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实践研究
2012-04-29陈文婕
摘要: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即将踏上职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个别学生,而应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之一。通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创业意识实践教育途径的基本构想。通过对创业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创业意识含义及重要性分析,对当今高校创业意识教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趋向;创业教育;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1-02
就业,作为一个民生话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能够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问题。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主动创业。如何培育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成为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新课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势、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和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何谓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一个由多个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的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的心理表现形式。创业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创业意识?笔者认为,首先是创新意识,其次是包括自我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合作意识和信誉意识在内的创业意识。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
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创业意识就是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就当代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过于零散,普遍被认为只是初出茅庐的“冲动”,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提倡。
1.缺乏创业经验——创业的制约因素。众所周知,创业素养最终要在创业活动中加以体现和验证。而大学生大多只是接受课堂的创业理论教育,真正的实践创业理论的活动更是寥寥无几。这使得大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启动困难。学生们表示更愿意和经验丰富的人合作创业,这也正好体现了大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2.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成功的因素。创业知识对创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创业者来说,掌握足够充分的创业知识,无疑是获取创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数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的学生,渴望通过学习更过的创业知识充实自己,为未来的创业活动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积聚能量。
3.进行自我探究——创业的最大障碍。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即将踏上社会,具有创新求变的活力;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但是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市场运行规律把握不够,往往想在短期内获得成功,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当代大学生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对自身认识不足,创业意识淡薄,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主动创业活动。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以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创业实践教育为例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创业意识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创业能力的提升又能够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结合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创业实践教育,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构。
1.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构。①探索外部就业市场。经济学院结合专业特色,让本科低年级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环节,把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重温了专业理论知识。同学们不仅与专业教师共同探讨金融创新、黄金市场、经济趋势、证券市场、股市投资、货币政策、通胀调控、国际货币与网络金融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而且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了上海银行博物馆、上海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通过专业探讨与实地走访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进一步巩固学生有关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让有志创业的学生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调动内在创业需求,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课题组老师们适时引导经济学院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作模式、市场竞争机制,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让有创业意向的部分学生在校园进行实战演练,调动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模拟公司由经济学院和教育集团联合发起,旨在为经济学院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模拟公司以解决在校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为目的,以实体企业为基础,推出真实模拟模式,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实践工作,为就业创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把“模拟公司”的成功案例复制到现实中,以规避创业期间的种种风险。
2.当代大学生创业品质的提升。如果说,引导大学生建构创业思想是完成认识基础的工作,那么,要实现创业还必须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品质。①利用校外资源提升创业品质。大学是学生成就创业梦想的摇篮,应该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工作。学院依托实践平台——经济学子论坛、步步为营职业能力加速站、商业英语大赛、职业规划起航站等,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做专业指导。在交流和体验中,学生产生创业需要,也逐步形成了创业品质。让社会实践告诉学生,创业很少能一帆风顺,往往必须面对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不可能实现创业理想的。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让更多的毕业生进入模拟公司,提前体验创业乐趣,提高创业实践的动手能力。学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优秀校友创业的经历,让他们明白创业的艰辛。②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业活动。优秀生导师制是经济学院优秀生培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可以更好地对新生进行思想、学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学院领导老师的认识和了解。导师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经济学院响应钱伟长校长育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优秀生导师制也将引领着更多优秀学生走向成功的求学道路,同时学生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以及优秀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3.当代大学生创业智能的形成。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智能主要包括他们用于创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靠专业学习来完成。而专业技能则是通过各类生涯实践活动获取。经济学院借助专题学生活动,如“职业能力加速站”等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继续深造、求职就业、自我创业等各方面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合理且有效的知识体系,代替了原先说教式的空洞理论,同时有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独立见解。暑期社会实践也是经济学子生涯发展的舞台,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预先踏足社会,了解未来职业道路的大致轮廓。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活动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同学们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笔者认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有志创业的学生为今后的创业起航,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
4.当代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分层分类。经济学院针对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学校给予其度身定做的创业指导,聘请有资质的专家进行创业指导、法律咨询,积极扶植大学生成功创业。当然,合理的路径选择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扩大受益面,才能使得更多的大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朝晖,刘广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5).
[3]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106-109.
[4]蔡炎斌.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J].湖湘论坛,2006,(1):89-92.
[5]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09).
[6]韦进.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04).
[7]刘永根.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与超越[J].高教论坛,2004,(8).
[8]衣俊卿.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9]陶金国.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
作者简介:陈文婕,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