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副修器乐的意义

2012-04-29张杰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器乐探索

摘要: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其学习指向表现为培养自身掌握音乐知识、发展学科技能的能力,因此,基本能够自主学习。但是,在学习方法上较为单一和机械此,因此,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副修器乐有利于学生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专业;器乐;发展;探索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以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在不断注重传授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适度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的发展及建构,是当代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做出的重要选择。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完人”这种主题思想,呼唤着心理教育,呼唤着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学音乐教学,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一、学习器乐演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协调及多种思维能力

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都是需要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合作以及思想的同步合作才能够完成的。

(一)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任何一种乐器都不是单独用人们身体上的某个部位或者是某种动作可以来完成演奏的,全世界所有器乐的演奏都需要人们身上至少两种以上的器官进行协调合作才能够演奏,只有这样才能奏响一件乐器,也才能使乐器本身的特性得到完全的展示,同时锻炼了人们各器官协调合作的能力。而恰恰是乐器的这一特性使得它与其它音乐技能相比有了独到之处。也正是因为乐器的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当今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学习一门器乐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不可抵挡的风气。当然,对于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一门乐器的意义更是相当重要。

(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演奏乐器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来投入的音乐活动,它一方面需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掌握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准、时值、演奏技法等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眼、耳、手、脑、口等协调配合。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锻炼,协调发展。

二、学习器乐演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自信心

器乐合奏是一项需要人们全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在完成的同时参与者的自信心会得到大大的充实,团队与合作意识也会得到大大的培养跟锻炼。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跟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器乐合奏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学生的都必须在演奏自己手中乐器的同时,顾及到其他同学们的演奏以及乐曲的完整性。而这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才能演奏出乐曲最好的效果,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以其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即便他们演奏的并不好,甚至是错误的,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大大的满足。

三、学习器乐演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

每一首器乐曲和每一种乐器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接触到某种文化,受到某种熏陶与教化。

(一)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发张壮大的漫长里历史长河中,器乐的发展无疑是不可被忽视的。许多历经沧桑残留下来的乐器在今天依然展示着它当年的风采。许多并不完整的古曲今天依然被人们传唱。而且人们能为短短的几句曲调说出好多好多的来历,这无疑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恰恰是作为每个学生都应该去了解缺又经常被忽视的。

(二)学习过程中性格跟心理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教化

学习任何一门器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需要日积月累的辛勤苦练才能收得成效,正如人们常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恰恰是在这一天的学习过程中,为了练好自己所学的乐器,人们就会努力的去要求自己改掉以前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陋习。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听许多音乐,而且大都会听跟自己所学器乐风格一样或者是有关的乐曲,久而久之整个人的审美观也就会随之而变化并提高,性格也会受所学乐器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音乐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迄今为止,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专业院校的器乐教学还保持着比较传统、以师承关系为主的教学模式。主体上仍集中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要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副修器乐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协调及多种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提高自我,这正是新型音乐教学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方远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杰(1982-),男,汉族,硕士,助教,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器乐探索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