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演绎人生每一个角色

2012-04-29查颖侯玲玲

上海戏剧 2012年5期
关键词:儿童剧戏剧梦想

查颖侯玲玲

有人说,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棵树,那么这棵树也会成为主角。

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如此,关键是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蔡金萍就是用这样的心态去演好她人生中每一个角色……

角色一:敢于做梦的儿童剧演员

儿童剧在很多人眼里是“小儿科”的把戏,可蔡金萍却不这么看,她觉得“小儿科有着大天地”,和当年蔡金萍一起学习的那38个孩子,如今只剩下5个人还干着演员这一行。但蔡金萍没有动摇过,她坚守着自己钟爱的儿童剧事业,在她心中,这是给予她梦想和光环的重要角色,也是她迷恋坚守了数十年的角色,多才多艺的蔡金萍已经在20多台儿童剧中成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角色。

1994年,她主演的儿童剧《雁奴莎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她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儿童剧舞台上取得的成功,让蔡金萍心中开始勾勒一个“不可行”的梦想——办一个“蔡金萍儿童剧专场”。当时国内根本没有此类先例可以借鉴,剧团每年也有整体的演出计划,办个人专场可以说是一个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梦想。可蔡金萍就是一个爱做梦的人,而且是个有梦想就会奔着目标而去的人,她常说:“一个人就应该有梦想,连梦也不敢做,怎么可能实现。”而她也希望通过一位儿童剧演员走向公众视野,让大家都来关注儿童剧。

没想到,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1994年,在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下,她进京连办两场“蔡金萍儿童剧专场”演出。那一天,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坐满观众,此时门外还有许多观众希望着能够入场。因为,儿童剧演员举办个人专场,还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首例。

这次专场演出,蔡金萍精选了三出儿童剧片段,首先出场的是经典儿童剧《马兰花》,儿艺老院长任德耀在病榻上为她策划和修改演出方案,提议她一人分饰大兰、小兰两个角色。她便采用无对象交流的形式,依靠灯光提示或人物位置的移动,通过一两秒钟的瞬间角色转换,像川剧“变脸”一般,表现出大兰和小兰的迥异性格。第二出是美国儿童剧名作《纽约少年》,她演流浪儿迪克,当年她第一次演这个角色还曾遭到美国导演的反对,为什么让女的演男孩?最终导演被她的表演所征服,男孩迪克成了蔡金萍的又一个经典形象。第三出剧目是《花木兰》,早在1984年,蔡金萍就担纲主角花木兰,赢得了当年的上海青年演员汇演“红花奖”。她还创造性地用四首歌曲串场,借《党啊,亲爱的妈妈》抒发心声,凭《英雄赞歌》感谢幕后英雄,用《英俊少年》表现艺术特点,最后让《掌声响起来》表达感恩。专场演出非常成功,中国戏剧家协会为她开了专题研讨会。

角色二:与时俱进的艺术总监

1999年起,蔡金萍逐步参与了导演工作,在《带绿色回家》、《纽约少年》、《平平安安》、《快乐的汉斯》、《先驱》、《丑公主》等儿童剧中担任导演,使自己的实践领域不断拓宽。2003年起,蔡金萍开始担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艺术总监的工作。作为一家为少年儿童奉上一道道精神盛宴的专业剧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这是承载着儿童教育重任的角色,也是宋庆龄寄托深切期望的一个角色——现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有很多人至今还记得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童话剧《马兰花》,这就是戏剧,特别是儿童戏剧的魅力,它寓教于乐演出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课堂上任何形式的品德教育。

带着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使命,蔡金萍和她的同事们努力去挖掘感悟时代、贴近儿童成长的创作题材:她注意到儿童戏剧演出在社区具有广阔空间,她和创编人员一同下生活,和“阳光之家”的智障孩子交朋友。一部讲述智障少年在“阳光之家”的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学着自食其力,学着融入社会的真实故事——《灿烂的阳光》被搬上了舞台;近年来儿童剧题材有西方童话化倾向,于是“儿艺”推出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原创剧目《田螺姑娘》,该剧以“诚信”为核心,为田螺姑娘这一经典形象注入符合时代的新内涵。这部戏荣获第七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最佳剧目奖”,曾代表上海赴北京参加“迎奥运”重大文艺演出;要吸引新一代儿童,必须运用多元而时尚的表现手法,童话游戏剧《兔子和枪》应运而生,该剧以游戏带动演员与观众互动,将大量互动环节和超级好玩的游戏融入50年前的俄罗斯经典童话中,贴近低龄儿童的心理特征。2011年魔幻大戏——儿童音乐剧《成长的快乐》大胆启用了本院的青年创作团队,并邀请第一季“中国达人秀”中表现优异的两位人气达人担任男女主角,尝试非职业儿童演员主演新模式。她崇尚现实主义创作,一部反映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坚强、感人故事的儿童剧《废墟中的歌声》,让人从受难孩子们身上看到希望,从中激发力量、学会坚强……

角色三:直面挑战的剧院院长

2007年10月,蔡金萍受命担任儿童艺术剧院院长,面对困难,她与同仁们展开生产自救,广泛融资,进行机构改革和分配机制改革。此时的她更忙碌了,因为这是在她认为最难扮演的一个角色,也是让她肩负历史使命的角色。

“儿艺”是一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荣誉团队,原来走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靠的多是学校包场。然而,在当今戏剧普遍不景气的低潮中,儿童剧的现状更不容乐观,剧院欠下了上百万的债务,蔡金萍觉得,要想破解困境,就要从观众数量突破,与其卖150元一张票,大半场空着,不如以团购价35元一张,先要把大小观众吸引到剧场来。

剧院强化了亲子场运作的模式,建立“儿艺之友”会员俱乐部。中福会儿艺马兰花剧场从开辟周末儿童剧亲子场以来,每个双休日都要上演六场,迎接千余名家长和小孩。为了顺应市场,还推出了网上团购。以前剧院常常要为如何完成一年330场演出指标而犯愁,而现在一年未到,剧院已经累计四百多场演出。在全体儿艺人的努力下,剧院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不僅上百万的债务还清了,职工的待遇还能以每年10%的增幅提高。

蔡金萍特别盼望能够创造更好条件,让更多的孩子看上儿童剧。为了弘扬宋庆龄的大爱精神,每一场剧目的首演都会邀请在沪民工子弟前来观摩;她还曾经创办过一个学校,为更多的孩子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她还积极呼吁:让“儿艺”拥有自己的剧场,如今,上海市政府已决定将世博园的通用汽车馆改建成专门为孩子们演出的剧场。签好约,蔡金萍的心里满是感动,市政府如此关爱儿艺剧院,是对全体“儿艺”人最高的褒奖。那么大的场馆,如何合理利用和运营——又成为了蔡院长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儿童剧戏剧梦想
有趣的戏剧课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我的梦想
梦想
戏剧类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