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法律意识的培养
2012-04-29侯广刘艳花
侯广 刘艳花
编辑工作与法律工作密切相关, 编辑既要保护著作权人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以防备随时遭遇的盗用版权,欺诈出版等侵害, 作为编辑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是很难胜任编辑工作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所编辑、出版、发表的作品,应在政治上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另外编辑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编辑本身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 因而在报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需要研究改进。编辑应健全法律意识,要学法、知法、依法办事,否则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引起不必要的诉讼行为。本文试就如何提高编辑的法律意识提几点自己的浅见, 供大家参考。
一、 编辑应懂法
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法律是调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准则和规范,出版物牵涉到出版者、作者及第三者等各种各样的利益主体,它们都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编辑应不断强化法律意识,根据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依法享有作品的专有使用权、版本权、删改权、摘编权、转载权及标注作者身份权等基本权利,同时,依法履行义务, 确保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不构成对作者及他人权利的侵犯。
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稿件,接触社会的各行各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问题、编辑作品,就会接触法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我过法制建设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国际交往等方面都和法律息息相关。因此,在这个法律无处不在的国度里,一个不学法不懂法的编辑是很难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现在我们常会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一些新闻媒体不断陷入侵权的法律官司中,也有一些媒体因为法律错误公开道歉的事例。这些都说明了编辑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编辑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编辑的职业是传播信息,因此,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知晓一些法律理论知识,这样才不至于闹笑话,或者出现法律错误。掌握最起码的法律条文和概念,这对完成编辑工作大有益处,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 编辑应学法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各个领域都在逐步出台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法制建设出现了一个新高峰。在这种形式下,编辑应当在头脑中牢牢的绷紧法律这根弦。
第一,编辑要对自己处理的作品在弄清事实真相及基础上对照有关法律,进行认真分析,在用词用语上力求准确,切忌滥用词汇,夸大或者缩小事实,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推测。对于把握不准的地方,应该请教专业的法律人士,或者查阅有关法律的条文。这样,随着接触的法律知识的增多,便能逐渐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避免工作中犯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错误。
第二,编辑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法律意识。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时刻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包括采访编辑稿件,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法,什么不该发,哪些是违法行为,要彻底予以揭露,这些都是编辑在编采活动中应该慎重掌握的。对一些涉及名誉权、著作权、肖像权等案例的稿件,还应当向法学界人士请教,请他们帮忙审阅稿件,这样既可以避免法律文法上的错误,也可以通过对案件的探讨和思考,使编辑对法律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编辑应该多参加一些法律知识培训,这是增强编辑法律一时的重要途径。
三、 编辑应用法
编辑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就是能很好的用法。首先,要有法学的一般理论修养,了解什么是法,清楚法制和法治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对于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要有所了解。
其次,编辑应知晓各主要部门法规的试题规定和程序规定。一般来讲,对一些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比较密切的法律,也要做到最起码的了解。有些作品中,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其尚未判决前就把该未成年人的照片公布出来,这些都是违反有关法律的。虽然从编辑的视觉和本意来说,大力宣传这些,是响应政府号召,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只有那些确认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判刑的最烦才能公开披露这些照片。因此,编辑在编辑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再次,编辑应掌握和区分并正确使用法律术语。在处理稿件时,特别是处理一些法制方面的稿件时,应当正确使用法律术语。比如,被告、被告人、最烦、犯罪嫌疑人等这些概念要正确地加以区分和使用。编辑在写稿和编稿时,运用法律术语一定要准确无误,逻辑一定要清楚,决不能给人钻空子的机会。也可以说,能否正确使用法律术语,是衡量一个编辑法律修养高低的一把尺子。
(作者单位:侯广,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艳花,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