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农广播节目的惠农之道
2012-04-29娄勇
娄勇
摘要:对农广播节目一直是服务“三农”的主阵地,笔者根据多年对农广播工作体会,结合对农品牌栏目实例剖析,认为:重在贴近,惠农之道更务实;勤于创新,惠农之道更广阔。
关键词:对农广播 节目 惠农之道贴近 创新
我国有9亿多农民,党和政府素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强农富农惠农的新政,要求全面协调地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建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这其中,作为在农村地区具有优势的广播媒体功不可没,理所当然地成为服务“三农”的主阵地。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长兴县位于长三角地带杭嘉湖平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曾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县62万人口中51万是农民。多年来,长兴电台因地制宜开办对农广播,运用形式多样的节目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致富信息、市场行情、法律咨询、政策解析等全方位服务,把极富地方人文特色的广播节目融入到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中,成为农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好帮手、不可或缺的好朋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中,《乡村节节高》节目成为全省驰名的对农品牌栏目。
参与了多年的对农节目,笔者深刻体会到对农节目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惠农之道。惠农就是让农民朋友得实惠,在全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农民朋友迫切需要了解更详尽的政策信息、享受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如何充分运用对农节目这一有效载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让农民朋友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切切实实地获得帮助、享受服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农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广播人不断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一、重在贴近,惠农之道更务实
1. 贴近时代,反映农村风貌
受农村生产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广播仍然是农村舆论宣传最有效的载体,对农广播依旧是农民接收信息资讯的重要媒介。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是打开收音机,都是股票、汽车、房产、时尚等话题,对农民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因而,在对农节目的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注重贴近,紧跟时代节拍的同时,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农民朋友着想,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惠农。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新农民观念更新了,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也不能再沿袭传统而老套的对农广播习惯,而要让节目风格贴近时代,反映农村风貌,节目内容则应在保持“农味”“农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乡村节节高》节目紧紧围绕一个“农”字,开设了“乡村新事”“五朵金花走乡村”“惠农信息”“他山之石”等子栏目。“乡村新事”主要内容是讴歌农村新人新事,宣传最新农业政策资讯。为此,节目组人员经常到乡间农户了解农村发生的新鲜事,经常到各涉农部门帮助农民了解各种农业政策资讯,在节目中宣传发布,在展示新农村新风貌的同时用政策引导农民进行现代高效的农业生产。
2. 贴近“三农”,满足精神需求
对农节目的主心骨是服务“三农”,广播是党的宣传工具,对农广播节目作为文化意识形态,必须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让节目更加贴近“三农”,我们在《乡村节节高》中设置了一个小栏目叫“五朵金花走乡村”,专门安排了五位女记者、主持人负责这个栏目。她们一改往日那种呆在直播室我说你听的方式,走出电台,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朋友,和农民建立平等交流、倾心交谈的和谐关系,把来自农村一线的真实声音带给听众。根据农民的需求,把致富能手和农业专家请进直播室,通过热线电话,让致富能手现身说法,传递致富信息,让农业专家讲解和指导农事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内容涉及作物栽培、植保植检、水产养殖、农机推广、畜牧兽医、家畜改良、渔政管理、种子繁育等各方面。在走乡村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每逢节假日,农村文娱生活特别枯燥,除了看电视,很多人会三五成群地打牌玩麻将,还有一些偏远乡村,因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居多,日常文化生活也极为困乏,记者们把这些情况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在文化部门的配合下,“五朵金花走乡村”栏目组记者主持人邀请到文化志愿者一起在春节期间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还帮助建立乡村文化队伍,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转变。“五朵金花”家喻户晓,成了农民的贴心人,“五朵金花走乡村”也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此外,我们还根据农民的需求开设“我爱家乡戏”栏目。这个栏目就是专门为喜爱地方文艺的农民听众增设的,不仅传承弘扬了地方文化,也丰富了广播的声音。
3. 贴近服务,帮助农民增收
对农节目的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农民迫切期待过上好日子,贴近服务、多渠道让农民受惠,这也是对农广播节目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帮助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乡村节节高》里开设了一档“他山之石”子栏目,这个栏目独辟蹊径,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寻求各地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帮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现代农业新科技、农业发展新趋势,引导农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拓展致富新途径。为了让服务更贴近、更务实,我们还在节目外邀请农业专家,针对众多农民朋友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给出专业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2001年,我们在“他山之石”栏目连续播出萧山农民种苗木致富的信息和专题,引发了许多农民听友的兴趣,纷纷来电、来信咨询。记者赶紧帮忙联系了农业和林业部门的专家,经过专业指导,泗安镇的几位农民率先试种苗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此后,他们带动了当地众多农民加入种植苗木的队伍,如今,泗安镇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一大批农民发家致富。我们还在《乡村节节高》开设了“惠农信息”,及时发布省、县的惠农新举措和农产品最新市场信息,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信息,把握市场行情,实现增收目的。
二、勤于创新,惠农之道更广阔
创新就是生命力,对农广播节目的惠农之道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真正站在农民的角度不断创新节目,丰富对农节目内容,想方设法惠农。求新求变是人们的特性,现代农民接受信息的选择空间比过去大得多,对农广播也必须在好听上做文章。为了节目更富可听性,更贴近农村听众,我们首先尝试创新声音,让对农广播牢牢抓住农民的耳朵。首先,在《乡村节节高》中我们一改以往单一拘谨的节目播报形式,让主持人 “说”“聊”,把节目内容口语化,轻松自然地表达出来,农民听众感觉特别亲切。我们选择了许多富有乡土气息和田野风情的音乐,视情况添加在节目中作背景音乐,让节目富有乐感,平添乡村韵味。我们还尝试在节目中使用音效,让节目更显生动。如在报道一位农民用虫草喂养草鸡的新鲜事时,栏目记者在准备稿件时特意设计了拟人化的手法,让主持人模拟虫草鸡,自己来介绍生长过程,独具匠心、充满趣味地广播语言不仅让农民听得认真,听着开心,而且听了管用。
其次,创新渠道,让农民积极踊跃地参与节目。以往的节目一直采用录播形式,随着新媒体势力渐强,节目组人员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新媒体强化对农广播的服务功能和实用效果,于是,我们把节目改为直播方式,方便听众运用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QQ、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参与节目。在直播的过程中,正在收听节目的农民朋友随时利用手头的通讯工具参与节目,农业专家可以即时在节目中为农民答疑解惑,农民群众也能通过节目方便快捷地获得帮助。果然,节目内外的互动格局让节目更贴近、更实用。2011年冬天的一场大雪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乡村节节高》就此作了抗灾报道,在直播过程中,农民朋友通过电话连线采访、短信平台互动、微博即时爆料,迅速了解灾情,及时组织抗灾救灾,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正是这次报道的成功让我们的对农广播创新运用、巧妙融合新媒体,也使对农广播节目更惠农。
面向未来,对农广播的路还很长,如何让惠农之道走得更广阔,我们基层广播人仍将孜孜以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