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坚持梦想
2012-04-29
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论坛于4月15日下午在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场举行。论坛以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女士的致辞开场,由白玉兰戏剧奖办公室副主任陈达明先生主持,三位获奖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李东桥、浙江省绍剧团的姚百青和张家港锡剧团的董红分别作了精彩发言。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既为纪念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也为了强调“德艺双馨”应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毕生的目标与追求。三位获奖的演员,都是各自剧团中的领军人物,大家首先围绕主题发表了各自的感想。李东桥指出,为百姓创作应该是文艺发展的方向,《西京故事》就是一个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作品。姚百青介绍了浙江省政府建造的绍剧博物馆,以及传统剧目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在文化兴国战略下绍剧的发展。董红认为,论坛的主题是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对各剧种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每个剧团都通过送戏下基层等各种文化惠民活动体现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精神。李东桥说,秦腔在西北五省都很受欢迎,大部分的演出都在农村,百姓家里的红白喜事,或者庙会都少不了去演出,虽然下乡艰苦,但是必须坚持,不但如此,每年都去厂矿、企业进行公益性的演出,另外,实行低票价的惠民政策,还为农民工赠票,让他们免费看戏,老百姓的期待和满足就是所有努力付出的回报。浙江绍剧团的情况也颇为相似,姚百青说,不论农村演出的条件多么艰苦,哪怕有时冒着生命危险,但看到观众为了看戏同样也“风里来雨里去”就感到一切都很值得。张家港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下基层演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董红说,锡剧团在管理方面也比较成功,整个剧团也很敬业,所以更应该集中精力为百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谈及创作理念,三位白玉兰得主各有心得,在获奖作品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李东桥在《西京故事》中成功饰演了农民工罗天福,他说,他读完剧本后感到强烈的震撼,决心每天观察农民工的生活来帮助完成角色的塑造。应该说,关注民生和百姓的喜怒哀乐也是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的创作初衷。姚百青在获奖作品《八戒别传》中有诸多创新,用“笨扮巧演”的方式塑造了一个灵巧的猪八戒,融合了四大唱腔流派,以“七派”为主,“汪派”为辅,“王钱”两派适时点缀,在身段和步法上也有所突破,他认为,演员要不怕冒险,在创新中进步。《一盅缘》结合了两种“非遺”——锡剧与河阳山歌,这个作品对演员功夫的要求很高,对董红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她说,无论是程式还是功夫最终是为塑造角色服务的,创作最终的结果完美地体现了两者的平衡。
最后,大家展望未来。从事戏曲虽然清苦,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踏实刻苦地走下去。为百姓,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但愿,“白玉兰”能激励所有戏曲艺术工作者坚守阵地,坚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