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2-04-29赵旭东
赵旭东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从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创新活动投入、创新活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7-02
一、前言
2012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够占有知识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必需,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推动社会正常有序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市场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望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上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点,目前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当重视,每年“挑战杯”比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能说明这一情况。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善于思考,勇于挑战,这些都是提高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还是受到一些问题的制约,这也是目前创新成果质量偏低、利用率不高且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1.缺乏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校园里多是以“兴趣组”或社团的形式存在的,以兴趣为目的,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对方向的指导和管理,导致学生进出团队比较随意,缺乏连续性,导致成功率比较低,科技含量也不够。此外,大部分高校缺少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组织,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导致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和保护,造成成果流失,影响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2.资金和场地等物质支持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持续发展。一件新事物的诞生,需要反复的实践、证明,要不断推翻原来的假设,提出新的想法。这一过程需要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科技创新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场地投入,因此大学生的创造发明亟待一些资金和物质的“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进行资助的大学还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科技产品市场针对性不足,导致大部分科研产品闲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前对市场把握不足,缺乏相应指导且相互交流甚少导致不清楚别人的研究项目和进程,很有可能在重复别人的劳动。另外,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过于关注兴趣出发也导致在创新过程中更注重过程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忽视了对于创新成果的使用,更别提将之转化成经济效应。
4.大学生科技创新跟风现象严重,高端成果少。很多大学及教师还停留在把科技创新当作是噱头,为了学校荣誉及个人职称带几个学生,做一些项目然后发几篇论文,完成的是一项任务。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更像是一阵风气,真正做实、钻研的却很少。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议和对策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需要,是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必需。
1.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一支以指导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团队。因此,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学校领导由上到下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鼓励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保证,由上到下的统一支持为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前提。其次,拥有一支较高业务水平、事业心强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好的老师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推动的作用,教师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阅历知识,对研究方向的把握往往比学生要敏感得多,可以帮助学生在选题方面扩宽视野、节省时间。同时高水平的教师可以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发展,其对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各环节的指导和把关能够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点高、成果科技含量高。一个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能够较好地把握团队发展节奏,对团队起到控制作用,有利于发挥骨干分子的带头作用,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准确有效地完成创新活动。第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顾名思义主体在大学生,团队里要体现大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优点,才能带领好整个团队。
2.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投入,建设活动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实践活动。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以投入为前提,这不仅需要软件投入,更需要的是硬件投入。硬件投入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需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另一个要建立固定的、持续的活动基地。
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建议资金的筹集采取更多灵活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多渠道展开工作。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项的活动资金支持。对此,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还要求领导者具有超前的眼光。基金来源可以是学校的教育经费、研究经费、学生活动经费中划拨。同时,各院系、部门也应从各院系的角度做出相应规划,拨出的专门款项用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从目前来看,从校方筹集的资金是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最稳定、最能够持续的来源。其次,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直接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社会和市场,这就需要尽量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赞助,这也是目前活动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第三,社会风险基金的投入。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已初见成效,部分高水平创新成果已经得到风险投资商的关注,对于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创造条件,吸引风险资金的投入,这是从长久考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最好的支持。另外,吸引教育热心人士的捐助和支持,以及毕业校友的资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投入资金开展科技创新无疑也是活动资金的来源渠道之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多样、专业的活动基地,为提高活动水平和效果,需要产学研相结合。可以由校方牵头,在网络上建立相关论坛,邀请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和专家,为学生建立网络讨论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咨询。要建立进行技术开发和创业的基地。目前对一些高校来说实现起来可能有点难度。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力发展科技园的建设,这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应积极开放科技园,充分发挥科技园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园的项目中来,使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乐土。
3.努力创造良好的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仍然是一个正在成长和被接受中的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良性的推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受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影响的复杂活动,能否协调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活动是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和高校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媒体等社会资源营造大的环境,同时在高校内给予适当的刺激,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2]吴小玲.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及其校本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3]赵吉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0.
[4]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重庆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