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的”放矢

2012-04-29余斐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目的提问语文课

【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体现教学环节缜密而问;为逐层深入揭示主题而追问;为巧妙营造课堂氛围而问;为紧扣主题防止漫游而问;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问。

【关键词】语文课 提问 有效性 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64-01

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时,会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设定一系列问题。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否明确其目的呢?回答肯定是底气不足了。为此,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为体现教学环节缜密而问。

讲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该作品后,老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几个地方的雪?你喜欢哪个地方的雪?表演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这是要求学生在品读课文,准备解读文本内容,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景语即情语”的特点。此可以看作深入阅读、培养“无法言传的语感”的起始步骤。它是在初步阅读熟悉课文内容基础上,对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寓意而设的问题,条理十分清楚。此外,周益民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聚集——撩开虚假的面纱”后,问了学生一句“不同的人讲这个故事时,会不会完全一样?”从而进入“转述——体味人物内心”的环节,很好地做到了环环相扣。

2.为逐层深入揭示主题而追问。

宁鸿彬老师讲《皇帝的新装》,当学生提到“老大臣是最称职的”时,老师紧接着追问:“就称职这一点来说,谁也不及他,他是最称职的。你们说皇帝对老大臣的看法对不对?”“这个老大臣是诚实的吗?”“说假话了没有?”“他很有理智吗?”“他明明什么都没看见,回去却说了假话。他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替皇帝查明情况,没有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称职吗?”“因此,皇帝所信赖的最诚实、最理智、最称职的人,其实是不诚实,不理智,不称职的人。你们说这说明这个皇帝什么呢?”这样的追问近二十个,细看后发现前一个小问题引出后面的小问题,后一个小问题解答又促发更新层次的小问题产生,最终引导到文章的主题上来。

3.为巧妙营造课堂氛围而问。

王皓老师在讲《吆喝》时,当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老北京人的吆喝有初步了解后,发出一问:“想不想欣赏原汁原味的北京吆喝?”这一问,有激发学生熟悉北京民俗文化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之效果。她在后面有一问,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此提问系由活跃转入严肃的教例,她问:“他们这么艰辛,收入怎么样?”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直抵人物思想灵魂深处,课堂气氛随之转入了严肃,学生开始陷入沉思。

4.为紧扣主题防止漫游而问。

宁鸿彬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在一些学生按照要求给童话增加副标题后,马上问:“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出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此问抓住了关键,既没有让前面学生的讨论游离课堂教学之外,又提示了下面的教学环节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导引下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再如,宜昌某校一位老师在上小说《孔乙己》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完全是由他个人造成的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设计也很有水准,因为它叩击了文本的关键点,让学生借深入阅读的形式,对诸如课文中的一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作理性的梳理与思考,像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剖析人物自身性格弱点以及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等。

5.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问。

周益民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开始让学生通过做十组反义词的练习,如虚假、虚伪、假意与真实、真诚、真情等后,问:“今天我们就到《皇帝的新装》中去打一回假。大家说说看,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这个故事的?当时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由这个提问,通过前述语言形式练习层次升华到它的意义层次,即从这几个词的单独练习进而延展、切入本节课学习最核心的东西,让学生清楚皇帝及一帮大臣们为什么会“骗”,彻头彻尾的骗人的。这对于学生今后观察与体验生活,加强对祖国语言的深刻认识,培养写作能力会有较多实际的帮助。这正是以语感的方式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体现,是由较表层学习循序渐进入深层次概念的学习。

通过上述各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80-186

[2]魏清, 王建军,孙立祥.中国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82-117

[3]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118-150

[4]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C]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134-137

[5]丹东尼奥,贝森赫兹.(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44

作者简介:

余斐女, 出生于1984年7月, 本科, 中学二级,研究方向: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目的提问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浅析高中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方法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