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矫正社会工作比较

2012-04-29程艳青孙启洲刘天宇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程艳青 孙启洲 刘天宇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矫正社会工作的重要环节,正铺天盖地的在中国各大试点展开,这件舶来品在中国的土壤上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审视矫正社会工作的阶段成果,回顾矫正工作发起者——美国,本文结合实践观察,通过分析中美矫正工作的发展状况的差异,思考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矫正社会工作;角色定位;介入途径与方法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观护法案》,由此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矫正社会工作制度。二十一世纪初,“以人为本”的光辉照耀到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启动。

一、中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现状

矫正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重要表现在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领域,即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矫正体系和矫正制度也正在完善,尤其是在矫正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直以来,狱政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是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行惩罚管理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协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重新做人。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建议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将犯罪心理辅导、沟通社会联系、推行放假制度、释前职业指导、刑满释后服务等项目纳入矫正范围,趋于人性化。

2003年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4年已覆盖到全国辖区的一半以上,在实践经验上有了一定的积累。社区矫正建设作为我国整个矫正制度发展的切入点,是国家政策指导不断完善,地方实践积累相结合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 美国矫正社会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矫正社会工作发展近90年,从其产生根源还是制度设计,都是司法制度框架下社会工作方法理念渗透的结果。这种渗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矫正社会工作应该借鉴的地方。

(一)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体定位

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体应该是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矫治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感化主任”“观护人”等,其对资格的选择有非常严格的条件,并且,要求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为罪犯提供服务。

我国《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以及民政部门作为职责主体,并没有从法律政策层面肯定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地位。这一缺失,造成了社区矫正工作专业进程困难,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变异的倾向。当然,这也是出现基层工作上,招聘社工成为了无业人员从业的福利措施。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地位的确认,是建设专业社工队伍的保障,更加是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科学有效发展的基础所在。

2.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帮扶者。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犯人,而不是报复或惩罚他们。矫正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帮助犯人,其目的是调动犯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其悔过自新,回归社会,以重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建设一直庞大的专业社工队伍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但是真正实现这一构想,并不是这一次提议就能够实现的,只有真正在各领域肯定社工的专业不可或缺的地位,才是实现的根本。也只有用好专业社工人才,以价值理念方法技巧和知识做指导,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发挥实际作用。

(二)理论基础

中国社区矫正的积极实践表明,我们肯定矫正社会工作的效果,也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想让这一模式在中国结出硕果。但是,肯定其积极作用与真正理解接纳是两回事,而真正的接纳是对刑法思想转变的理解以及对相关理论的吸收。

1.转变刑罚思想。中国与众多西方国家一样,最初极力推崇“同态复仇”“以牙还牙”的报应主义、客观主义的应报刑思想。但是受文艺复兴的推动,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发展,人道主义,社会的责任逐渐被刑罚体系吸收,并且人们对刑罚的最终目的有了新的思考,最终形成了目的主义、主观主义的教育刑思想。

2.深化犯罪成因理论的理解。在推动刑法思想转变过程中,解释犯罪成因的理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代表性的有社会解组理论,将社会问题成因归结为社会无序状态、文化冲突和价值崩溃,强调社会变迁是导致行为失范和犯罪的重要原因。行为偏差理论,将犯罪成因归结为机会不均等或不恰当的社会化。社会连接理论,说明人通过“依附”“献身”“参与”“信仰”建立社会连接,感受到社会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容易犯罪。

(三)介入方法和途径

美国的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犯罪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及整个过程,包括司法审判前、监禁场所中、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后为犯罪提供的专业矫正服务。而每个环节都运用不同的或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为矫正对象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的福利服务。

中国的矫正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矫正过程对社会工作的开放程度也要量力而行。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给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需要在整个刑法思想、价值理论等全方位的转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美] 罗伯特·F·里瓦斯 小格拉夫顿·H·赫尔.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民意在原则裁判中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