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 丰富了中职的语文课堂

2012-04-29孙哲曼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中职课文

孙哲曼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是各类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以专业课为主,以文化课为辅。中职的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睡觉、玩手机、梳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给中职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想杜绝语文课堂上不良现象的发生,就得丰富中职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丰富语文课堂;朗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5-02

我们听、说、读、写,我们记录事实,我们发表感想,我们抒发感情……我们每一天都在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语文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可以让学生受用一辈子。但现状却令人感到心酸和不解,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读故事书,从踏进校门到初中毕业,掌握的语文知识越来越多,可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越来越差。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是各类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以专业课为主,以文化课为辅。中职的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睡觉、玩手机、梳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给中职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想杜绝语文课堂上不良现象的发生,就得丰富中职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把“朗读”作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采用的方式有:①教师范读。教师精彩的朗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朗读,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美好的向往,就像一股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提倡个性化朗读,把朗读者的自身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通过大声自由朗读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③小组朗读。把每四名同学分为一组,小组中的同学轮流朗读并相互评价、指导,然后合作朗读这首诗歌。由于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活动面广、兴趣浓厚,可轻松愉快地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④齐读。齐读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有烘托气氛之妙用。同时,朗读好的同学可以带动朗读基础差,自觉性不强的同学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⑤美读。“美读”是叶圣陶先生率先提倡的。叶老先生解释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通过美读,学生品味赏析诗歌就已水到渠成。⑥听读。找一名朗读好的同学再次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读。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再次听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课后有的同学跟我说,学完《再别康桥》后,他又找了好多诗歌来读,被诗歌的美陶醉、被诗人的情震撼的感觉真好。

学生不单单爱读诗歌,也喜欢读别的文学作品。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戏剧《威尼斯商人》的节选,就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对朗读是多么的喜爱。刚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放出光芒。我暗想: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吗?学生为什么这么兴奋?还没等我精心设计的导语出场,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要读安东尼奥。”我恍然大悟,学生的兴奋来自于此。这时候课堂一片“混乱”,“我要读夏洛克”,“我要读巴萨尼奥”“我要读鲍西亚”……这哪是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呀,这简直就是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看到了他们天真活泼背后对文学作品的渴望。没办法,这篇戏剧我们分角色朗读了三遍。课后我又推荐他们读了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

小说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描写刻画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学生喜欢读小说。在小说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感知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然后再跳读课文,找出描写精彩的部分并朗读,这样,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通过精彩的描写就凸显出来了,学生很自然地把握了人物的形象。正是由于默读与朗读的合理运用,培养了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

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不感兴趣。我曾让学生默读课文,学生表现得懒散、懈怠,甚至读不到一半就睡着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方法。改默读为找同学朗读课文,并且在不固定的地方换其他同学朗读,这样,朗读的同学和听读的同学都认真起来,才有可能学好并喜欢上说明文和议论文。

文言文我们朗读,唐诗宋词我们朗读,散文我们朗读,教材上的我们朗读,课外的我们朗读。朗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语文学习的良性发展。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底子薄,又不会为此而用太多的心思,结果经常出现作者张冠李戴的现象,作文中错别字、病句层出不穷,把韵母“ei”写成“ie”的大有人在。我曾苦口婆心地强调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我曾陪着他们一起记,一起改,但收效甚微。有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每节课都要先介绍作者,再读课文呢?为什么不能先读课文,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作者呢?于是,我通过导课直接把学生带到了这首词的朗读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豪迈奔放、昂扬奋发、词采工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写出这样好词的人是谁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读词想知人,这时候教师再介绍作者,学生还会不认真听吗?还会忘记吗?知人再论词,教学效果非常好。

初次尝试成功后,我就把字词的教学融进了朗读中。在《荷塘夜色》《故都的秋》《中国现代诗三首》等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赛读。赛读最基本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为了读好,通常都会主动扫除字词障碍。把不认识的字、把读不准的词想办法标上准确的读音。通过朗读,仿写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纠正错别字;通过朗读,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朗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逐渐完成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

琅琅书声,弥漫了整个课堂。有的人可能会问:“这不是小学的语文课堂吗?”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朗读有时就是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适合就是最好的。

自由读、齐读、轮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朗读,使学生不仅仅知道、喜欢,还乐在其中。朗读使中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朗读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给中职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朗读使中职的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