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4-29王德培,杨美荣,高强
王德培,杨美荣,高强
摘要: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为学生工作后快速适应社会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起到关键性作用。坚持教育创新,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新精神和高效学习能力的高层次生物工程领域人才是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8-02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担负传授知识,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才能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学生进入工作和社会后发挥作用,做好准备的阶段。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为学生工作后快速适应社会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起到关键性作用。坚持教育创新,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效学习能力的高层次生物工程领域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在理工科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高效学习能力呢?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将多年来的经验做一总结,供广大师生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高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现代教育理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地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悟懂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启而得法则诱之有效,激发起学生主动思索,通过学习收获知识,进而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核心。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是人类数千年对于自然发现和探索的结晶。在教授一门新课程的绪论时,不必依照课本顺序,讲述学科的发展历史,目前的研究进展和目标,而是本着对某些现象的发现、对大量现象的归纳,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最终解决问题的思路教授,通过强化这样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形成一个普遍的学习和研究的思维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寻找答案,使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的高效学习状态,如同我们的先人说过的“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去寻找和分析、研究和探索,获得规律,通过跟随科学探索过程,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随后采取分组讨论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不同领域和各种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引入的方法可采用类比联想、问题悬念、以旧引新等方法,这些方法以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强烈求知欲为原则。
二、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创新意识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创新人才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展开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来总结。在对引入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注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思考各种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多角度、不同途径和各种方式来寻求解决方案,不拘一格,更不限定只有唯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寻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开拓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的讨论,教师就不同解决方案多提出问题,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应轻易表态,不能墨守成规,评判答错,而是引领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技术,从每个方案中挖掘其创建性的闪光点,并综合分析,获得最佳的方法。对那些有创新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表扬他们求异创新的精神。最后,归纳出新的方案,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突出新的方法中的创新之处,树立敢于挑战既定观点,勇于开拓的理念,强化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和启发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指导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简要的知识教授或课上导读提纲,提出实际生产过程的具体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参与的主体,使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锻炼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则是通过引出问题、指引方向、推进讨论、共同总结来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与生产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许多细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的极好机会,也是启发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绝好领域。如我们都知道现代的照相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他们在光学镜头的研制领域是世界第一,但目前日本人在德国照相机的基础上创新了全自动“傻瓜机”,将民用相机市场全部占领,点点滴滴的细节的创新带动整体的飞跃。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知识的每一步细节中思考,如何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办法有新的突破。使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消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各组学生在进行讨论制定方案时,教师要积极巡回辅导,经常走到参与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或思维不活跃的学生身边,耐心地辅导,适时的引导和肯定,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获得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的乐趣,不要集体讲课,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人人求创新的教学气氛,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其中——主动思考——获得结果的良性循环,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四、如何在课堂反馈体现创新能力
课堂及时反馈是在学生以小组形式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体同学对各个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获得一个最有效办法。形成方案的讨论过程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在讨论中发现某些方案即便是错误,看上去根本不可行,甚至有些可笑的想法,也不要进行好坏的评判,教师只引导学生对所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质疑,并再次讨论,提出问题的关键或细节,使学生的讨论顺利进行。其次,在每位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找到其与众不同的新观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励学生深入探究,挖掘出新的创见。将传授知识同启迪创新思维结合起来。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联系运用知识,获得新知识,在相互的争论不断的碰撞中产生新的创见,自然而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适应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多种多样如: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观摩教学法等等。总之,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主要渠道,最终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也是高校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恽瑛,孙荣玲,张炳华,等.BilingualPhysics with Multimedia教材建设与低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6,(2):35-38.
[2]恽瑛,张勇,叶兆宁.研究型、互动型的“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Z].2006年(西安)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