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几点误区

2012-04-29邓明理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美术高考素描美术

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然而在美术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误区。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急功近利,在强烈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严重束缚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另外,近年高校美术类专业扩招,美术高考生源的数量逐年增长,规模庞大的艺考生在接受着美术高考固化单一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美术类考生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也带给高等艺术教育太多的后遗症。这里列举的一些误区,主要指青少年进入大学之前的美术学习阶段。笔者长期在文化馆从事美术培训工作,深知这些误区对美术事业产生的不良影响,现分述如下;

一、学素描越早越好

人的儿童阶段,本是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的无拘无束的阶段,他们会画出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孩子们画里的天真美丽的内心世界,那些无拘无束的色彩、夸张简洁的形象所产生的意外、流畅的艺术境界是我们成年人无法比拟和模仿的。孩子们的这点童真是需要成人充满爱心的呵护,孩子们这些艺术才能的流露是希望成年人来赞赏和肯定的。

然而,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培养出美术神童。正如孩子刚学说话就让他背毫不理解的唐诗一样,其实对今后的发展丝毫没有作用。不错,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早学素描,早走“正路”,家长心情本无可非议。

但不同年龄段的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如果不加区别,让孩子去学超出其年龄范围与理解能力的东西,会扼杀一个孩子原本热爱画画的兴趣。而素描相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不仅难以理解,也是使他不感兴趣的,不光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结果是导致孩子不但丧失了学习画画的兴趣,还会压抑孩子的性格发展快感,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当教师用素描造型的标准,如“比例不准”、“立体感不强”、“结构不对”等,来衡量一个七八岁的学生时,面对天真茫然的眼神,真是难为了孩子。其结果是学生服从了老师的理念,却往往失去了自我,也许这一生都失去了自我那一点对艺术未来的信心。

可见,儿童时期学素描弊大利小,它扼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我建议,素描学习当以孩子进入初中后为宜。

二、进度越快越好

美术是一门学科,有它的艺术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一般应该先画几何体,从简单的物体中了解形体、结构、明暗规律,然后是静物、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半身像等。

但现状是;家长心切,拔苗助长;教师迎合,跳跃前进;学生浮躁,幻想一口吃个胖子,美术教学无法按常规出牌,更有甚者,每年考试前夕,还有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已无时间练基本功,只能直接进入最高内容:头像、色彩。真是教的痛苦,学的侥幸。

我呼吁,请尊重艺术规律吧/要知道,循序渐进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入泥土,突击冒进就像暴风骤雨,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消化不良。

三、实用主义,只为敲门

很多考生把学美术当作敲门砖,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大学梦”。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美术教育,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只是幻想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考前强化训练,能挤进大学门,我经常遇到这类学生提问:“我用美术考进大学后,能否转学别的专业?”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怎能学好美术?

再加上目前中国美术高考考核方式过于滞后,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美术考试的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考试出题方式基本形成套路。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把课程内容锁定在狭窄套路内,,通过临摹、默写等机械手段的训练,形成长期单一技法训练现象。美术本是一门充满创造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临摹。这些违背艺术规律的考试和训练,影响了生源质量,也影响了美术考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助长了考啥学啥的实用主义风气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四、美术不要文化

毫不夸张的说,文化素养对学美术的人是极其重要的。这主要指人才成长所具备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气质、视野和修养等。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缺乏,便难以领略经典之作的深刻趣味,也难以在创作上走得很远。

遗憾的是:“文化课不好,去学画画”这句话,却在学美术的大军中广为流传,甚至形成家长和学生的“共识”。其实,文化好,画画才好,功夫在画外。我国历代杰出画家,哪个不是诗书画俱佳?且文化课养成的肯钻研、勤动脑、有韧劲等品质,对学美术同样重要 这些本来文化课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为了获得专业合格证,考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专业应试的突击训练,完全放弃了文化课学习。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难免有欠缺,更不利于考察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质。因此,进入高校后,这些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艺术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

五、无奈学画,毫无兴趣

因为美术高考文化分要求较低,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应对高考,不少高中采取了或动员或诱惑或强制低分生、问题生选择学美术,而不管其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很显然,他们是被迫无奈选择学画的。美术既不是他们的兴趣使然,又不是他们的理想目标。他们把学美术当作能侥幸混入大学校门的“救命稻草”。选择本身出了毛病,随之而来带出一连串的毛病就不足为怪了。

总体来讲,这些无奈学画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①目标不明,态度不正。不知道“美术”真正为何物?为啥学“美术”?学习消极被动,缺乏主动热情,不能全身心投入。②机械教条,方法不当。表现为不注重美术的基本原理、规律、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停留于表面的摹拟和肤浅的“技巧”;不能正确区别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自觉不自觉地不加变通地生搬硬套或沿用其他学科学习方法。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学色彩时愁的哭;非要追问我画色彩有什么公式,让人哭笑不得。。③审美缺乏,艺术不足。人在学美术,却从来不看美展、专业书刊,不关心有关艺术的人和事,对艺术作品及美的事物缺乏热情和兴趣。④情绪波动,心浮气躁。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极易受外界的干扰,情绪波动,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便心情烦躁、阵脚大乱,不能平心静气地以积极的姿态面对问题。

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扎实的绘画功底,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艺术人才,而在这些误区影响下培养出的学生显然不是社会想要的人才,先天不足在他们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对我们的美术事业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作者简介:邓明理(1953-),男,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江苏省徐州文化馆美术部主任,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美术高考素描美术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技巧与审美培养研究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凡·高的早期素描
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中的作弊手段
浅析绘画写实观念主导下的当前美术高考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