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调式与和声在旋律中的作用

2012-04-29朱燕芝秦丹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音程音阶调性

朱燕芝 秦丹

摘要:调式与和声是体现旋律美的重要前提因素,调式与和声在旋律的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规定了旋律中各音的主次地位、动静关系以及稳定程度,加强了音乐表达的情绪等。

调式(mode),指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而“和声”即主调音乐中使音乐立体化,使音响更加丰满,色彩更加绚丽多变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它具有一种多个声部立体结合同时发响的形式,这种多声结合有着很复杂的手法和技巧,研究这些手法和技巧规律的一门学问即称“和声学”。和声包括功能序进和声部进行两个方面。

和声即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和声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一、调式在旋律中的作用

1.它规定了旋律中各音的主次地位、动静关系以及稳定程度。例如,在大小调式中,要想表现活跃、紧张的情绪,要想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旋律中就尽量少用调式音阶的Ⅰ级、Ⅲ级和Ⅴ级音;而要想获得停顿、收拢、终止的效果,旋律中可多用I级、Ⅲ级和Ⅴ级音。

2.利用不同调式的特征来加强表达的情绪。例如,由于自然大调式的主音与三级音之间是个大三度的音程,主音与六级音是大六度的音程,所以自然大调式音响明亮、自然而稳定,因此,若表现“光辉的颂歌”、“雄壮的进行曲”、“欢快的舞曲”,一般都选用自然大调式来写作。同样的道理,小调式的音响色彩比大调式要暗淡的多,所以那种“悲凉的挽歌”、“忧伤的叹息”,以及许多类似情绪特点的音乐,都采用小调式来写。由于五声调式不含小二度、三全音、大七度等尖锐的音程,所以,在以大小调为主的西洋音乐中,五声调式常用来表现“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希望”以及描写大自然等音乐形象,如《朝景》。

当然,调式的“色彩”以及人们对这种色彩的感受也不是绝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传统的审美习惯,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处理。例如,古希腊人认为多礼亚调式是庄严的;弗里吉亚调式是鼓舞人心的;爱奥利亚调式的音阶结构和今天的自然小调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认为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欲。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几乎都是用明朗的大调式写作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却以擅长处理悲剧体裁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常常采用小调式。(《二十世纪调式简述》)

二、和声在旋律中的作用

1.通过不同的和声结构以及不同的和声序进表现不同的乐思。所谓的和声结构也就是纵向音的关系,包括排列法以及重复音,它们均可形成和声稳定性、紧张度、色彩感、音响疏密等差别。例如:开放排列,音响较亮,密集排列音响较浓,声部较融合。和声序进指在调式中,前后和弦的进行。在古典主义和声中,为了强调和声的功能性,常采用根音上四度、下三度、上二度的进行。若表现和声的色彩性,常使用和声上三度、上五度的进行。

2.体现个人风格的和声。从晚期浪漫主义以后开始,和声发展史上常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和声风格作为分水岭,它开辟了和声史上的新纪元。由F—B—#D—#G构成的和弦,被成为“特里斯坦和弦”。到了二十世纪,很多音乐家都有自己常用的和弦,这些和弦也被称为“人工和弦”,例如斯克里亚宾创造的“神秘和弦”里,包括了各种四度音程。

3.给音乐作品合理的断句。和声犹如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一样,作为音乐的句逗标志,划分音乐的句法、段落,这对于那些没有唱词的器乐作品来说非常重要。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弦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苏]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音乐卷)——中国艺术教育大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猜你喜欢

音程音阶调性
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觉训练研究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音乐游戏玩起来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