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中的活字本 、套印本 、插图本

2012-04-29陆三强

艺术品鉴 2012年5期
关键词:套印活字

陆三强

活字本

我国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也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种类很多,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瓷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活字版印书始于宋代,用的是泥活字,到元代王祯改用木活字,但都没有印本传世。流传下来的活字印本,最早的是明代的铜活字本。

明清铜活字

明代铜活字印书著名的有无锡华氏和安氏。华氏一家四代从事铜活字印刷,有华珵、华燧、华坚、华镜等人。现存最早的华燧会通馆活字本为弘治三年印的《宋诸臣奏议》,以后有《锦绣万花谷》、《文苑英华纂要》、《音释书经》、《音释诗经》、《音释春秋》、《古今合璧事类》、《容斋随笔》、《记纂渊海》及华氏自撰《九经韵览》,都是半页九行、行十七字,除《音释书经》等几种用大字外,一般都用小字,只是卷首大题用大字占一行,正文小字在一个行格中排两行。小字宋体圆润,像宋小字蜀本,大字似南宋浙本较粗壮。版心上方有排印时间,下方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行”等字。华珵活字印书现存《渭南文集》等,也作九行十七字,白口,版心无字,字体像赵体,稍朴厚。华坚坊名兰雪堂,现存活字印书有《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蔡中郎文集》、《艺文类聚》等,八行十六字或七行十三字不定,行内双排正文用小字,版心上方均有“兰雪堂”,有牌记,字体同华燧会通馆。安氏名安国,室名“桂坡馆”,印有《颜兽公文集》、《吴中水利通志》、《古今合璧字类备要》、《魏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半页十三行或八行,行十六字,版心上方有馆名,字体似华氏本。此外还有苏州金兰馆印《石湖居士集》、《西庵集》,字体像南宋浙本。南京张氏《开元天宝遗事》,字体像嘉靖本,除无锡外,苏州、常州、杭州、建阳、南京、广州等地也曾用铜活字印过书,现存约百余种。明代木活字也很多,苏州、杭州、南京、福建等地的官刻、坊刻、家刻都用木活字印过书,据统计约一百多种。

清代活字本与刻本比仍占少数,但比明活字本多。铜活字本著名的是雍正时内府印的《古今图书集成》,用方体字,和康熙时殿本的方体字相同,排印得特别精,版面极平,与刻版没什么区别。共印了六十四部,每部五百二十五函,五干零二十册。有一些用开化纸印的,其余用毛太纸印。另外还有江苏吹藜阁印的《文苑英华律赋选》,吴锺骏在杭州印的《妙香阁诗文稿》,福建林春祺印的《音学五书》、《军中医方备要》等,多用软体字。此外一般用木活字,最著名的是《武英殿聚珍版书》。乾隆时修四库,选择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佚书,加上其他的,用枣木制活字排印,共刻木活字二十五万余个,乾隆以为活字不雅,定名为“聚珍版”。用略扁的方体字,排版技术一般,行字不整齐,墨色浓淡不一,不如雍正铜活字本精美。当时共印了一百三十八种,多用毛太纸,少数用连史纸。所印书称为武英殿聚珍本,后来各地官书局也仿“聚珍版”印书,被称为“外聚珍”,而武英殿活字本被称为“内聚珍”。民间木活字印书也很多,在北京、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福建等地都有。如著名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程甲本、程乙本,张氏爱日精庐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婺源山水游记》等。道光时苏州李瑶制泥活字,印成《南疆绎史勘本》、《校补金石例四种》;道光时安徽泾县翟金生试制过方体泥活字,排印了一些家谱和诗集;康熙时泰安徐志定还用瓷版印了张尔岐的《周易说略》、《蒿庵闲话》等,影响不大。由于活字版印完就拆散,活字本流传下来的在数量上比刻本也少,较珍贵。

民国《剡北钱氏宗谱三卷》彩绘活字本

活字本的特点与鉴别

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或其他活字印本,尽管制作活字的原材料不同、方法各异,但刷印之前,即检字、排字、拼版等程序大致无二。因此,活字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原材料的差异,也有其不尽相同的地方。

活字都是手工制作,高低、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排版也无法保持水平,因此刷印到纸上的字和行线会墨色浓淡不一样。字体排列也会不整齐,有歪扭现象,甚至出现倒置横排的字。

活字本印完即拆散,再印再排,不会像雕版那样因年久而开裂,整个版面没有裂痕、断板、烂板现象。

刻版刷印涂墨,书版胀缩,或版心大小不一,装订成册后,栏线会不齐;活字本拼版时,上下栏线尺寸一定,装订成册后,书口上下栏线齐整。

活字本边栏四角的横竖线衔接处不那么严密,多数有隔开的缝隙,雕版印本无此现象。但有些活字本也没缝隙,这只能说有缝隙的必是活字本,不能说没缝隙必不是活字本。

因活字是一个个刻制的,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并不一致,活字间的笔画不会交叉;而雕版写样时书写者一气写来字间会交叉。

民国《里蒋章氏宗谱二卷》彩绘活字本

明活字本都用白绵纸,清活字本除《古今图书集成》有少量的开化纸本外,一般都用连史纸或毛太纸。

活字本牌记题识、内封面上一般都标明用活字的品种,有时还对排印过程进行描述。如李瑶泥活字本有篆文双行牌记“七宝转轮藏定本仿宋胶泥版印法”,华氏铜活字本版心下方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行”等。

套印本

套印本,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分版印刷的书。一本书的印成不只一次,而是将一页的内容,分别刻在几块版式相同的木版上,每块版用一种颜色,分次刷印在同一页纸面上。正文用墨色,不同的批语或圈点分别用红、蓝、黄等色。

明清套印本

明后期,经济繁荣,印刷技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末吴兴(今浙江湖州)有阂、凌两族,多以朱墨等色套印。闵氏所刻,经、史、子、集无所不有,而凌氏则偏重子、集,更多戏曲、小说并附插图。凌氏所刻无论在色次和数量上均超过了闵氏,但多刻戏曲、小说,影响反不及闵氏大,后世混称之为“闵刻本”。闵氏书坊为“松筠馆”,先后参与刻书的有闵齐伋、闵于忱、闵昭明、闵振声等十余人。万历四十四年刻出了吴兴的第一部朱墨套印本《春秋左传》,以后又刻印三色套印《孟子》,成为三色套印的最早刻家。闵刻两色套印有《史记抄》、《庄子南华真经》、《老子道德真经》、《檀弓》、《考工记》、《韦苏州集》、《秦汉文抄》、《草堂诗余》等,三色套印有《春秋公羊传裁注》、《孟子》、《战国策》、《苏文》、《楚辞》、《杜子美七言律》等,四色套印有《国语》、《文心雕龙》等。凌氏书坊为“桂芝馆”、“凤笙阁”,先后参与刻书的有凌稚隆、凌濛初、凌羸初、凌汝亨等近二十人。凌刻两色套印本有《周礼》、《史记纂》、《韩非子》、《吕氏春秋》、《骆宾王集》、《西厢记》、《琵琶记》、《楞严经》,三色套印有《苏长公合作》,四色套印有《世说新语》,《文心雕龙》为五色套印本,是当时吴兴着色最多的刻本。《西厢记》套印,精印全图者,极不易见。墨印原文,彩印评点,纸质莹洁,色彩斑斓,十分精美。

清殿本中有少量套印本,康熙时《御选唐诗》是写刻,用朱墨套印;康熙时《御选古文渊鉴》,用朱、黄、蓝、墨四色套印;雍正到乾隆时有活字套印的《朱批谕旨》;朱、紫、黄、绿、墨五色套印有乾隆时《御选唐宋文醇》、《御选唐宋诗醇》。民间套印在苏州、广州较多。乾隆时苏州叶树藩朱墨套印何焯评点《文选》,用连史纸精印。道光时许梿刻仿宋字朱墨套印《六朝文絮》,以精美著称;道光至同治时广东也刻了一些,朱墨套印有《史通削繁》、《文心雕龙》、《纪评苏诗》、《昌黎先生诗集注》,三色套印有《李义山诗集》和六色套印的《杜工部集》,都不如许梿刻本,多用一种白而发光的连史纸印。

清《佩文斋耕织图上下卷》套印本

民国《北平荣宝斋诗笺谱》套印本

套印本的特点与鉴别

闵本、凌本的行款格式大致相同,四周单边,白口,不用鱼尾,顶上栏记书名卷次,顶下栏记页次。大多为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后也有半页八行、行十八字,九行十八字或八行十九字也间或有之。为了在行间套印批点、评注而无行线,其他评语在上栏之上或篇末。

正文一般用天启时流行的瘦长方体,也有用万历时方体字的;评语、旁注用写刻字体,稍带有行书的笔意,清朗飘逸,十分雅致。

纸张多用白绵纸或上等皮纸,也间或有用竹纸的,质地坚韧耐久、色泽洁白如玉。如无序跋、识语,实很难区分开闵刻与凌刻。

清殿版套印本多用方体字,少数也用软体字如《御选唐诗》。用料讲究,刻印精工,方体字也端正美观,多用开化纸印,一般的也用好连史纸。广东套印本正文、评注全用方体字,不如明闵刻、凌刻及殿版刻得精细。纸用一种较光的连史纸。

清代的套印本一般都有刊刻序跋及内封面,再结合字体、纸张等特色即可鉴别。

清《芥子园画传全集》套印本

插图本

配合文字内容在书上刻印有图画或以图画为主的画谱之类被称为插图本。插图本在宋元时就有,如南宋衢州刻的《东家杂记》,建阳坊刻的《五经》、《六子》,《新定三礼图》、《古列女传》,以及元刻的《经史正类大观本草》等,或在全书前面加上一些图画,或在正文中加进图画。图谱类的有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给梅花画了一百幅不同姿态的图,每幅配上一首五言绝句,成为一本图谱。

明清插图本

明代插图本大多是话本和章回小说。早期是在每页上部有一长幅图像,下部是文字,如弘治时北京岳家刻的《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到万历时,建阳书坊刻的章回小说几乎全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隔几页就有一幅图,且占整个半页,有时还占前后两个半页,合成一幅大图,万历时南京的世德堂、富春堂刻的戏曲和小说都是这种形式。如世德堂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拜月亭记》、《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赵氏孤儿》、《新刻出像音注增补刘知远白兔记》、《新刊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富春堂刻的《新刻出像音注花栏王十朋荆钗记》、《新镌图像音注周羽教子寻亲记》、《新刻出像花栏韩信千金记》等。万历以后徽州刻了大量精美的插图本和图谱。无论山水还是人物,刀法细腻、线条明快,摆脱了宋元以来的粗放传统。张梦徵、丁云鹏、汪耕、程起龙等绘制,黄姓家族的良工刊刻,如《养正图谱》、《人镜阳秋》、《宝古堂重修宣和博古图录》、《古今女范》、《唐诗画谱》、《诗余画谱》、《程氏墨苑》、《方氏墨谱》等。《程氏墨苑》还有彩印本,先是在一块版上分涂几种颜色印成,后来和套印一样,用几块版子套印不同颜色,即“饾版”。如要使花纹凸出在纸上,就把要印的纸用力在版上压,即“拱花”。最早使用饾版的是天启时的《萝轩变古笺谱》,著名的《十竹斋画谱》就是崇祯时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刻印的,而《十竹斋笺谱》则是用饾版和拱花刻印的。

清初插图本和画谱继承了明后期的徽派传统。著名的有画家萧云从绘制的《离骚图》和《太平山水图画》,陈洪绶绘制的《水浒叶子》,有彩色套印的《芥子园画传》,有康熙时内府铜版印的《御制耕织图》。以后逐渐衰落,尚好的有《鸿雪因缘图记》、《全石苑》,还有咸丰时任熊所绘《列仙酒牌》、《剑侠传》,光绪时的《红楼梦图咏》等佳作。

清乾隆《净土传灯归元镜二卷》插画本

清光绪《红楼梦图咏》插图本

插图本的特点与鉴别

插图本和画谱精美,颇受藏家重视。自民国以来都被列为善本,声价暴增。

清初的插图和画谱承袭明末遗风,中后期高水平的不多,较徽派佳作有所退步。

宋元到万历的插图,一般线条比较粗放,宋元本显得朴拙、有力。万历时建本或南京坊本都较为草率拙劣。

宋元本多用麻纸或竹纸,万历时的建本或南京坊本多用竹纸。徽派的插图本和图谱用纸讲究,一般用白绵纸或黄绵纸。清代前期讲究的用开化纸印,以后则多用连史纸,也有用毛太纸的。

另外,还可参照同时期其他刻本的特点和鉴别方法来鉴别插图本。

猜你喜欢

套印活字
一种侧板及轮胎模具
活字蹦跳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
进“门”填字
论报纸的印刷质量与版面设计
彩色书刊印刷单面多色套印不准原因解析
泥、木活字印刷工艺制作流程探究
影响报纸印刷套印精度的因素
步进电机在丝印机自动对边系统中的改造应用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