命里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她满蓄着受着抑压的‘力,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 因此,李少红花了很大的心思来刻画蘩漪的形象。她怀着一颗怜悯和尊敬的心,展现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女性身上的“美丽心灵”和精神的苦痛。她追求妇女解放,她敢爱敢恨,对人人惧怕的“家主”周朴园并不畏惧。对周家枯燥的生活和沉闷的气氛感到窒息,陷入“一口残酷的井”。故而,在现实的重压之下,她变得神经敏感、性格乖张、变态疯狂。她的斗争,以失败告终。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提到:“若女人达到了反抗的终点,那么只有一条出路还向她开放——就是自杀。” 在旧社会,妇女的解放运动往往是以失败为结果的,这也注定了蘩漪的悲剧。
其次,就是李少红的《橘子红了》。在《橘子红了》中,真正的主角是秀禾、大妈两位女性。剧中开篇就是送别,大妈始终永远在等待。婚后,她拉住丈夫离去的行李箱问什么时候回来?丈夫回答,橘子红了的时候。每当橘子红了的时候,他就会回来,然而人虽回来了,爱情却没有了。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东西,它允许男人的特权,去规定妻子对丈夫忠诚。所以,即使丈夫在城里和二姨太在一起,大妈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她把自己婚姻的悲剧归结于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才导致老爷冷落了自己。所以,她怀着对荣家的歉疚,把自己的不幸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她为了减轻自己的歉疚之情,为了让老爷回到橘园,就为老爷迎娶了第三房姨太—秀禾。并且为了让秀禾怀上容家的孩子,什么都愿意做。这就是旧社会的女性,是非常愚昧和可怜的。然而讽刺的是,当大妈责怪自己没有为荣家传宗接代时,才恍然发现,原来不育的那个是荣老爷自己。当这个真相出来以后,荣老爷选择回到大妈身边。
秀禾也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为了报恩,嫁入荣家做妾,顺从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女人的命运是体面的服从。” 秀禾接受了,妥协了。然而,不久,耀辉却闯入了她平静的生活。这为从小生活在封建体制下的她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悲剧就此拉开。他们从相爱之前就注定了永远只能是嫂嫂与小叔子的关系。秀禾是为报大妈的恩才嫁进来的,不忍心背叛大妈,而耀辉也无法对抗大哥的权威。然而,越是压抑的环境,越是激发了她追求幸福的欲望。秀禾渴望被拯救,可是她所爱的男人却一再的退缩。最终,秀禾惨死在分娩台上。在封建专制那种沉闷的、压抑的环境下,女性是悲剧的,她们没有反抗的空间。要么在沉默中爆发,就像蘩漪,要么在沉默中死亡,就像秀禾。
不管是《雷雨》,还是《橘子红了》,我们都可以发现,李少红塑造的都是一个个女性悲剧的形象。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超越了主流意识和男权话语的束缚和挤压,坚持独立的女性书写和女性话语。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始终把女性看成富有主体意识的生命个体。她以她特有的手法来体现女性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同时,深刻的把握了她们与现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和悲剧性的结局。
二、张艺谋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的著名导演,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对女性形象有独到的刻画。例如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出现的颂莲,《菊豆》中的菊豆等等。
首先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本是一个有着新思想和倔强性格的女学生,无奈由于父亲工厂的倒闭,而被后母嫁到了陈家做妾。而她嫁到陈家后,却目睹了陈佐千的薄情寡义和阴险狠毒,杀死三姨太梅珊,害死二姨太卓云,抛下高龄老母和结发妻子,在这些高压下她疯掉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颂莲也反抗过,包括千方百计的博得陈老爷的欢欣,趁剪头发之际剪破了二姨太卓云的耳朵,把丫头雁儿的姨太太梦毫不留情的打碎,假装怀孕以博得陈老爷的喜爱……她的这些有意无意的反抗行为却都丝毫没有改善她的境遇,她只能坐井观天,如困兽之斗。最后,她选择了退缩,“成天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在这个院子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就是不像人。”“还不如吊死在那个死人屋里算了”。最终,颂莲在陈老爷迎娶第五位姨太太的唢呐声中疯掉了,也是一个悲剧。女性是悲哀的,她们一辈子都无法走出陈家大院,只能守着老爷微薄的“宠爱”过日子。如果她们不反抗,就会被封建礼教所同化。而如果她们放抗,也难逃封建礼教的魔掌。
其次是《菊豆》。菊豆在剧中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是被有生理缺陷的杨金山买来传宗接代。杨金山买了她以后,就开始虐待菊豆,这被杨金山的侄子杨青天知道了。杨青天从对菊豆产生同情,慢慢变为好感,最终两人在一起了,然后菊豆就怀孕了。这时,菊豆就不断的暗示杨天青杀死杨金山,“你叔总有一天会把我杀了”,“那猪是在哭它的命啊”。可是杨天青,畏于礼教,不敢下手。菊豆在引诱杨天青,希望实现自己的救赎,但是杨天青却懦弱了。菊豆在引诱天青杀金山是自救的第一步,但是这却是徒劳的,转来转去,最终又回到了原地。虽然,杨金山不幸淹死了。但是,另一个杨金山——也就是杨天白在等着他们。杨天白甚至比杨金山更可怕,菊豆的反抗如同美丽却短暂的烟花,曾经的美好更加突出了以后无穷无尽的黑暗。这又是一个女性的悲剧形象。
我们从张导的这二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特征。他们都深受宗法制的羁绊:菊豆被卖给染坊掌柜杨金山,颂莲被嫁给陈府做妾,二个不同的女子,却有着一样的悲惨命运,这都源于宗法社会的迫害。《菊豆》中的菊豆的反抗意识非常强烈,当他忍受不了杨金山时,她就问杨天请,“你叔可算个人?我实在受不了了”,然后她开始公开勾引杨天青。甚至,当她发现杨金山想勒死她和天青的儿子时,她愤怒的对天青说:“毁了他,毁了他老不死的。”其反抗形象非常鲜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本是具有新思想的学生,然而自嫁入陈府做妾。与其他妻妾一样,守着那一盏盏高高挂着的红灯笼。颂莲这样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少女,也逐渐变成了封建制度的囚徒。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李少红和张艺谋的影视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其中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残害。她们都想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她们都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蘩漪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但自己却不爱。爱上了周萍,却躲不开封建礼教的抨击,最终以发疯结束。秀禾嫁给一个自己见都没见过的人,然后又爱上了丈夫的弟弟,注定了悲剧。菊豆被卖给掌柜做老婆,虽然大胆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但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颂莲从一个有思想的女学生到被迫给人做妾,虽有反抗,却最终逃不过封建的魔爪。
在“以夫为纲”、男尊女卑的宗法社会里,她们的命运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礼教束缚了她们的理想、命运和幸福。虽然她们都有反抗,蘩漪在反抗中疯狂,秀禾在反抗中死亡,颂莲在反抗中绝望……她们反抗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她们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都注定了悲剧。这是因为她们还处在吃人的礼教之中,无法摆脱封建的桎梏。
由此,从李少红和张艺谋的部门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女性为了追求幸福做出了许多反抗,虽然绝大部分的反抗都因为吃人的礼教而失败了。但是,她们也努力过了,中国女性解放就是要靠千千万万个女性的反抗才能取得胜利。从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我们也可以加强我们对传统女性的认识,这为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历史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邓伟龙,陈枫,李少红.中国女性主义影视研究的一个标本—李少红及其影视女性主义解读之一[J].创新,2011(5).
[2]范海梅.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意识[D].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迈尔森著,丁琳译.波伏娃与《第二性》[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孙志蓉,隐忍·反抗·救赎——张艺谋早期电影中女性生存状态探析[J].电影评介,2009(16).
[5]叶子.影坛三剑客[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6.
[6]赵惠娟.解析张艺谋早期电影的女性意识[J].电影文学,2010(21).
[7]张园园.论张艺谋影片中女性悲剧命运——以九儿、菊豆、颂莲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
(作者简介:庹旋(1988-),女,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