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思政教学实效充实党的可靠接班人

2012-04-29唐诗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思政教学有机结合

唐诗龙

【摘要】高校思政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广泛培养过程,而大学生党建则是思政教育结果的收获环节。将高校思政教学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中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又红又专的优秀大学生充分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才能培养大批党的事业的后备领军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持续的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教学 大学生党建 有机结合 充实可靠接班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1-02

邓小平同志回顾改革头十年工作时曾说:“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我这里说的是思想教育”,这一警示至今没有过时,今天一些大学生的迷茫困惑、极端功利主义、理想信念淡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等,都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有问题,而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大学生党建工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这关系到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到青年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国家未来的重任,关系到他们能否为将来国家民族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一、思政教学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灵魂发育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直以来秉持的方针就是“育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优先”。

秦在东教授曾撰文说:“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完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社会人格、政治人格、道德人格、文化人格和理想人格的特殊使命”。[1]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做好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持续的人才‘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第一动力和干部这一‘决定性因素”。[2]

可见,上好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思政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广泛而集中的培养过程,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增强大学生思政教学实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大学生头脑,才能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丰富的可持续的可靠接班人。

二、增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实效,坚定中特社会主义信仰

为了增强思政教学实效,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课堂理论教学,讲透理论

首先,思政理论课堂必须让学生弄懂一些基本的首要问题。诸如:马克思何许人也?马克思要干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我们思政理论课要学懂什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体察到,大学生对此等基本问题的了解,确实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对大学生感到无知和困惑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讲清说透。同时,结合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国家的人才战略进行分析,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唤醒沉睡中的大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肩负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其次,深入解读和整合教材,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在深入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加以充实和整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督促指导社会实践,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

当前思政理论教学“灌输”未必“入脑”,“理解”未必“接受”,光凭课堂理论教学难以实现理论从“入耳入眼”到“入心入脑”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除了结合实际进行理论教学,还要督促指导大学生做好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还存在问题,结合理论去思考需要如何去改进,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真知识,增长大智慧。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最讲求的是实事求是,而且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百闻不如一见,让大学生在现实中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坚定大学生中特社会主义信仰,从而忠心爱党,崇敬党的伟大事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协助办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马克思主义文化

为了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办好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等社团活动;校院系各级举行的专题文化活动中,除了弘扬专业文化、传统文化之外,要为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留足空间。思政理论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协助、构思和策划,营造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浓厚氛围,使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要使其在校园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党以人为本地关怀学生的一切,让学生感到党的温暖和关怀。通过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稳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坚定中特社会主义信仰。

(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传统中“士”的教育

国学大师钱穆力倡文化救国,一生为故国招魂。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与《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等专论中反复强调说:“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负起对民族国家的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该有一副宗教精神。”这副宗教精神,作为今天的大学生,就是要树立对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高度责任感和虔敬的中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钱先生还明确说:“所谓士者,对此社会须能负起何种‘职责与‘道义,即是对此社会应有一番理想与其相应而起之一种责任感,而努力以求此项理想之实现。”一个没有“士”的社会就会失去精英群体的引领,社会发展就会失去重心和核心。因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增强大学生文化底蕴,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和社会理想教育效果,也是大学本位的回归。

三、选苗推荐优秀大学生入党,配合大学生党建工作

思政教师除了搞好理论教学,还需配合党建工作,积极慎重地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使又红又专的优秀大学生在党组织中接受继续教育。笔者认为,在校党委统领大学生党建全局工作中,思政教师首先要抓好开堂课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大学生称号绝不仅仅是文化形象的代表,而是神圣职责的象征”。要明示未来三、四年的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建设者,更要培养大批能引领社会发展的党的可靠接班人,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高度,树立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教学之外还应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状况,并与辅导员密切联系和交流,为大学生入党进行选苗培养和慎重推荐。

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积极慎重的发展优秀学生入党,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在学生中主要通过思政教学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支部大力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到党组织中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持续提供丰富的可靠力量,这是党的千秋伟业长盛不衰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湖北日报《李鸿忠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2011.4.2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建思政教学有机结合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浅析社会实践载体下的高职学生党员考察培养机制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