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探析

2012-04-29任操

群文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教育

任操

摘要: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学生本身的原因、社会综合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阐述网络伦理的概念,分析大学生群体网络伦理的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伦理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伦理;网络;大学生;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我们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严重滞后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教育,正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这种网络空间“无规则、无道德”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法制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伦理的概念

所谓网络伦理,可以界定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虽然网络伦理是建立在网络社会基础上,但在本质上,它与现实社会伦理毫无二致”,而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网络伦理的“善”就是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网络规范,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是正当的,它应该符合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需要,并在道义上它也能肯定人自由存在的意义;反之,网络伦理的“恶”就是利用网络的便利给网络社会以及现实社会带来危害,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活动就是反人性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是网络伦理的子概念,是大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以及所有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规约的总和。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

(一)迷恋网络、瘾于游戏

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着较强好奇心和探求欲的大学生们而言,这意味着磁力无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瘾于游戏而不能自拔,虚耗嘉年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在网络中,他们除尽情享受一度盛行的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具有色情信号的挑逗与诱惑和不断变化的QQ游戏以外,新近各类网络游戏(诸如:星际争霸、反恐精英、传奇、SE战队、CPTP战队等网络游戏)的再度风靡更是让他们如醉如痴。许多大学生在其网络游戏魔力的驱使下,不吃、不喝、少睡早已司空见惯,职业玩家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有的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出现成绩下降、留级、退学甚至犯罪等现象,有的大学生因瘾于游戏难以自拔而出现了人格身心的分裂与异化。

(二)附和庸俗文化和低级趣味

由于网络监管的长期滞后,互联网在中国一直处在“野蛮成长”过程中,被赋予“新经济”的高帽。大多数网络媒体,甚至于主流网络媒体,简单引用西方的“市场化”,认为网民愿意接收、接受的就是网民需要的,在互联网领域,网站的流量直接关系到网站的广告投放价值,导致大批打擦边球的内容泛滥,虚假广告随处可见,为谋取暴利,用低级趣味的“黄毒”吸引网民的点击浏览。大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对性方面的内容充满好奇心,缺乏抵制低俗内容的自制能力。致使其附庸低俗文化和低级趣味。

(三)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偏离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这些特性正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不要拘束的生活态度。传统的文化一般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本来传播的,这种传播方式具有政府性和权威性,这种方式传播的信息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是它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控制和过滤,能够基本上保证信息的健康和积极上进,保证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大学生网络问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身份的虚拟性

由于网络的超速发展,如今几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加人到了“网民”的行列,网络社会的特殊性使身居其中的大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甚至是偏激的伦理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大学生很难从中挑选、辨别信息的真伪、很难取精华弃糟粕。因网络是虚拟的,人和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的,所以人与人很难取得相互的信任,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网络伦理问题。

(二)大学生渴望情感交流,发泄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对情感世界中的喜怒哀乐愁苦怨等都有强烈的表现,他们需要平等自由地交流和宣泄,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尊重,希望在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里,彰显自己的个性,与他人自由地交流,而网络恰恰契合了他们的愿望。另外,在当今就业、升学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多重压力下,他们也渴望通过网络来合理宣泄,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一系列网络娱乐和休闲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淡漠,道德评判标准不成熟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部分大学生将自身的言行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追求网络世界的高度“自由”,把道德抛之脑后,丢弃社会责任,丧失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感和法律观念,超越了网络空间的约束,导致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弱,评价标准尚不成熟,他们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在他们的观念中,虚拟的网络犯罪不是犯罪,而是一种检验自己智力水平的游戏或者是对技术的挑战,如果实施成功,他们不但没有负罪感,反而有成功的满足感,把自己看成是另类的网络英雄而沾沾自喜。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网络运行法规,加强网络运作管理

过去,大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是从学校,而现在网络也成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在校学生从网络接受的教育甚至可能比从学校接受的教育还要多、还要深、还要具体。由此可见,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己经不完全是学校的任务了,必须赋予社会以教育的责任。要把网络开发商、网吧经营者逐步纳入教育管理系统,赋予其教育责任。网络管理机关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管理,严格掌握和控制上网内容,杜绝黄赌毒传播。加强网络系统人员队伍素质建设,防止和避免素质低、作风差、道德水准低下的人进入这一特殊行业。

政府是网络道德规范治理的执行主体,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要把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贯穿于政府网络治理的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网络治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切合互联网发展的要求,要坚持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促进和谐共生、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型网络道德规范的生成和发展。目前,在政府治理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不同层级、相互配套的网络治理政策体系。网络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未来的网络道德规范失范治理中,政府治理应坚持政策与教育相结合的思路。

(二)充分发展校园网站的主阵作用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首先要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提高学生上网技能、消除数字鸿沟为己任;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研究性交互学习平台为目的。占领全球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通过网络给大学生有益健康的东西,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在网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要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清理,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三)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络主体素质

可以说,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已成为当代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伦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能动地去开创高校网络教育的新阵地。面对网络教育这一时代新课题,伦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既要接受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伦理教育的新阵地。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使他们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并且有必要把那些政治觉悟高、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来。

其次,要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伦理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度的伦理责任感。一方面,应不断充实伦理教育的内容,除了重视对大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伦理教育和伦理精神的熏陶,培养他们尊重伦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大学生伦理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伦理修养。

(四)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慎独”精神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网络监管有限,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相当少,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做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大学生的“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内心,变被动的服从为主动的律己。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人们可以选择“遵守”,也可以选择“不遵守”。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虚拟社会既是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建构区,也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通过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名人讲座等,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从而提高其道德自律能力。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网络鸦片”的诱惑。

五、结语

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必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相信随着网络法制建设、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及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会逐步减少,网络伦理问题会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杨 凯,张华伟.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07(08).

[3]邓艳华.浅论如何促进大学生网络伦理观的正确构建[J].教书育人,2007(10).

[4]秦苏滨.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4(12).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猜你喜欢

网络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