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交通广播的“走转改”实践
2012-04-29严锋
严锋
摘要:目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绍兴交通广播以此为契机,细化活动内容,做实活动根基,放下身段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转变思想作风换位思考,有效实现了收听率、社会影响和广告承载的提升。
关键词:交通广播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实践
交通广播要想在“走转改”活动中有所作为、有所起色,进而提升交通广播的影响力、收听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在“走”中育真情,在“转”中亮实招,在“改”中见成效,通过载体上创新意、机制上建长效、活动上常态化,使“走转改”赢得受众的肯首,以更贴近、更鲜活、更真实的报道推动“走转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走基层——交广记者在路上
交通广播的受众主要有三部分:开车人、坐车人、出行人,简单而言就是移动人群。走到受众中间,站在受众的角度说话,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是交通广播“走基层”的核心。
1.路况记者在路上。交通广播的性质决定了采、编、播人员必须深入一线,自一线发出极富现场感的报道,让听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给事发地的受众释疑解惑,又能给别处的受众提前预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广大交通参与者。
因此,交通广播的记者必须到道路一线、事故现场、拥堵地段做报道,在拥堵时间做报道,在出行高峰受众最需要的时候做报道。在到达现场后,记者要做的就是立即把纷乱的信息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出来,整理出脉络,把重要信息依次告诉给听众。
记者在路上,让报道更现场,更时效,更实在。为此,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交通广播(下称绍兴交通广播)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掀起“5个1”(选一个好典型,抓一个好事件,写一篇好新闻,配一篇好评论,发一篇好通讯)的小高潮,成果迅速体现在节目中,如《交通记者齐上路红绿灯下看文明》《解放路上“父子灯”,有人视而不见》《敬业和谐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价值观》,等等。在每周的节目听评会上,绍兴交通广播的总监都要突出表扬那些体现听众观点、反映听众视角的新闻。
2.指挥中心把全局。现阶段国内的交通广播,其主要信息来源是交警部门。近年来,公安系统的监控探头、治安探头,再加上公安系统整合的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各类探头,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近程、中程和远程超清晰影像的动态实时全方位监控。
经过多年的磨合,各地交通广播的记者已经常驻110指挥中心或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城区路况,对全城交通情况了然于心,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对广大受众来说,从指挥中心发出的声音是最权威、最及时、最有参考价值的声音。因此,常驻指挥中心的记者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有重点、有选择地在宏观上结合局部细节,对实时交通做出报道。
3.稽查一线作警示。交警、运管、城管往往会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对各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违章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如酒后驾驶、超载超速、随意变更车道、占道经营等。交通广播的记者在跟随报道时,可以事先了解该项检查、稽查来龙去脉,以重大交通事故引发的血的教训来发出警示。记者、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有准确地分析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要能用短短几句话,使节目的主题豁然展现,让听众回味至深。
绍兴交通广播的记者在采访中对绍兴老城区四条主干道堵点进行全面摸排,发现在部分路口如果试行禁左可以缓解拥堵问题。对这一发现,记者进一步追踪报道,连续播发了六篇观察、体验式报道,引起了绍兴交警支队的关注,并采取部分路口试行禁左措施,道路通行率有明显提高。此事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有很多的必然,其中既有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听民情解民忧,又有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持续跟进报道,还有人民群众积极的参政议政。媒体真正站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立场。
4.共享联动扩渠道。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重大活动进行的时候,交通广播的路况记者不一定能进入现场,或者由于路况记者的流动性没必要进入现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先期到达的其他媒体记者做路况现场报道,从而实现实时信息共享、信息联动。
2012年,绍兴交通广播推出了“市民金点子”活动,就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治堵良策,拓展言路,广泛收集民意,形成有效互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有不少建议被人大代表作为议案转交给相关职能部门,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交通频率也发挥媒体的优势,起到了政府与市民沟通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转作风——换位思考心贴心
交通广播架起了管理者与移动人群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媒体,既要承担舆论导向职能,还需实现“缓冲器”的作用。
1.核实信息,现场跟进。经常有热心的听众向节目组爆料。在这方面,既要鼓励信息提供者的积极性,又要防止信息有误。对路况信息员队伍中信得过的信息来源,可即时播出;对零星的、未能及时证实的信息,如司机、路人和博友提供的信息,有必要在核实后再采用。可以通过制订路况发布考核奖励办法,提高市民路况信息发布的数量和质量。
对经判断后有必要重点关注的信息,如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现场、长期拥堵路段,要派出路面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及时跟进、连续报道。报道时,还要善于选择最佳角度,要考虑到从哪个角度切入更有新意和深度,要做到内容新、角度新、内涵深、不落俗套,不断激发听众的兴奋点,吸引听众注意。
2.信息互动,贴近受众。目前,信息来源多元化已成定局,各交通广播也已搭建了电话语音、手机短信、公安虚拟网、QQ群、官方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这些沟通工具为交通广播的发展闯出了新路。对于这些信息,有必要进行即时互动,并对信息再加工再深化再利用。绍兴交通频率与交警支队合作的《交警哥哥报路况》更是开辟了官方信息来源,使广播的声音更具可信度、权威性。
此外,绍兴交通广播还引入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争议性话题,请听众参与讨论,有助于丰富节目的形态和内容。在话题的选择上,每期节目从与交通相关的时政新闻、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类型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从而激发听众的参与热情。
3.服务交通,换位思考。交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城市在完善道路架构与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先天不足的老城区交通依然让人感到头疼。于是,交通严管成为常态。作为媒体,既要为政府分忧,更要为受众提供服务,为受众出行提供方便。
交通广播要善于“换位思考”,把管理者的严厉措辞转换成入心入耳的语言,帮忙不添乱;把移动人群的怨气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疏导不添堵。比如,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往往是一片乱象,这时的交通广播既要提醒家长和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也要提醒家长哪个地方有警察,哪个地方有监控;还要为家长们出主意,比如善用社会停车场临时停车等。记者和主持人要充分发挥信息灵的优势,开动脑筋,主动出击,多想办法,力求做好交通服务。
4.助人为乐,树立形象。公益性节目可提高听众的整体素质,对整个社会而言,则具有倡导关注公益、共建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广播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提高了交通广播的接触率和知名度,在发挥媒体作用、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绍兴交通广播的“爱心车队”爱心捐助、“爱心送考”、“绿丝带行动”(安全出行)、“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等,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了自身的感召力和受众的信任度。近年来,绍兴交通广播一直把社会责任视为己任,许多公益活动如今已系统化、品牌化。
三、改文风——潜移默化暖人心
作为交通广播,改文风的核心就是用受众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充分发挥媒体社会功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受众文明素养,最终实现社会、媒体、受众的同步发展。电波、声音是有力量、有灵魂的,它可以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要让新闻报道生动起来,就必须改文风。
1.做足功课,提高服务水平。路况播报不能就事论事,要对局部的情况和可能蔓延的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因此,作为交通广播的采编播人员,应该熟悉城市乃至全局的路网状况,在脑海中建立立体地图。
交通法规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对广大受众来说比较深奥难懂。作为记者,必须对法规条文进行通俗化解释,真正让人听得懂。因此,采编播人员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作深入的了解。交通广播记者主持节目的主持词多为即兴口语,既要脱口而出又要灵活得体,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出奇出新,既要幽默诙谐又要不失品位,它是路况播报记者综合素质和经验的集中体现。交通广播的记者若语言迟滞、木讷,或词不达意,或简单乏味,或张口结舌,或唐突无礼,都会破坏节目应有的效果。
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报道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听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节目特色。例如:在绍兴交通广播《长期酗酒竟喝出了精神病,醉酒男产生幻觉打劫出租车》的报道中,采用了不少方言、俚语,这种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语言可以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
记者、主持人播报路况,最终目的是让受众接收信息。因此,路况播报要简洁不啰嗦、事故原因做警示、网络词汇俏皮播、商业广告优化插、公益广告贴心做,切实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记者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语言,且使语言富含信息量。功夫在诗外,丰富的信息量往往源自记者广泛的积累和节目之外的准备。如果记者、主持人在听众打进热线希望得到真诚帮助时,回应的仅仅是简单的抚慰或貌似高深实则没有任何意义的套话,以近似于无效的信息“糊弄”听众,不仅浪费了广播资源,也使听众原本郁结的心绪得不到有效的疏导,违背了节目的初衷。对此,记者、主持人必须于节目之外做足功课,以充满启迪性且富含信息量的语言去引导听众。
2.信息多样,满足受众多种需求。交通广播受众的需求在发展,交通广播的服务内容也要在路况、新闻资讯、天气的基础上深化跟进。除了日常的突发事件、交通疏导、违章提醒、灾区救援、预警发布、事故处理等信息之外,还可扩展到航班信息、水上交通信息、停电信息、寻人寻物启事、购车指导、汽车养护、二手车评估,等等。
对各种特大交通事故要重点关注,在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上做足文章,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警醒,为人们提供诸多启迪。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往往是针对本地大行政区域的,因此播报气象时有必要本城化、贴心化(提示该天气下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与健康事项)。
3.跨媒体播出,拓宽发展途径。交通信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通过网络(新闻网站、论坛)播出、微博发布、街头大屏幕、发布手机软件、手机短信警示、QQ群提醒等渠道,扩大交通信息的覆盖面,进而实现影响力的提升。这方面大有可为。
2012年1月14日,浙江省迎来暴雪天气,绍兴交通广播精心制订了详细的报道预案,并提前一小时开播节目,滚动发布高速路况信息。对高速公路上的封道情况,发生事故路段、封道解除时间、雪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注意事项及时跟进;同时,信息不仅局限于电波,更是扩大到网络。当天,绍兴交通广播利用在新浪开通的官方微博“941天使在路上”,即时更新最新高速路况。网友“XY爸爸”将他看到的交通事故用手机拍下来,通过微博发给我们的记者和主持人。在这次冰雪天气的报道中,编辑记者关注高速公路指挥中心、网络、车友爆料和记者路上所见所闻等各种渠道的信息,为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这次报道可以说是跨媒体播出的一次实战演习,为跨媒体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汽车时代的到来给交通广播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生命周期,增强了广播的信息、娱乐和服务功能,也为交通广播的产业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在“走转改”活动中,绍兴交通广播的记者和主持人放下身段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收获多多。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本文编辑:莫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