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灯月倍分明
2012-04-29夏史
夏史
方卿(唱):灯映月,月映灯,今宵灯月倍分明。
团团月下灯千盏,盏盏灯下有月一轮。
月下观灯灯富贵,灯前赏月月精神。
月借灯光光闪闪,灯乘月色色沉沉。
有灯无月灯黯淡,有月无灯月凄清。
今宵灯光月夜里,无非赏月赏灯人。
弹词《珍珠塔》中方卿看灯这一段是述方卿跌雪遇盗,被救之后,寄寓于毕府。元宵灯节,由僮儿毕勤陪同至灯市赏月观灯。唱词为方卿观灯时所唱。
岁时节日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表现当时的世俗故事、日常生活的评弹书目,常通过对节日民俗的描写来敷陈情节、刻画人物。如《白蛇传》中的“端阳”,《玉蜻蜓》中的“看龙艇”,《三笑》中的除夕夜“写春联“等,《珍珠塔》中的方卿元宵节看灯,亦是一例。
元宵节,因是农历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上元宵”,是传统的民俗节日,流行全国各地。旧俗,元宵在城市街衢,通宵放灯,供百姓游乐观赏,故又称“灯节”。据传该民俗始于汉时,至唐更盛。唐代诗人崔液《上元夜》诗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可见元宵夜的灯节,家家户户都来看灯,十分热闹,是一个群众性的节日。到了明代,也就是方卿所处的那个朝代,灯节更盛,有连续放灯十夜的。有人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也有“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研媸”的描绘,可见其盛况。
方卿看灯的唱词,描述的方卿对灯节景象的感受。它不讲人群游乐的热闹欢快,而着重于讲元宵灯节的月光灯影两大特色。有月有灯正显示了元宵节的典型景象和特殊风光,使人感受到了这一既幽雅又热烈的民族节日的诗意气氛,别有一种如诗似画的幽美意境。
唱词以灯光月色的互相衬托、交相辉映,自有其情趣,又自以其在音韵节律上的美感。经流派唱腔薛调演唱,更觉铿锵悦耳,娱人视听。
元宵放灯,又称花灯。以灯扎成花彩,更在灯上绘以花卉人物。故方卿看灯,不仅是看的月下灯市的景色,还观看灯上的图画情节。更为有趣的便是方卿与僮儿观看灯上图画时的对话、唱词:
僮儿(白):这四盏灯画的是什么?
方(白):渔樵耕读。
僮(白):“渔”阿是姜太公钓鱼?
方(白):非也。
方(唱):乃是光武年间归隐事,垂钓江滩严子陵。
僮(白):严子陵钓鱼。“樵”来哉。
方(唱):“樵”是无情逼休崔氏女,运蹇樵柴朱买臣。
僮(白):“耕”来哉。
方(唱):“耕”是大舜历山耕种久,教民纺织教民耕。
僮(白):末后一盏是“读”。“读”是啥个名堂?
方(唱):“读”是悬梁刺股苏季子,他是阴符熟读太公经。
僮(白):下面四盏灯是“风花雪月”。“风”是啥个风?
方(唱):“风”是张良助汉将风筝放,吹散江东的子弟兵。
僮(白):“花”是啥物事?
方(唱):“花”是不图社稷隋炀帝,爱看琼花到广陵。
僮(白):“雪”来哉。
方(唱):“雪” 是孟浩然最爱冬天雪,踏雪寻梅把诗吟。
僮(白):“月”是啥名堂?
方(唱):“月”乃是王司徒巧设连环计,暗把貂禅心事听。
僮(白):该四盏灯是啥物事?
方(唱):這四盏叫“酒色财气”。
僮(白):酒,啥人酒量顶好?
方(唱):李青莲三倒铜人量,斗酒狂吟句句新。
僮(白):“色”是啥名堂?
方(唱):“色”乃是宋玉东墙美少女,爱郎君的貌有才情。
僮(白):“财”来哉。
方(唱):“财”是管仲、叔牙称义友,路上见财便均分。
僮(白):这叫“管、鲍有分金之义。“气”来哉。
方(唱):“气”乃是孔明三气周公瑾,白白周瑜害孔明。
“渔樵耕读”、“风花雪月”、“酒色财气”十二盏灯,共含十二个典故。唱词都已有简明的说明,此处就不再作详细注释了。但有一点需要提出,这些典故皆不落俗套。如“渔”却不讲民间熟知的姜太公钓鱼,而讲严子陵归隐垂钓富春江滩。“色”也不讲一般的情色故事,讲的是作《登徒子好色赋》规谏楚王的宋玉。“财”也不讲见财起意小人和唯利是图贪官污吏的恶行,而是讲管鲍尚义分金的美德,这些既体现出评弹情趣的高雅,又因听众意料不到,而有一种新意的感觉,由此兴味更浓。这样,“方卿看灯”这一段,由于体现了评弹“趣”的审美特点,遂成为了受听众喜爱的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