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青铜文化对城市雕塑的影响
2012-04-29张磊平
张磊平
摘要:江川县有丰厚的古滇国青铜文化积淀。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作为城市形象名片的城市雕塑展现出魅力。本文分析江川青铜文化以及青铜文化影响下的城市雕塑特点,并对城市雕塑与地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青铜文化;城市雕塑;地方文化;内涵
云南省玉溪市的江川县位于滇中偏东,有“高原水乡”、“滇中碧玉”、 “云烟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牛虎铜案为代表的李家山青铜文化享誉文物界。在全球化时代,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在新时代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挥作用中焕发出活力,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江川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作为城市形象名片的城市雕塑进入公众视野,古青铜文化成为现代城市雕塑创作的文化资源。
一、江川青铜文化概说
李家山原来只是江川县县城不远处一座普通的小山, 经过1972年、1992年、1994年三次文物发掘,李家山已经蜚声海内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山青铜器是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品,长4米、宽3米,深2米的规模化墓室,葬品数量、种类较多,著名的“牛虎铜案”就出土与这类墓穴。规模较小的墓室葬品较少。如果按功能和用途分类,李家山青铜器可以分为生产、生活、装饰、军事、音乐舞蹈等类别。社会生产类青铜器中各种铜锄、蛇头形镂孔铜器造型独特,学者普遍认为是水中作业的农具;贮贝器、扣饰造型为我们展现出古滇国农业、畜牧业、渔业、狩猎的面貌;饕餮纹剑、铜驽机、旋形金饰、兽形金饰、回纹镜、百乳镜、日光镜、海贝等物品则说明古滇国与外部交往的状况。生活类青铜器包括铜房子模型、立牛贮贝器、祭祀贮贝器、铜匜、铜釜、铜奁男女铜俑、铜罐、铜炉、祭祀扣饰等;军事类青铜器包括铜斧、铜剑、铜戈、铜啄、铜叉、铜棒、铜矛、铜铖、铜锤、立犬狼牙棒、鎏金甲片;音乐舞蹈类青铜器包括铜鼓、编钟、鼓形贮贝器、绘有舞蹈场面的铜鼓;装饰类青铜器较有艺术特色,各种动物扣饰、金钏、金项链、金发饰、金花、玉耳环、孔雀石珠管、铜镯、金扳指、金剑鞘、杯形金饰、马饰、玛瑙扣、杖头铜饰等属于贵族用品,造型考究。
李家山青铜器具有南方古代百越民族的文化特征,图像上反映的猎头、纹身、竞渡,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江川县民族中依然有保留。战国至汉代,内地的青铜器由于交流文化频繁,造型风格大同小异。但是李家山青铜器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内地的青铜器鲜有共同点,样式活泼灵动,构思奇特大胆,表现的主题、造型、纹饰都体现出浓郁的南方民族特色。
二、 江川代表性城市雕塑分析
江川城市雕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仿古青铜器城市雕塑,一般仿照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建造,延用古青铜器的造型加以放大,如“立鹿铜针”、“牛虎铜案”等。原件1972年出土,是古滇国贵族宴请、祭祀时盛酒放肉的华贵用器。雕塑体现了古滇国青铜文化的独特风格,是江川人的方向标、是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成果结合的城市雕塑,代表了江川城市形象。第二类是古今结合的城市雕塑,延用古青铜器造型纹样的同时加上了现代元素。“古滇文化园大门”上半部取自青铜器上的古滇祭祀建筑造型,下部分是现代建筑元素,设置在公路上,有雕塑和建筑双重功能。古滇国人有祭祀礼拜的习俗,通过一系列祭祀、祈祷、赞颂神灵的仪式来祈求平安、丰收、去除痛苦。这种宗教信仰延续到今天,江川人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要到古滇文化园大门附近烧香礼拜。时间尘封了历史景象,但雕塑连接了古代和现代的风俗文化。第三类时现代鱼文化城市雕塑。江川盛产鱼,鱼文化广场的“年年有余”雕塑既有吉祥的寓意,又有物产标识的作用。该雕塑形象稳定、主体与环境形成一种自然的统一,与城市建筑相协调。
三、 江川城市雕塑的得失
城市雕塑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产物,属于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它一般要成为地方文化的标志,显现地方文化品质和时代精神,美化城市环境,影响居民的生活、情感。作为一个小县,江川出现了众多的城市雕塑,说明地方政府具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江川城市雕塑注重地域因素、传统因素,这是比较好的方面。它告诉人们这里存在古朴的古滇文化,城市背后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有着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独特历史传统。通过一系列的雕塑作品,百姓对本土的文化特色得到认识,并产生了认同,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
但是,城市雕塑属于艺术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艺术的角度看,江川城市雕塑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目前的雕塑大多是搬用青铜器的造型、色彩,有看图识字的味道。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使用既有的文化符号。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转换运用古青铜器艺术语言,透过现代的题材、形式显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样的艺术作品才高明。如果说“古滇文化园大门” 雕塑还在传统与现代、美观与实用方面做了思考,那么“牛虎铜案”雕塑除了加底座,主体造型和座子上的图饰几乎完全来源于青铜器原型,艺术家个人的视点没有了。而“年年有余”雕塑虽然与城市建筑相协调,但形象就是一条具体的鱼,没有留给观众回味的空间。以后再做城市雕塑,类似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江川县文化局.江川县文化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
[2]应立国.城市雕塑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